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少鸿 白少元 李艳红 黄亮亮 覃礼堂
摘 要:基于工程教育認证思想,结合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阐述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促进科研项目教学的转化力度、探索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以及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环境工程专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以持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环境工程专业;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090-04
Abstract: Combined with Guangxi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approach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our university was explained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acher ability and the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promoting quality curriculum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jects, exploring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 reform, as well as enhanc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t will contribute to continuously improving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epen the reform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我国自2006 年开始,依据国际可比性和等效性的原则,参照《华盛顿协议》的基本框架要求,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争取工程教育学位和专业资格的国际互认。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新世纪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三大工程教育理念,对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意义重大[1-3]。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近两年积极开展了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增强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并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积极推进和全面深化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和培养改革,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
一、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建校时的化学教研室以及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的应用化学系,1993年在地球化学专业和分析化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环境科学系,是广西最早的环境工程专业,1995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包含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大气环境与污染治理等三个专业方向,拥有与本专业对应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本专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获得一批高水的教学平台:水污染控制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拥有广西高校八桂学者、广西高校环境工程创新团队、广西区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实验室)、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广西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人才小高地等科研平台。
尽管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来分析,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因此,以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全面分析和总结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本着持续改进的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梳理专业发展思路,制定合理的发展措施
(一)专业发展思路
在当前国际国内注重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结合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大力开展环境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重点开展水污染控制技术、有色金属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岩溶区水环境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建立能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联合攻关能力的学术队伍;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促进本科教育上新台阶;围绕博士点建设,把环境工程专业整体上建设达到国内先进、个别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知名专业。
(二)專业发展措施
1. 在硬件建设方面。围绕学科方向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组织专家充分论证进行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确保购进仪器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效益性和可行性,并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2. 在软件建设方面。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制定学术交流访问促进计划,划拨学术交流访问经费;完善论文发表资助办法,鼓励本专业教师与学生积极发表科研成果;完善科研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科技成果报奖与鉴定资助办法,鼓励教师们积极申报课题、成果报奖、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工作。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质量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教学团队建设,采用“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并重的培养和建设模式,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经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三、重视和加强教师业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
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基本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较高水平教学团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目前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基于审核评估反馈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除了着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之外,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一)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对策
存在的问题:教师业务水平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专任教师较少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的多门课程轮课教学;青年教师对专业整体把握不够,难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专业知识横向联系和纵向网络、启发性不够。
提升对策: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已有广西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小高地”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学术特长,优化教学组合,组织3~4个课程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2.营造团队创新管理机制,打造高绩效团队,帮助教学团队克服现有院系管理弊端,打破人才院系教研室之间的行政壁垒,实现“部门管理”向“团队管理”的转变,实现“粗狂建设”向“内涵建设”的转变;3.制定培训计划和竞争激励机制,专业教师按计划实现培训,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绩效考核方式,提高团队的教学水平,打造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对策
存在问题:青年教师和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工程经验不足,教学与工程实际、规范标准结合不够,使得教学与工程实际联系有待进一步提升。
提升对策:1.加强现有师资的对外交流与培训,有计划地派遣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进修培训,并从企业聘任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经验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2.加大中青年专业带头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每年有计划的派遣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实习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管理、项目论证、技术改造、产品营销和职工培训等,丰富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四、促进课程资源建设
(一)构建良性的课程建设体系和机制,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1.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现状。目前,本专业在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存在滞后的现象。迄今为止,本专业仅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水污染控制工程》),校级精品课程3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近三年来仅出版教材4部,仅1部实验教材获得“十二五”规划教材。以目前这样的课程资源建设程度还不足以支撑创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知名专业的需求,必须构建良性的课程建设体系和机制,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2. 良性的课程建设体系和机制。构建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网络课程为辅助的课程建设体系,建立了合格-优质-校级精品-省级精品-国家级精品的分类建设机制,并加大对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按比例予以配套资助。拟重点采取以下具体对策:(1)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加大对教研和课程建设的投入,在学校奖励基础上进行额外的奖励。(2)教师在把课程按规定要求上好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多建设精品课程和教材,把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3)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信息功能,掌握化学教育教学与科研发展趋势。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全面购置相关图书资料,为教学科研提供条件,每年计划专项资金,建立图书购置有利的保障。(4)编著和修订配套的实验教材,配备网络教学环境,编制和购买实验教学软件。根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开展自主实验的要求,组织修订和补充《水处理实验技术》教材和其它实验指导书,将“基本型实验(验证型)”和“提高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等内容纳入教材中,并编写配套的网络课件。(5)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建立更为合理和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和工程教育理念,适当调整培养模式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二)找准对策,促进科研向教学的转化力度
教学和科研的矛盾在各个专业都多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互补和良性循环是关键。目前成熟有效的理念是促进科研向教学的转化力度[4],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报考率和录取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科研成果产出。拟采取如下对策促进科研向教学的转化力度:
1.鼓励加强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进入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提供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将科研思维适当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对科研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从意识上入手,通过会议、讨论、宣传、对外交流等形式,使教师们提高对教研、精品课程、教材编写等等重视程度,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3.加强实验课教学,提升实践性。实验课是科研与教学最佳的结合点,也是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好的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验充分结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科研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基于持续改进的理念,注重培养过程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质量取决于培养过程的质量。所以,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基于持续改进的理念,从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培养过程持续进行改进,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攀上新的台阶。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加强基础、更新内容、整体优化、重视实践、加强能力、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以及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训练,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1. 加大教学改革的措施。在原有教学内容和方法基础上,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进一步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与手段、丰富和完善实验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注重理论教学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将实验、实习、实训和实岗相结合,使学生100%接受工程训练和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教学团队建设,采用“自主培养为主,引进吸收为辅”的培养和建设模式,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经验、专业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原创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试点专业,自2012年起,积极探索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卓越班”(实验班)采取小班式教学;加强数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教学,大力夯实理论基础;构建“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按照教育部“卓越计划”“3+1”模式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3年在校理论学习为主,累计1年的工程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到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中,在企业完成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力求培养出“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的环境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
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由专业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负责专业的管理及发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完全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体制运行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学科带头人为主,全体教师参与,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机制。
4. 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在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教学在线网络的基础上,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大纲、课程材料、参考文献、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等内容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提高师生交流的效率,使教学活动从课堂内衍生到课堂外。
(二)鼓励探索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
1. 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探索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鼓励结合多媒体和网络手段进行教学;鼓励教师建设丰富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并及时更新维护;鼓励教师探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方法和手段;鼓励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2. 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本专业的课程考试考核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读书报告、面试等多种方式。在考试管理方面,将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考试课为本专业的主要理论基础类课程;考查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中的专业拓展性课程、专业技能性课程以及选修课。但这些课程的考核方式存在一些不合理:课程考核主要为试卷考试,其它方式所占比例低;课程考试试卷命的命题形式绝大部分为个人命题;在专业课程设计中,仅要求学生提交1~2张手绘图纸。这就必然存在“一考定成绩”的现象,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探索多样性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
为此,在课程考试方法方面,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如增加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如网络考试)和考核内容,避免“一考定成绩”;采取多种方式命题,增加集体命题,加强试题库的建设;教研室将出台《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作业规范》,要求同学绘制手绘图纸的基础上,增加CAD制图内容等。
(三)重点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专业实践教学體系包括实验教学和环境工程认识实习、环境监测实习、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习教学。
在实验教学方面形成“三个层次、一个结合”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体系,即: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并以本科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相结合为主线贯穿整个实验教学全过程,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具备鲜明的特色。
在实习教学方面落实“校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指导下的“校企联合办学”,通过建成大量稳定的实习基地、建立动态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参与,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另外,通过建成一个高水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个高水平省部级共建实验室来保障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和校内实习质量。
毕业论文(设计)严格执行导师指导制,坚持毕业论文(设计)一人一题的要求,设计题目能够结合实际,注重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性,即以大气和污水处理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置设计为主线,可充分反映培养目标要求。由专业导师全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包括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任务下达、文献查询、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毕业论文交叉评阅、毕业答辩等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六、结束语
本文内容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全体教师多年专业建设和教研教改的总结和精炼,其间的一些问题和进一步改进的对策是全体教师一起探讨形成的共识。为了实现把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建成达到国内先进、个别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且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知名专业,还需要持续的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9-22.
[3]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Z3):33-35.
[4]王广彦.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04):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