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区域经济效益的多元统计分析①

2017-05-30 01:59苏华陶瑞妮
中国商论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甘肃省经济效益

苏华 陶瑞妮

摘 要:区域经济效益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典型指标。本文以区域经济效益的相关含义为基础,选取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经济环境、经济潜力5个维度13个指标,构建了甘肃省2014年区域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下属14个市、州的经济效益应用了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利用K-Means聚类法将分析的结果分为经济效益好、较好、一般或较差3个层次,最后分析各地区经济效益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 经济效益 因子分析 K-Means聚类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a)-121-02

在古代,甘肃省曾是“丝绸之路”商业贸易交流的繁荣圣地,如今,甘肃省又在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战略地位使其不仅是衔接西北不发达地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纽带,还成为“向西开放”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黄金段”。甘肃省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较为平稳,上半年,全省完成GDP为2720.9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7.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占到53.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5%,比第二产业高了15.9%;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比例越来越大,财政金融方面运转稳定,消费品市场也成长迅速,居民收入趋于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各项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甘肃省的区域经济效益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找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区域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

当前,学者们对区域经济效益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经济效益”。崔新桓将城市经济效益定义成“城市总投入与总产出的比较值”,进而又认为“城市经济效益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的、全面的经济效益,有3个板块,分别为城市部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1]。朱林兴指出”城市经济效益是一段时间里,对一定城市空间里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比较,是包含生产与多种需要相统一的国民收益”[2]。饶会林认为“城市经济效益是城市范围内一切有益劳动的综合效益,是综合城市经济中全部损益的最终效益,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制约因素”[3]。研究范围上,有对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特定城市的经济效益研究,也有对设市建制的行政所辖的某个区域内各城市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区域经济效益的概念更大更全面,不仅包括各个城市的经济效益,还包括各城市下属辖区内所有地区的经济效益,是对某个大区域内经济效益的全面的、综合的研究。

2 区域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对既有文献和资料不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李永宁[4]、陈军华[5]、何伟[6]等相关研究和评价,结合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选择建立了经济规模、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环境、经济潜力5方面的一级指标,又分别选取了13个二级指标共同组成评价体系,所有指标涉及的数据可以由《甘肃统计年鉴2015》直接取得或经过计算获得。如表1所示。

3 甘肃省区域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的因子分析体现了一个降维的思想,首先将数据标准化处理,消除方向、量纲之间的影响。使用KMO和Bartlett相关性检验,得出KMO检验值为0.678,Sig值为0.000,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大,适合因子分析。其次,凭借初始特征根与累计方差贡献率发现,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7.833、1.779、1.227,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前3个为公共因子即主成分。其中,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335%,体现了这3个主成分囊括了评价指标全部信息的绝大部分。再次,通过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对各个主因子进行命名与解释,主成分F1在X1、X2、X3、X5、X8、X13等因子上的载荷最大,包含的指标最多最全,体现了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基本发展状况,可以确定为经济效益实力因子;主成分F2在X4、X6、X10、X12因子上的载荷最大,这些因子主要表明区域经济在贸易、产业、科技、环境等方面状况,可以命名为经济效益可持续因子;主成分F3在X7、X9、X11因子上的载荷最大,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命名為经济效益成果因子。最后,得出因子得分与排名。为了更加合理地分析甘肃省14个市州的区域经济效益,用K-Means聚类方法将其聚类为3个类别。如表2所示。

第一类地区为区域经济效益好的区域。包括嘉峪关市和金昌市,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三,经济效益综合分值为1.371、0.69,属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嘉峪关市和金昌市是甘肃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设有很多的大中型企业和工业企业,有很强的工业经济实力,交通四通八达,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其中,嘉峪关市在经济效益实力因子F1方面得分仅次于兰州市,2014年的人均GDP是96771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4元,人均财政总收入7800.55元,均是全省第一;金昌市2014年区域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相对均衡,在F2经济效益可持续因子方面得分最高,R&D投入占GDP比重为6.23%,具有明显发展潜力优势。

第二类地区为区域经济效益较好的区域。包括兰州市、白银市、酒泉市,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五和第七,属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这些地区经济基础与经济实力互相匹配、发展均衡。就兰州市来说,即是省会城市,也是经济中心,具有很好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综合能力都好于其他地区,在整个区域中发挥领头带动作用;白银市富含矿产资源,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酒泉市设有中国卫星发射基地,对于国家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是典型的政策性城市,2014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高达531.29万美元,占甘肃省GDP的52.2%,入境旅游人次23583,占全省旅游人数的48.38%,旅游资源为其经济增长作出极大贡献。

第三类地区为区域经济效益一般或较差的区域,共计9个市州,属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梯队。其中根据因子分析的最终排名,又可以将天水市和庆阳市称为经济发展一般地区。天水市作为历史古城,风光优美,文化遗产丰富,以伏羲文化为主的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很大,2014年接待旅客1703万人次,与2013年接待旅客数相比增长了28.02%,创造旅游综合收入96.5亿元,比2013年增长28.2%;庆阳市的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多以红色旅游文化为主,近年来开发“印象义渠”为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区做准备,并且在加强推广果品、瓜菜、草畜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煤炭、石油化工、天然气等工业产业。其余7个市、州为经济发展较差区域,这几个地区经济效益较差,综合效益分值全部为负值,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发展相对落后,支柱性产业少,城乡之间差距大。同时,由于对科学技术投入不足,对于人力资本的培育不够重视,造成经济发展缺乏创新,经济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不足,制约了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

4 政策建议

通过对甘肃省区域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要提高全省的综合经济效益,应调动区域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制订契合区情的发展政策,增强区域之间的互通与合作,达成区域的全面发展。以嘉峪关市为代表的第一类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应利用好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区域之间开放合作,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促进市场之间技术、资金、信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得本区域产业结构、商贸结构越发合理;以兰州市为代表的第二类地区,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与人才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节能发展”、“低碳环保发展”,在保持自身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实现区域的互相融合、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天水市和庆阳市为代表的第三类地区,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区域发展潜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更要加大产业政策倾斜程度,推动民族特色经济的发展,扩大民族区域对外开放的程度,增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不断推进民族地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新桓.城市经济词典[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饶会林.论城市经济效益的整体性[J].广州研究,1987(01).

[3] 朱林兴.关于城市经济效益的考核原则和指标[J].广州研究,1987(01).

[4] 李永宁.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江苏省区域经济效益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6(18).

[5] 陈军华,李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要素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3(20).

[6] 何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

[7] 米海峰.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6.

①基金项目:2016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省黄金段建设与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项目批准号:YB007)。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甘肃省经济效益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