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初探

2017-05-30 03:46朱姝
中国商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双创内部控制

朱姝

摘 要:创客时代的到来,让“双创”型小微企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拐点。如何扬长避短,改善其先天的不足,增强其生力军的效用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双创”型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内控现状入手,结合数据时代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双创”型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双创 小微企业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c)-102-02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越来越突出的用户个性化需求推动了“双创”型小微企业的大面积涌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下行的局面。但在供给侧改革以及政府扶持的大背景下,“双创”型小微企业的天然弱势和固有缺陷仍让其生存发展变得前景难测。据统计,小微企業的平均寿命在2.5年。如此短的生命周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创业者素质、企业规模、融资、以及抗风险的能力等等。“双创”型小微企业要想在细分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还应重视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控制问题,寻找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从经营流程管理和财务管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以期更长久的发展。

1 “双创”型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意识不足

目前,由于我国小微企业规模性发展较晚,“双创”型小微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处于萌芽阶段,大众普遍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认知严重缺乏。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不足。在众多的小微企业中,内控主体的层次差别较大,有些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只关注眼前利益,不重视公司的长期发展。此外一些企业老板在日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中基本采取 “一言堂”的模式,员工无法真正参与企业的运营,企业的负责人和员工直接脱节,无法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究其根源就是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空白。一部分管理者虽然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业流程以文本或小册子的方式印刷出来,但并没有真正贯彻执行,使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导致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信息沟通失效、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不够。虽然公司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但员工认为程序死板,流程记录太复杂与繁琐,以为有相关的签字就算按规矩办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效果不理想,企业的的风险防范能力低下,阻碍企业的生存发展。

1.2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双创”型小微企业创办人群的层次不同,有下岗工人、一线技术人员、农民以及高校毕业生,他们在理论和实务上的缺乏导致他们所创造的企业呈现出组织结构不健全、经营目标不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空白等问题,没有一个战略层面上的整体规划。正如前述所说,微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较为陈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也是经营者,老板“一言堂”的决策模式让公司治理无法有序进行。创业者急于压缩成本、盲目扩张,不重视员工的岗位培训教育,忽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不理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管理混乱,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小微企业大多属于个体、私营的性质,加上财务、法律知识的缺乏,企业的负责人往往将自己的私人收支与公司收支混为一谈,没有将公司的资金流科学划分、严格管理,造成企业财务混乱,有不少微型企业的老板只知自己盈利了,却不知自己成本、收入、净利润的具体财务数据。财务管理观念的淡薄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失去稳步前进的动力。

1.3 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措施

在日常经营管理方面,由于创业型小微企业前期资金和人才的先天性不足使企业呈现出规模小、人员少的特点,没有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科学的划分,管理随意,应当贯彻实施的内部控制渗透不到企业具体的作业流程中去,经济业务不规范。人事上也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员工动力不足,难以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的为企业谋发展、创收入。在财务方面,许多初创者缺乏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于如何获得国家补助、如何进行申报纳税等实际操作不太清楚,也舍不得花高价聘请专业财务人员,无法进行良好的资源配置,财务核算较为混乱,给企业带来严重隐患,容易发生违法舞弊行为。

1.4 信息沟通传递不畅

“双创型”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的特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任务可能比其他企业更多、更复杂,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将信息准确、及时的送达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知识的匮乏、资金以及技术的限制等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传递上下作业环节的及时信息,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1.5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双创型”小微企业的监督相较于大中型的企业,毫无监督可言。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老板一言堂的决策和员工一人身兼数职的管家式工作,都使得企业在建设内部监督机制阻碍重重,对于财务的监督也仅仅只停留在审查账目的层面,离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督检查与反馈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差甚远。

2 基于互联网技术完善“双创型”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2.1 参与线上培训,加强内控意识

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都应正确认识内部控制,重视内部控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创业前的教育与培训,创业期间的资源的支持到企业最终的孵化和独立运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目前我国以从整个创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入手给予了大力支持。创客可通过人社局的免费创业课程、创客平台上的公开课,创客大赛的参与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于内控意识的树立,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在风险的防范、企业的经营活动、资金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通过每一位员工的参与,从上而下的贯彻执行,从下而上的反馈监督,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2.2 建设企业文化,优化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土壤,没有好的内控环境作为根基,想要培育出具有内控意识、履行控制责任的优秀员工委实困难。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首先,企业应从公司治理着手,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形成权责分明、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重视人才培养,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内控思想与企业文化相糅合,打造“双创型”小微企业的特色文化。以协同合作的关系取代上下级的距离感,使员工对于企业具有归属感,发挥主人翁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上下共同自觉地执行内控制度奠定基础。

2.3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严守控制流程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做好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提高存活率的关键点。据经济日报报道,2015年以来,小微企业的运行指数一直稳定在荣枯线以下,反映了小微企业还存在些许发展瓶颈。企业应从自身出发,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利用大数据、云会计等信息化技术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尽可能降低到可控范围。通過网络财务、移动OA对企业日常活动中的环节做到实时控制。比如采购的授权、生产的有序进行、销售的合理扩张,财务的预算以及资源的配置。以严格的控制流程来管理企业,始终贯彻实行内部控制活动,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

2.4 利用移动办公软件,加速信息反馈与沟通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反馈与沟通是每个企业不可或缺的能力。小微企业以前因为成本、资源的限制无法进行信息的实时共享、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反馈。但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端的普及与运用弥补了这一块短板。例如由阿里巴巴推出的钉钉实现免费的初级资源共享,还有纷享销客、智商等移动OA软件都能对中小企业的日常管理,数据的统计,信息的实时沟通与反馈针对性的提供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行精细化控制,优化控制活动,完善控制效果。

2.5 打造智能内控监督机制

“双创型”小微企业作为一个先天性不足、竞争力弱的群体,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和内部审核程序。通过互联网技术、APP等现代化技术可以让“双创型”小微企业直接从一个基本零监督企业跨越式成长为“智能型”内控监督机制的企业。利用程序的固定流程和互联网数据的实时传递功能,创造性地把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发展为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的“智能”监督机制。能够及时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资金运作、资产安全以及供产销等方面进行智能监控,为企业打造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支持。

3 “双创型”小微企业的未来展望

“双创型”小微企业作为新型攻击能力的生力军,虽然目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互联网的现有技术以及云端一体化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微型企业的短板,让小微企业借东风撑帆起航。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双创型”小微企业更应该正视自身的弱点,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芫青.浅谈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短板建设——基于“供给侧补短板”改革视角[J].会计师,2016(07).

[2] 王荣三,李静,刘宝锁.小微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2(10).

[3] 王青松.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实务探讨[J].西部财务, 2013(05).

[4] 李婧.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15(03).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双创内部控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