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君 陈凤毛 嵇保中 唐进根 高翠青 巨云为 汤方 赵吕权
摘 要:以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學为探索对象,针对实践教学中的内容单调、方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考核方式欠合理等问题,分别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实践内容,建设优质的实践平台;丰富现有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考核体系,改革考核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森林保护专业人才服务。
关键词:森林保护;昆虫学;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9-0133-03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entomology course in forest protection major i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n practical teaching, such as monotonous content, single model, old teaching methods, unreasonable assessment ways. Then we performed positive reforms on a series of measures, that is optimizing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plan and buil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urse system, adjusting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build high quality practical platforms, enrich exis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eaching modes, and enhance the assessment system and perfect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These reforms will contribute to establishing a novel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serving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innovation-oriented professionals majoring in forest protection.
Keywords: forest protection; entomology; practic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cultivating mode
实践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本科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1,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本科生就业环境的变化,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特殊作用。
森林保护专业是为林业行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我国森林保护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先后在30余所大专院校设置本专业,为林业上培养了大批森林保护专业技术人才[3]。《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和《森林昆虫学》等昆虫学课程是森林保护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这3门课程除了理论教学外,尚有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而课程实验和教学实习能使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提高森林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近几年昆虫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出现教学实践内容单调、教学实践方式单一,教学实践模式陈旧,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基于昆虫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系积极探索昆虫学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在“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下,立足森林保护专业的特色,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森林保护专业人才服务。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森林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体现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2016年,根据我校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历史沿革以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重新定位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宽厚基础与就业导向相结合,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宽口径的专业培养模式,修订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对课程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平台”四大平台和“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体系的总体要求,各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对应关系。在保证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优化现有的课程学时数分配,突出专业课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时数,如森林昆虫学、昆虫分类学和普通昆虫学的都从原来的48学时增加到56学时,保证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减少验证性实验,优化综合性实验的整体设计、内容整合,增开综合性实验,根据条件开设设计性实验,适当设置创新型实验。针对实验类型,区别对待基础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项目,使整个实验课程体系具有系统性、连贯性。
二、调整教学实践内容,建设优质的实践平台
昆虫学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由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两部分组成,是培养学生掌握昆虫学相关基本技能的最重要实践课程,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多年来的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以实验的形式作为基本课程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因而出现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系统,实验操作技能较差。因此,针对教学实习是森林保护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上设计针对性强的研究课题,把相关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林业建设和行业的发展与森林昆虫多样性、害虫发生的关系,以及人类经营活动对森林昆虫的影响,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种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的负载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及辩证的思维模式。
同时,利用江苏省优势学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等建设项目积极改善本科生实践平台,先后改造设施陈旧的实验室,建设全自动可控养虫室,以及购置动物行为记录仪、嗅觉仪等适应本科生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实训需求的仪器设备,为增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另外,积极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产学研基地,先后与江苏省林科院、江苏省出入境检疫局建设森林保护专业教学示范基地,与句容林场、镇江十里长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将课程实习的部分内容整合于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 采用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实习方式,显著提高了教学实习效果。
利用优质的实践平台,积极动员森林保护专业大一、大二学生以个人或科研小组形式申请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或者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实验研究。不仅加深对昆虫学知识的掌握,而且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相关技术方法,促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明显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养。2年来,先后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科研创新立项项目4项,校级立项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8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昆虫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明显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考研率和录取率。
三、丰富教学手段,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昆虫学理论课程教学在大多数高校先后采用昆虫挂图、投影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尤其多媒體手段具有信息量大、比较形象生动,把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有机的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环节)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升华的过程,我们在现有图片、挂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补充MOOC、微课程、视频等新型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和高效;使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如:昆虫生物学实验中,将中华虎凤蝶的不同虫态、幼虫发育阶段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孵化、生长脱皮、化蛹和羽化的完整过程,把抽象的文字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有利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创新思维培养。例如在蛀干害虫实验中,课前15分钟将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森林潜伏杀手——天牛》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理论学习和视频中的介绍,能够更直观对天牛类害虫危害特性和发育过程的系统掌握。
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上课讲虫,实验看虫,实习采虫”的授课模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因此,我们积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前讲解和操作示范的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上课前围绕实验内容提出几道思考题,引导学生围绕思考题开展实验,在实验课结束前10分钟进行提问、分析和总结,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实习是检验基础理论熟知程度及实验操作娴熟程度的教学方式。我们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如森林昆虫学实习是在学生经历了普通昆虫学和昆虫分类学实习之后开展的生产实习,学生掌握了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等操作技能,实习则侧重于主要害虫的调查方法、为害症状识别和防治等内容。同时,我们还注重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林虫”和“林病”两门课程实习以往都是独立开展。往往由于时间短,易受季节影响, 导致实习内容贫乏, 实习质量不高。因而,将两门课程实习改革为联合实习, 集中2周进行,不但可以将树木的病虫害症状同时讲解,且可以将理论知识融合起来,如林间观察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同时在马尾松的树干处针对松墨天牛的为害状与松材线虫的侵染循环结合起来,这种方式弥补了原来实习的诸多弊端, 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 保证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优化考核体系,改革考核方法
课程的考核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能力。成绩评定是实践教学任务得以全面完成,检验实践教学质量及效果的主要形式。我们积极改革和完善考核体系,应用多样化考核手段,在考核知识点的基础上,重视能力考核。传统的课程考核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验和实践四部分的考核体系,改革为课程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实践独立设置学分和期末成绩。在实验课程考核方法上,改革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讲解为主,教师评价和总结为辅的方式。具体为每次实验课程开始时教师布置课程观察内容,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自行进行观察,教师在实验室内巡视并即时回答学生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课程的最后15分钟,教师随机挑选学生进行讲解,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昆虫的形态、种类、虫态、识别特征及危害症状等。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指导。期末成绩按照平时讲解、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操作能力考核按照10、60、30的百分比计入总成绩。在野外实习考核中,对学生的考评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野外现场考核。通过在林间实习过程中,现场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正确性来判定其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2.林间原始调查记录和各种寄主植物、昆虫标本的采集。3.实习小组独立完成实习任务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4.撰写的实习总结报告及PPT汇报。
五、结束语
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创新、技能创新的能力。因此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实现现代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5]。设置森林保护专业的兄弟高校也在立足本校的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昆虫学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7,8],在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实施改革,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林业专门人才。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虽然通过对“昆虫学”课程教学实践的改革,初步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要真正达到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还需作更多的努力,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任课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高超的实践技能、丰富的实践知识,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为我国的森林保护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贝丽霞.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1998, 15(3):65-66.
[2]杜喜翠,王进军,陈力,等.普通昆虫学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3):171-174.
[3]李孟楼,杨忠岐.森林保护学科发展足迹[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4]徐斌,郑宏兵,张利萍.以“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5):5-8.
[5]王文凯,姚安庆.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55-59.
[6]李斌,翟雪峰,李德才,等.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7(3):28-30.
[7]赵红蕊,高文韬,孟庆繁,等.“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4):71-73.
[8]童应华,陈顺立,吴晖,等.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及其创新性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1(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