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加蒙
摘要:传统的高校非通用语教学集中在本科教育阶段,强调以小班教学和师生互动为主要授课形式的技能训练,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方面存在較大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可以丰富现有的非通用语教学手段,使传统的高校非通用语教学得到有力的数字化资源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外交往中的多层次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需求。该文从高校非通用语教学的角度,讨论非通用语数字化教育资源在精品开放课程和网络公开课建设方面的进展,外语类出版机构在搭建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方面的尝试和遇到的问题,并探讨如何从高校非通用语教学的角度来建设和利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及如何搭建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
关键词: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
一、引言
非通用语一般指英、法、德、俄、日、西(西班牙)和阿(阿拉伯)等七种外语之外的语种。目前国内主要由包括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内的20余家高校开展非通用语教学。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发展,从语言人才的角度而言对于我国开展面向亚非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对外交往有着重要意义。在网络和数字技术都迅猛发展的今天,围绕非通用语种教学的数字资源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非通用语教学单位的重视。
在非通用语种教学领域,数字教育资源在充分建设和广泛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发展空间。这其中有诸多原因,比如历史上非通用语种的学习人数少,既有资源不能得到高频高效利用;再比如传统非通用语本科教学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强调小班教学和师生深度互动,因此很多非通用语教师并不重视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等。近年国内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学习非通用语的人群也从本科为主扩展到包括研究生和职业培训等各个教育层次之中。尤其是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经贸、外交、文化教育等不同领域,面向广大亚非国家的对外交往需求都日益迫切,非通用语的学习人群也不断扩大。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将在2020年之前,将开设的语种数量增加至90种。新增语种以亚非国家语言为主,集中分布在南亚、中亚和非洲等地区。在这样的情形下,做好非通用语种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就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丰富现有的教学手段,使传统的高校非通用语教学得到有力的数字化资源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外交往中的多层次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将探讨如何从高校非通用语教学的角度来建设和利用好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探讨如何搭建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
二、非通用语种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及存在的问题
(一)精品开放课程和网络公开课
最近一些年,由教育主管部门、商业网站以及公益机构共同推动建设的网络开放课程得到了迅速发展。公开课和慕课网站建设的网络课程也得到众多学习者关注和广泛应用,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主讲教师在不同网络平台推出了众多学科专业的课程堪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而言,此类网络课程中外语技能类课程所占比例不多,具体到非通用语而言也有很大发展空间。
无论精品开放课程还是商业机构的网络课程,大多立意于“精品”。对于存在实际学习需求的非通用语入门级技能训练课而言,往往不能成为精品课程从而也不能大量进入此类平台。同时,由于教师数量少和教学资源稀缺,如果没有数字化资源支持,专业学生之外的学习群体常常没有更多的学习途径选择。而伴随中国不断加快面向广大亚非和欧洲国家的对外交往步伐,对非通用语的人才需求又在迅速扩大。有限的数字化资源和地域分布零散的学习需求之间便形成矛盾。
(二)外语类出版机构致力于建设的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
外语类出版机构较早认识到了非通用语的社会学习需求和非通用语教学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对于传统的外语教学资源,出版机构的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包括各类教材、教辅材料、辞书和音像制品是外语学习者完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传统出版产品对于非通用语教学,尤其是满足社会学习需求的非通用语教学而言并不适用。一方面,此类出版产品主要面向高校专业学生,没有专业指导的社会学习者不能通过专业教材和教辅材料完成学习过程;另一方面,社会学习需求又不像通用语种那样能够给相应产品提供足够的市场以形成利润空间。但是,对非通用语的社会学习需求又客观存在。面对这些问题,外语出版机构尝试通过整合非通用语教学资源,打造数字化教学和资源平台,来满足社会上对非通用语的学习需求。这样的平台在内容上应该包括基础阶段教学的在线课程视频,足以完成对零起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导入;相应课程的电子教材和电子教辅材料,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自学巩固在线课程的知识,以及评估测试内容,帮助学习者实现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自我评估。
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可以充分满足跨地区的学习需求。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调动几十种非通用语言的专业人才队伍,如何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做好在线课程的录制、电子教材和教辅材料的制作,以及如何确保专业教师队伍能通过平台与学习者开展有效学习互动。外语出版机构或者数字图书馆一般具有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的技术手段,但是缺乏调动专业非通用语人才团队的组织机制。
(三)非通用语从业人员和非通用语种数字化资源
在非通用语人才和原始资料都保障到位的情况下,在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持之下,可以预期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立将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解决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参与建设平台的激励机制。目前,专业高校教学之外的非通用语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社会培训,场地、管理和激励不足等制约因素很多,也无法从非专业语言培训的角度高效服务国家面向广大非通用语对象国的对外交往需求。而数字化资源平台和在线教学互动机制的建立,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四)非通用语对象国的相关数字化教育资源
在历史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网络几乎普及程度不一,非通用语对象国的数字化资源曾经非常短缺。时至今天,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即便是在经济非常落后的国家也不会过于缺乏数字化资源。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化教学在很多非通用语对象国都成为寻常事物。在国内建设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对象国的各种资源将极大丰富平台的内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非通用语数字化平台还可以实现与对象国资源的有效对接。
对象国的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包括可以支持听力训练的适当的音频和视频材料、支持阅读训练的网络版报刊和数字图书,以及对象国的各类在线课程。在利用和对接过程中,需要专业非通用语人才对相关资源进行分类采集和梳理。这个资源采集的过程以服务国内的非通用语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为出发点,同时应用于数字化平台。
三、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建设
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在内容上可以包含参照各语种本科教学大纲建设的基础课程体系、面向社会需求的非通用语培训课程以及数字图书馆和视听资源库。
(一)非通用语专业基础语言课程
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日益流行的今天,即便不考虑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制作相应的课堂教学视频也是越来越常见的做法。各种在线课程和慕课网站的存在已经说明课堂教学过程的视频制作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在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20余家高等院校中,常年开设各种零起点基础语言课程。与高年级课程需要定期调整的情况不同,这些入门级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长期保持不变。所有低年级学生都需要经历语音阶段和以大约3000个高频词汇为基础的初级句法和语法训练阶段。这个过程要持续大约两个学年。这部分教学内容也是专业学生之外的社会学习者最希望习得的基本技能训练,也可以成为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的支撑性内容。具体而言,就是对相应非通用语种的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大约500到1000个学时的基础阶段课程进行视频录制。
对非通用语基础阶段语言课程进行视频录制存在很多优点:一方面,可以选择最合适基础阶段教学的优秀教师来录制高质量的课程。就全国开设非通用语教学单位的总体情况来看,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是普遍现象,既有刚刚毕业的本科生也有从事教学几十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择其优者进行课程视频录制,既可以成为优秀教师课堂实况教学的宝贵历史资料,也可以成为师资力量薄弱的教学单位的教师培训内容,同时满足社会学习者语言入门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近年新开设的非通用语之中,越来越多出现母语者数量少、对象国地区动荡或经济发展落后,以及国内对该语言社会需求小的情况。以开设本科专业的形式来维持一些特定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的形式会越来越困难。此类语种更加适合在遴选到合适的外聘师资的时候进行基础阶段课程的视频录制。在操作层面,可以从“—带一路”重要支点国家的非通用语种开始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对于本科教学单位,这是课程改革和多样化课程建设的有益尝试。宏观而言,也可以为服务于国家面向特定国家对外交往的特定语言需求。不同的非通用语种可以按照各自情况不断补充和完善课程视频,最终形成内容丰富的数字化课程库。以本科阶段每种语言平均1800个学时左右的课时量来看,将某种特定非通用语的数字化课程库建设并不是难于实现的目标。
(二)面向社会学习需求的非通用语培训课程
中国与广大非通用语对象国之间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广泛而密切的交流关系。参与相应交流活动的人员经常存在语言学习需求。比如,中国派驻亚非国家的众多中资机构从业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对象国的语言,从而使自己在相应国家的工作得心应手。参与面向亚非国家的各类商业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各类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对象国语言来深入了解对象国社会文化,从而帮助相应的交流活动顺利开展。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工作人员因为不同原因也会产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这些学习动机不同并且地域分布零散的语言学习者都可以通过专门针对一般学习者的在线平台来完成初级的语言学习过程。
如果在线课程安排合理、教材和教辅材料适当,上述的非通用语学习目标可以实现。比如赴非通用语对象国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掌握初步的语言技能,为在对象国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对于专业的非通用语教学人员而言,此类入门学习课程在制作环节也不存在任何业务障碍。社会培训机构往往出于商业利益考量和师资问题不能将语言培训延伸至数量众多的非通用语。由开展非通用语专业的高校主导此类课程建设,并将之作为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的一部分加以重视,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非通用语学习社会需求将发挥重要作用。在远程教育已经在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学科都得到普遍发展的今天,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使国内的非通用语教学更加直接高效地服务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于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本身而言也具有现实意义。
(三)非通用语数字图书和视听资源
在非通用语数字资源平台之下建设数字图书库,为线上课程提供电子版教材、教辅材料和各种辅助支持学习资料,包括不受版权限制的电子图书资源。由于专业特点原因,几乎所有的非通用语专业教师都或多或少从事过教材编写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这些资料中的一部分或已经由出版机构以教材或教参的形式出版发行,但是也有相当的部分仅以非正式出版物的形式用于课堂教学。无论何种形式,为数字化的基础语言课程提供电子教材和教辅材料都不是问题。
在教材和教辅材料之外,历史上各个非通用语种的书籍一般都是长期以来通过各种渠道从对象国购入,历经几十年积累但是数量仍然非常有限。不少非通用语种专业都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扫描制作电子图书解决图书匮乏和借阅困难的问题。经过实践,一些专业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电子外文图书。例如,有的高校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利用项目平台开展电子图书制作。一个工作小组一年中制作的电子图书数量以几百计。此外,包括非通用语对象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的图书馆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字馆藏,可供利用的图书资源堪称丰富。
在视听资源方面,几乎所有的非通用语本科专业都开设有视听类课程。由于学习人群的数量有限等原因,只有少部分语种的视听材料能够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发行。绝大部分的视听资源都保留在非通用任课教师手中。通过非通用语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可以将这部分材料实现充分有效的利用。
无论从专业教学或者社会培训的角度来看,还是考虑与非通用语种相关的学科发展问题,非通用语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都具有必要性。按照传统的非通用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基础语言技能训练的课时比重一般占比较大。而复语型或者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常常需要以适当压缩语言技能训练课时为条件。建设和利用好数字资源,将部分语言技能训练从传统课堂转向在线网络,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基础语言训练课时紧张的问题。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等国际知名院校的经验为参照,未来非通用语师资的主要任务除了成为语言技能训练的引导者,还应该包括成为不同语言对象国的区域问题专家。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可以减轻一线非通用語教师在基础语言训练课程方面的工作任务,并使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相应的区域研究。一定程度上,非通用语数字教育资源的利用既是教学手段和课程模式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也可以成为探索学科发展新方向的有益尝试。
四、结束语
伴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世界范围内在线和远程教育都正在经历大发展。国内的非通用语教学在近年在专业数量、招生人数和新开设语言数量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进步,但是在数字化资源应用方面仍然有待发展。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走出去”战略,落实和实施过程中都亟需大量不同层次的非通用语专业语言人才。建设非通用语数字化资源平台,则既可以丰富各相关高校现有的语言教学和培养模式,又可以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满足社会上对非通用语的学习需求。在技术实现层面,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置有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电教馆、信息中心或电教中心,在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方面不存在技术障碍。只要一线非通用语教师对数字化资源报以足够的热情和支持,这项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