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萍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嘉兴 314051)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通过对学习倦怠的探究,提出对学习倦怠学生开展干预工作的原则或教育的建议,同时给出基于辅导员视角具体可操作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辅导员;学习倦怠;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5-0060-03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entioned that education must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promot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so as to make every child knowledgabl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tudent burnout,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the intervention of student burnout. Meanwhile, from the counselors' perspective, some feasibl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Keywords: counselors; learning burnout; intervention
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但近来国内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研究却也越来越多,这就说明学生的逃课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究其原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愿意去花时间克服。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平时不交作业,也不上课,同时还伴有网格成瘾等问题,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杨丽娴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基础上,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1]。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学风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倦怠,引起学习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客观原因通过主观对学生本人产生影响。有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对某些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动机不强,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出现逃课现象。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学生自己美好青春的浪费。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进而也会影响社会和谐。
一、当前对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
关于“倦怠”的最早描述是1961年。早期对于倦怠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工作领域。“工作倦怠”(job burnout)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denbeger)1974年首次提出[2]。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的概念来自于工作倦怠的研究。1981年,Pines 和Katry 首次提出了学生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3],其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现象。
当前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的专业承诺、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自尊与生活满意度、人格特征、心理压力、归因方式等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并且特别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另外,还有某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修改和编制及大学生学习倦怠应对策略等。近来,国内也有学者提出,如今我国普遍存在的是“学习倦怠”还是“学习颓废”?因此对于学习倦怠的干预首先要区分与学习倦怠容易混淆的相近概念[3]。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布兰科·史利文(Branko Slivar)主要从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来研究,在他的研究中,对应马斯勒其和雷特(Maslach & Leiter)提出的造成过劳(倦怠)的六项原因,他找出了在学校环境中相应存在的六项因素,并进行了归纳。各类文献资料显示,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并不是简单的现象,学习倦怠的发生和其他很多的相关因素都是有交互作用[4]。一些学者认为对环境和倦怠的研究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是十分需要的,并且在对医学院学生的研究中发现衰竭显著关联到不健康,该文提醒老师们应注意这点[5]。还有在国外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中国学者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多项调查,比较研究了学生倦怠的控制轨迹的预测值和应对灵活性,结果显示应对灵活性的构成包含知觉可控性和战略适应,可以负向预测倦怠[6]。
当前大学生中已出现相当比例的学习倦怠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学习倦怠与归因问题的相关研究中,杜宇,孙丽丽的研究表明:归因方式为内控的大学生, 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归因不当也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学习状态[7]。在与网络成瘾和非网络成瘾的比较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出倦怠、沮丧、情绪低落,更容易出现逃课、迟到、不听课等厌学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更低[8]。有些学者还把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不高,学习倦怠的水平较高[9]。朱小麟从学校教育环境来说,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学习自由度和高校教师素质。因此有学者认为,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必须从改革学校教学和管理上入手[10]。赵文进、刘清梅认为,学习倦怠问题之所以在当前较为普遍,既有学习者自身的问题,也与学校和整个社会大背景相关。今后,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应加大校本研究,这样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11]。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一些学者结合“手机使用”的情况和“希望的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开展与学习倦怠的研究。杨丹等认为希望和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也會对学习倦怠起到缓解作用[12]。关于对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日趋增多。
二、对学习倦怠进行干预的基本原则
对学习倦怠的学生进行干预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与学生相关的全体人员进行共同努力,也就是全员育人,而且干预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从源头防止学生出现学习倦怠,而不是事后补救。对学习倦怠的干预要立足长远,循序渐进;应充分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干预;结合当前的社会大背景并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校本研究,事先要设计好针对性强的专项干预计划;在干预中要巧妙运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习倦怠的学生重新恢复自信,热爱学习。
总体上,目前关于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则相对滞后,至今仍未形成成熟的、得到普遍认可的测量量表,对学习倦怠结构维度理论还没有形成共识,而且干预手段相对单一,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3]。对学习倦怠的干预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四方面加以统一协调,但在实践中没有能同时调控这三大领域的实践操作部门。所以特别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可以操作,可以控制,有效的切入点,以此对学习倦怠进行有效干预。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可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真实感受[13]。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在对学习倦怠进行干预中存在有利因素,基于辅导员视角的高校学生学习倦怠干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三、对学习倦怠学生进行干预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对他的关心。只有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了良好的信任,并愿意敞开心扉和辅导员沟通是开展干预工作的第一步。对学生以诚相待,需要帮助的学生往往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缺陷。辅导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加强归因练习
让学生思考:站在现在这个位置,自己能做能改变的是什么?在目前的状态下不可能退学重考和休学或是放弃学习(因为家长基本不会同意),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当前的处境中只能是抓好当前的学习,努力让自己学有所成。引导学生总结自己进入大学以来的得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还没有做好。横向和自己同年龄的同学比较,发现別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想想自己如何努力地向前。强调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当下能做的是什么。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当然有些学生也是考虑了兴趣自己填报的志愿,对于这样的学生相对更容易做引导工作。
在明确学习目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将来的打算明确进入大学的目的,是到大学来真正学点东西还是来混个文凭,还是出于家长的要求,或者是几个目的兼有。根据个性和成长背景,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进入大学以后的方方面面,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和学生的谈话中,找出一些实际中的例子。如“考试没有及格,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旷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找自己成功的例子,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实例,让学生找出可以让自己进步的努力点,让学生看到希望,同时也懂得如何做才能真正让自己进步。通过一些典型的具体事件,指导学生合理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告诉学生如果总是去找别人的原因,对自己会越来越不负责任。从另一方面讲,别人的原因可以找,但最终能改变的是自己。如果不找自己的原因,仅仅是盲目地找别人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将会很少,于己还是不利的。
(三)指导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
1. 分析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找出历年来的学习情况记录,统计还有多少课程处于未通过状态,或是未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当前如何做才能够达到毕业和取得学位或是达到心中理想的要求,并且分解成小步骤。
2. 做出计划。指导学生做出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及要求自己达到的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要求有具体的行动表述,如每天晚上去图书馆看书等。同时要有一个每天的学习时刻表。
3. 带领执行计划。这是一个关键性的步聚。带领执行计划可以由辅导员担任带领者,也可以由被干预学生信任的学生骨干担任。一方面可以和学生深入沟通,另一方面可以监督计划的执行。但计划要分等级,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同时也要有短期目标,并且要通过口头承诺,或通过书写用文字表达出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行动。
(四)严格控制上网娱乐的时间,引导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要清楚学生平时玩的游戏内容、级别,为什么喜欢这些游戏,以及他们在课余玩游戏的时间。学生有可能会说:“休息时间是自己的,想怎样就怎样”。但由于辅导员身份的特殊性,如果在玩游戏时碰到辅导员到访,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接待。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引导学生从各方面控制上网娱乐时间,同时要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话题。在针对性的交谈中,举一些因为网络游戏而导致退学的反面例子。和学生交流要有共同的语言,如果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而辅导员对网络游戏却一窍不通的话则很多的话题就无从谈起,这样也就很难融入学生或是走进他们的心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信心。
(五)加强感恩教育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辛苦劳动和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加强成年人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教育。要求学生计算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父母共为自己花了多少钱?发短信或打电话向父母确认是不是差不多;父母的要求是什么,自己有没有做到?为什么没有做到?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如果没做到,是能力的问题还是毅力的问题;作为一名成年人应该如何做?怎样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感。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要求学生给父母发短信。要向学生强调将来要成家立业,到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所以要在年轻的时候努力。通过平时的点滴,让学生时刻想起父母的叮咛。
(六)注重延迟满足教育并通过具体事件进行专项引导
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享受,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延迟满足。研究发现,即刻满足与我们的情绪中枢关系密切,而延迟的满足受控于抽象推理能力,所以延迟满足往往是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情商的重要成分[14]。在这些学生中,延迟满足是个大问题,大部分学习倦怠的学生不愿意先苦后甜。从总体上说,他们在生理上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成熟,但在心理上还不具备应有的抽象推理能力。因此,在干预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例如先做好作业再去玩游戏就是一个很具体的要求。
在干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具体的或是特定的学习事件,例如考试不及格或是旷课被处分,甚至退学处理等,应该根据具体的事件进行专项指导并加强归因练习。处理好这些具体的事件,有可能会成为学习倦怠学生转变或顿悟的节点。
四、结束语
在对学习倦怠的学生进干预时,要特别重视行为跟进,并通过实际行动帮助提高其意志力和自控力,关键是从行为上督促;并强调分析内控点和外控点在人的归因中的作用;在具体的行动中,通过延迟满足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先苦后甜的含义;运用个性化的指导,每次干预都要让学生做出口头改正的承诺;同时,教师自身的调整也很重要,特别是要学会倾听,分小步骤进行干预,不断坚持和反复强调。
不同的学校情况不一样,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因素要有一定的区别。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学生当前的某项实际问题,如通过补考或是坚持上课等。如果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在短时间得到解决,那么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其他的途径在外围进行干预。从学生管理上进一定要讲规定、讲原则,当然也要合理地运用。一方面晓之于理,一方面要动之以情,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以及情感的投入要恰如其分。此外,要联合专业老师、家长还有其他教职员工等一切与学生接触的人群,统一思想,多方面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2]孫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叶展航.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结构维度研究新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2(4):443-449.
[4]DEARY I.J., WATSON R. & HOGSTON R.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burnout and attrition in nursing student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3,43(1):71-81.
[5]M. DAHLIN, N. JONEBORG & B. RUNESON. Performance-based self-esteem and burnout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teacher[J].2007,29:43-48.
[6]Yiqun Gan and Jiayin Shang,Yiling Zhang.Coping Flexibility and Locus of Control as Predictors of Burnout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8):1087-1098.
[7]杜宇,孙丽之.大学生归国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2008,6(上旬刊):22-23.
[8]王滨,于海滨,杨爽.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2):841-844.
[9]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632-636.
[10]朱小麟.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其对策[J].教育研究,2009(16):60-61.
[11]赵文进,刘清梅.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9(1):84-86.
[12]杨丹,梁三才,吴海梅.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2).
[13]王文珍.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的再思考[J].社会心理科学,2012(7):784-787.
[14]延迟满足.http://baike.baidu.com/view/368968.htm[EB/OL].200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