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研究①

2017-05-30 04:00关红
中国商论 2017年16期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会计专业教学研究

关红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化和大数据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传统的教育观念与信息化技术的碰撞,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信息化社会使会计领域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引发了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变化性需求,对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信息化环境,分析了校企合作开展会计专业教学研究的背景、优势及具体目标,提出了校企合作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做法,借助校企合作契机,不断提升校企合作内涵,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校企合作 会计专业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a)-189-03

信息化教学是以所有教学环节达到信息化为目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为了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建设和考核评价机制,大连商业学校与大连爱丁教育信息科技集团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会计专业教学研究,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研究出一种适应于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 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研究背景

网络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下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资源,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助推教育现代化的深度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布,倡导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信息化教学改造传统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2 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研究优势

校企合作,是区别于学校本位、企业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及目标导向的、职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以达“双赢”的模式。校企合作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职业院校与研究机构、企业等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向职业院校捐助符合标准的优质信息化软件、资源、设备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社会开放信息化设施和信息服务。

2012年,大连商业学校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了发展。为了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契合点,赋予校企合作新的内涵,使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学校与大连爱丁教育信息科技集团共同开展会计专业信息化应用项目的深度合作,企业利用专业人才、行业资源、最新信息化技术、优质设备保障、标准化服务等优势,有效组合起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技术、教学内容等教学改革所需的创新生产要素,从而深度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完备的“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专业教学研究,以推进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为根本,以企业技术等优势资源为推手,优势互补明显,通过资源的协同化、集成化,共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的三位一体。

3 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研究的意义与目标3.1 研究意义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会计专业学科体系建设完备,课程体系建设完整,但是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其向网络化、信息化的转变,成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趋势。首先,外在环境的变化,迫使会计专业教学做出内在改变,这是信息化环境下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主因。其次,中等职业教育的辦学定位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制定以所培养人才的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作为基础,信息化社会下的会计教学信息化,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围绕深度校企合作,以实用性、适用性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教学体系、课程规划、教材革新等多方面的改革,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转型之路,其教学研究过程,要融入信息化的教育观念、信息化的教材观念、学生主体观念、教师主导观念。打造适应信息化教育观念的师资团队,鼓励教师进行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教学理论研究,借鉴可行性经验,并与自身相融合。达到以信息化促进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2 研究目标

3.2.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认识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对不足之处做深入改革,彻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立足于会计专业教学实际需求,对传统会计教学中的优点进行兼容并蓄,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从思想、认知、方法等多层面进行革新,达到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目的。

3.2.2 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不利局面,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学习主动性差,但是可塑性强也是其独有的特点。从课程规划、教材选择、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有效革新,以情境教学、课堂讨论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与实训结合增加学习兴趣性。

3.2.3 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课堂知识,教师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基于此,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成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利举措。针对中职学生年龄小的特点,除课堂知识传授外,加大网络资源的利用,以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微博、微信、校园网等媒介充实知识传授途径,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专业教学环境,从而推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断变革。

4 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4.1 搭建互联网教育“云+端”架构,打造“一站式”教学智能应用平台

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功能,搭建并完善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无线网络、PC、触控一体机等网络架设和设备支持,打造爱丁教育云平台,实现智慧课堂、服务中心、考试平台、微课平台等多个教学管理平台支持,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环节,形成“教育云平台提供云服务、教师端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触控一体机教学、学生端使用智慧平板电脑接收”的“一站式”完备教学网络环境,丰富教学平台和教学应用的创建,简洁实用的操作流程,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充分保障和广阔空间。

4.2 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带来信息化教学的高效体验

传统会计专业教学理论晦涩,讲授方式固化、单调,导致学生兴趣低、理解性差、成绩难以提高。校企合作下会计专业的教学研究,集合大连乃至全国的会计专业名师经验与智慧,针对教学过程中这一痛点难点,打造贯穿教学全过程、功能模块完备、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的极简化互动教学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涵盖六大教学模块:重点难点、经典示例模块内置微课等核心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课前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保证充分的预习,从传统“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实现“翻转课堂”;随堂练习、课后训练模块,针对知识点匹配经典练习题,老师实时跟踪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攻克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章节测试、在线考试模块,内置优质题库资源,涵盖一键组卷、无纸化考试、系统自动评测成绩等功能,帮助学生复习测试、自我检验,减轻老师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老师随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侧重性进行指导教学。全新教学设计的六大模块,让新型教学模式带来高效的教学体验。

4.3 根据信息化教学实际需求,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以会计专业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知识点、重点、难点等,集成微课、题库等优质教学资源。根据会计专业的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开发、共享、应用讲授类(教师口头讲授关键概念和原理)、应用类(教师提出应用例题,并分析、探討、解决问题)、实验演示类(教师应用专业教具模拟示范操作)等多种类型的多媒体课程资源,要求课程资源生动活泼、启发性强、引导性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也可随时下载在线学习材料等教学资源,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和兴趣,进行无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

4.4 突破传统课堂的单向交流,真正实现互动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学缺乏有效互动,信息化环境下则可以做到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课堂交互系统全覆盖。课前预习环节,老师检查课程、发送课程提纲,学生在平板端检查课程计划,观看课程视频;课上授课环节,老师随时发送教案,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跟随教师授课进度进行学习;课上讨论环节,老师发起讨论、投票及头脑风暴,学生使用平板端进行分组讨论、比赛、答疑、共享自己的意见;随堂测验环节,老师安排课程的随堂练习,并通过教师机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在平板上回答、提交,并查看答案进行分析;课后复习环节,老师布置作业、考试,查看学生学习状况,记录学生兴趣和问题,学生完成作业、考试、复习课上内容;老师也可将学生学习、测验等数据随时导入学校管理系统,并进行过程评价。创建处处皆可互动的智能教学环境,老师可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制定学习计划,提高教学效率。

4.5 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分层教学”,个性化教与学优化教学过程

通过教学管理中的智慧课堂模块,老师可随时查看班级或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系统自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绘制成绩分析报表,据此合理安排并管理学生学习;通过微课平台,老师发布微课资源至学生平板的同时,系统智能统计学生视频观看时长、答题成绩、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管理;题库、微课等资源平台可根据数据分析,向不同层次学习状况的学生智能推送相应层次的学习资源,实现知识内容的“量身定做”;基于“作业、练习、测验”在线发布、作答、批阅的考试平台,则通过大数据自动处理,实现练测评的规范化与自动化。根据各个交互系统得出的数据生成与分析,老师可综合、直观地观察出学生差异性学习的情况,从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案,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使得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解决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效率。

4.6 成立校企合作信息化实验班,形成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经典案例

一是为了校企合作教学研究的顺利、扎实、有效地开展,成立“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研究”课题组,以形成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课题组成员由相关科研院校的专家、企业科研人员、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组成,有序开展课题技术指导、理论方案制定、课题资源开发等工作,组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将依据实际情况与需求定期召开主题交流会,确保研究工作按计划开展、保质保量地完成。二是以学校会计专业1513班为对象,成立校企合作信息化实验班。配套保障相关软件、硬件设施,从实验班的教学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课程研发、课程实施、课程效果预期与评估等工作,实践过程中,将根据实验班的学情变化,及时调整相关工作,进行动态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实验班在学校信息化推进中真正起到示范性作用。三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经典案例。教学研究过程中,努力把握好计划、行动、考察、反馈和调整五个基本环节,并尊重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行规律,确保理论的严谨务实、实践的科学合理。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完整经典案例。

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是一种没有固化模式和固化答案的探索,更是职业教育界内诸多院校一直在进行的尝试。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始终遵循教育领导部门的政策、意见和指导,不断吸纳国内外优秀院校对于教学相关研究的管理运行经验,同时关注不断升级的信息技术形态以及会计专业教学发展动态,借助校企合作契机,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传章,张建如.信息化环境下多维度新型课堂教学探索[N].中国教育报,2013-9-17.

[2] 王全旺,赵兵川.信息技术支持下高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9).

①基金项目: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ND2016218)。

猜你喜欢
信息化环境会计专业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