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属性的轻众筹模式和仿真系统探究

2017-05-30 02:51游哲王儒
中国商论 2017年16期

游哲 王儒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民众对小额融资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由此而诞生了各类众筹融资项目。而其中轻众筹作为一种向大众募集轻量级项目资金的融资模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追捧。但以互联网为中介的轻众筹融资模式具有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融资成功率低以及融资方信誉度问题。这些问题给轻众筹融资的推广及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我们通过对社交属性的深入探究,提出社交属性的轻众筹理论,以此弥补传统轻众筹融资模式的不足。基于社交属性的轻众筹理论通过建立用户的好友关系模式,针对性解决融资方与投资方的耦合问题以及社交属性与轻众筹的匹配性问题。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研究仿真系统的相关问题,最终开发一套完善的仿真系统使该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发展。

关键词:轻众筹 社交属性 耦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a)-174-02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衍生出大量的融资模式,其中轻众筹融资模式为大众建立了一个向公众展示创意、集结人气、获取资金支持的平台。兴趣取向的融资需求在人群中引起共鸣,模式迅速升温。目前的轻众筹模式由于项目发起人即融资人与项目接收者即准入投资者之间缺乏信息的对接,使得融资人难以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融资成功率低;投资人难以得到满意的项目进行投资。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发起人获取不到足够的流量关注度,普遍面临融资瓶颈。在对互联网社交模式深度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将社交融入轻众筹融资模式,通过赋予融资以社交属性,使融资方和投资方成为好友关系,拉近投融资双方距离,进而解决传统轻众筹融资模式的信息不对称、融资成功率低以及流量关注度低的问题。

社交属性的轻众筹融资模式由融资人、投资人、平台方构成。具有以下特点:融资项目与回报设置更加注重创意趣味性;社交属性使更多普通用户在平台上建立强联系;项目发起更新动态化。但与此同时,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社交化轻众筹融资模式难以实行严密的审核机制,存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因此需要引入新兴的防范机制。

第一,设置准入门槛。通过建立用户申请实名制的参与约束模式,确保用户交友安全和信息真实,实现对风险的把控。

第二,引入信用评分机制。对用户行为进行实时监管,对信用评分较高者予以项目优先。

第三,资金违约问题处理。平台方通过后台监控及时冻结违约账户资金,追回违约资金,并降低融资者信誉度。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引入社交+轻众筹融资模式的初衷是解决众筹流量问题,这样融资达到的效果,是经济效益和人际资源的双赢。但社交+轻众筹融资也有很多内容需要解决,对于项目发起人而言,需要有效避免项目申请过程的繁琐而又能准确表达关键信息,项目内容要具有吸引力;对项目支持者而言,关键是让资金达到至少对等的心理预期回报,达到良性持续运营。而平台方在这之间要利用数据库让融资人和投资人相互吸引匹配,有效利用社交的引流属性,实现社交与众筹融资的有效耦合。探讨解决社交加众筹的可行性,让社交与众筹相辅相成,达到1+1>2的效果,也让众筹良性稳健进入情怀加社交的2.0时代,达到深度成熟。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对融资人而言,轻众筹的“轻”属性规避掉个人、小微企业融资门槛高、融资难的问题,关注到长尾用户。轻众筹的社交属性,给融资人提供了一个产品展示、市场摸索、研发和积累资金的平台,融资人可以积极的发展由积累人脉到利用人脉的过程,不让社交仅仅流于社交,而真正有所助益,可以由小范围的筹资积累人脉,然后发展壮大到利用平台进行创业。实名制社交更为透明化,消除了支持者与发起人直接的隔阂,提升了相互之间的信任感,点燃了有想法有行动能力和创业人群的热情。興趣取向的交友更容易形成一个社交圈。

对于投资人而言,社交属性的轻众筹会基于兴趣爱好好友熟识度等多个维度来匹配项目,从而使投资人获取大量感兴趣的投资项目。投资人使用有限的资金可以换取更实惠、新颖的商品或服务;可以帮助好友实现一群人的共同梦想;可以更现实的做公益活动;甚至低门槛入股初创公司。投资人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超值化的回报。轻众筹+社交带给投资人的不仅是一个资金融通的良好渠道,更是一个富有情怀的交友空间与造梦空间。

对整体社会而言,轻众筹有效的缓解了就业压力,实现了将劳动力过剩转变成生产力提升,激发更多人的创业和创造热情,并让社交直接助力双方发展,传递更多有价值的探讨与研究,让资金融通更有情怀和情感。

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研究目标

通过对传统轻众筹模式的解读,分析传统轻众筹融资模式新颖、潮流的优点以及融资成功率低、人气不稳定的缺点。提出基于社交属性的轻众筹模式理论。通过对社交属性的研究与应用使投资人和融资人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融资方融资高成功率和平台方稳定的人气。

2.2 研究内容

2.2.1 社交属性与轻众筹的耦合

创建社交属性和轻众筹的联系,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交属性的轻众筹模式。首先要找到社交属性和轻众筹的最佳耦合点。移动互联网无线社交模式是当今最主流的社交模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网络社交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众筹模式是互联网金融中自由度最高、选择性最强的融资模式。通过加入社交元素,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众筹模式这两大特点。基于社交的轻众筹融资信息传递的更加快速、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参与度也会更高。

2.2.2 投资方与融资方的匹配

本模式主要参与方为投资方和融资方,通过对投资方和融资方特点的比对,解决投融资双方的匹配性问题。从融资方融资项目的内容、融资金额和融资项目回报率三方面研究分析吸引投资的关键因素。基于社交属性的轻众筹中投资方和融资方首先是好友关系,其次才能参与项目投资。因此融资项目内容要基于好友圈的共同关注点,具有趣味性。基于社交属性的轻众筹的核心是轻量级兴趣驱动融资。因此融资金额不可过高,项目资金需求上限为1000元。社交属性的核心是交友,建立在朋友互相往来的基础上的轻众筹才能持续进行。因此融资需要有一定的回报率以此进行好友间交互实现投资的可持续性。

2.2.3 信任机制的构建

本模式利用社交属性获取用户个人信息,通过对信息真实性分析和公开化处理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投资者对众筹项目投资金额的多少和活跃度天数被记入投资者信用度中,融资者的融资项目融资成功和融资回报履行被记入融资者信用度中,这些个人信用度的信息在社交圈中会向想要关注该个人用户的其他用户显示,使得用户在社交过程中更多的了解对方信息,帮助用户做出更为合理的判断。

2.2.4 风险控制

平台方通过监管机制和参与方控制两方面解决风险的问题。监管机制的主体即监管方为平台方本身,通过建立后台数据库对用户账户进行实时监管,构建资金安全保障。及时追踪资金用途,发现不良资金使用现象及时冻结账户。通过社交属性加快融资信息传递,缩短融资时间,构建融资的有效性保障。

3 可行性分析

3.1 参与主体的可行性

此系统主要的参与主体有:融资方、投资方、平台方。

融资方为资金或物品的需求方,需要向外界融资,以达到一定的目的,融资方可以承诺一定的回报,这样更易于项目的发起与后续的实施。

投资方有一定的闲置资金,通过投资他人的融资需求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目的可以是物质性的回报,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获得,如人脉关系、心灵满足。投资方接受并投资了融资方发布的项目,便于众筹的顺利进行。

平台方的要求很多。首先要服务众筹项目,参与产品设计、担负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责任。这样有利于众筹项目完善产品设计,也有利于增加投资人对于项目的了解,增强投资人的项目参与感。然后要挖掘、推荐优质的众筹项目。这样有利于提高优秀项目的曝光率,为投资人推荐好的众筹项目。还可以领筹优质项目,有利于众筹项目的成功筹资,有利于增强投资人对于众筹项目的信赖。最后还要设置必要的监控机制,增加项目可信度,以有力的保障投资人权益。

3.2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3.2.1 基于轻众筹调查分析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在国内融资难的背景下,众筹网站是很有市场需求的。Massolution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总募集资金已达51亿美元,其中90%集中在欧美市场。从融资规模来看,2014年上半年中国众筹行业发生融资事件1423起,募集总金额1.88亿元。作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五大模式之一,众筹拥有强大的爆发力和良好的前景。我们已经进入“轻时代”,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简单、轻便、快捷的生活模式。而“轻众筹”所具有的社交化、移动性、低门槛、定制性等多重优势都恰好迎合了“轻时代”下的大众口味。

3.2.2 基于社交属性的轻众筹分析法的可行性

在信任普遍缺失的环境中,社交属性的轻众筹构建了一个相对自然而牢固的信任链条,降低了发起人与支持者之间的信任风险。发起人和支持人可以就众筹项目进行直接交流,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信任机制。基于朋友间的信任,众筹项目的灵活度将变大,风控也变得更加容易。因此,众筹平台的社交化是未来众筹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3 基于项目平台仿真测试法的可行性

从提供投资效益、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对市场的深入分析、技术的适用性评价和商业结构的优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仿真测试减少资源的使用损耗,便于项目后期的进一步优化;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仿真测试系统项目中资源、能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3 技术条件的可行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开发技术的面世为我们进行系统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例如JavaScript、CSS、XML和LAMP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产生、发展与完善为本项目仿真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4 结语

在资本市场日益发达的经济背景下,基于社交属性的轻众筹就像一个因兴趣而聚拢的互助圈,轻量级的资金在这里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得到最大的收益。我们从融资方、投资方、平台方三个参与主体以及商业模式、信息匹配、信任機制三个关键问题出发,分析这一创意的可行性,从长远考虑解决其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并初步研究了该模式的仿真系统。普惠金融政策下,基于社交属性的轻众筹融资模式能够聚集小微资金,让金融投资走进生活,走向大众,让各个级别资金的拥有人都能感受的普惠金融带来的福利。相信这一创造性的融资模式将会给大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真切地解决小额资金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兰彦.众筹网络融资模式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分析[D].广西大学,2014.

[2] 范家琛.众筹商业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3(08).

[3] 杜忠博.浅谈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22).

[4] 胡吉祥,吴颖萌.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J].证券市场导报, 2013(12).

[5] 雷华顺.众筹融资法律制度研究——以信息失灵的矫正为视角[D].华东政法大学,2015.

[6] 梁清华.我国众筹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思路[J].学术研究,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