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研究的现状与走向

2017-05-30 23:07吴金航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

吴金航

摘要:通过对近20年来我国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发现,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研究视角,应加强多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在研究对象上,应加强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供求关系研究;在研究侧重点上,加强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强调多元化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2-0102-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2.021

应用型人才的保障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区域现代化进程发展速度的关键问题。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既影响国家、区域进程中人才的可靠供给,又是影响国家、区域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研究的现状,并试图勾勒未来有关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研究的走向。

一、研究结果及现状分析

为了掌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研究的概况,本文以“人才供求”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对1990年1月1日-2015年3月31日的所有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43篇文献。剔除其中2篇重复刊登的论文,最终获得实际样本141篇。以“应用型人才供求”为题,检索到相关文献50篇,通过阅读、分析后,最终获得高度相關文献为7篇。以“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为题,检索到9篇。采用定性的方法,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侧重点、研究方法等维度进行归类分析,以整体地把握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视角

关于应用型人才供求方面的研究视角,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教育学等学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人才供求的平衡问题(武毅英,1992;叶荣德,2007;田新朝,2012;姚亚静,2014);从工商管理学的视角研究中小企业高级人才供求关系(辛茂香,2005);基于教育学的视角,倡导根据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实施不同的培养轨道(赵义华,2012),或调查了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了解专业人才供求关系情况(王桂勤,2014)。

上述研究为我们今后继续研究这一主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但已有研究文献较多集中于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领域,最显著的特征是单一学科视角研究的文献偏多。

(二)研究对象

关于已有研究文献看,以往研究对象较多集中于某一区域或某一行业领域的人才供求关系。研究东部、中部地区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的文献主要有:从数量、学历、人才经验等维度分析河北省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状况(刘金方,1999);从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及创新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辽宁省工业化进程中人才供求数量和质量的矛盾(郭波,2008);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化旅游人才供需状况(石伟伟,2014);从人才供给总量不足、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人才培养体系滞后性、针对新产业的人才战略政策规划较少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现状与问题(唐宏,2014);从产业转型的视角分析了杭州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缺口、结构分布、培养能力的特点(王晓华,2012);张建武(2009)分析了广东“双移动”中高技能人才供求矛盾,瞿群臻等(2011)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上海金融人才供求关系,周康渠(2013)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汽车行业人才供需失衡的状况。研究西部地区人才供求矛盾的文献主要有: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呼包鄂地区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数量、范围和层次(苏晓伟,2013);对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现状的研究(周杰,2014;姚亚静,2014)。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近几年来,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关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等地区的应用型人才供求状况。但相对而言,还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一是关注发达地区的研究偏多,关注西部地区较少;二是关注某一行业的研究较多,整体把握的较少。

(三)研究侧重点

在有关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的研究文献中,关注的侧重点迥异,有侧重于应用型人才供求失衡的原因,有侧重于缓解人才供求失衡的策略,而在其策略研究中较多倾向于探讨人才培养的问题。

1关于人才供求失衡的原因

人才供求失衡的原因在于:社会对某一学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模糊(雷利平,2008),

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张杰、张丽蓉,2008;左蒙,2014),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王晓华,2012),办学条件差或教学资源匮乏(刘曙霞,2002;李秀华,2011),管理统整过死(刘曙霞,2002;王越,2012),学科结构不合理(雷利平,2008;张杰、张丽蓉,2008)专业设置不尽合理(雷利平,2008;李秀华,2011;王晓华,2012;王越,2012),课程设置老化(王颖,2003;张杰、张丽蓉2008),教学水平低(李秀华,2011),学生积极性低(刘曙霞,2002),产学研脱节(雷利平,2008),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失联(王颖,2003;李秀华,2011;王越,2012),人才外流严重和劳动力转移(雷利平,等,2008),工作环境差和优惠政策较少(雷利平,2008),人才就业形式严峻(雷利平,2008)等因素。

上述关于人才供求失衡原因的分析,主要探讨了政府、企业、高校、学生等方面的变化对人才供求的影响,具体而言,分析了企业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工作环境等因素对人才的吸引力,从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水平等因素分析了高校的人才供给力,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度来分析政府的作为力,从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努力度、就业选择、职业稳定性来分析学生的参与力。但分析的系统性还有待加强。

2关于缓解人才供求失衡的策略

从政府层面看,应加大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张建武,2009;王越,2012),完善人才资源供求信息平台(王越,2012)。

从学校层面看,树立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的理念(彭忠益,2006;张建武,2009),拓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领域(彭忠益,2006),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彭忠益,2006;赵义华,2012),设置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特色专业(王越,2012),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素养(彭忠益,2006),建立科学的专业人才评估体系(彭忠益,2006),加强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张建武,2009),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张建武,2009)。

从企业层面看,建立适当的风险防范和投资激励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张建武,2009),建立合理的留才机制和主动寻求企校合作(张建武,2009;王越,2012)

在众多研究中,诸多文献提及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一些可资借鉴的模式,但这些模式都仅“活跃”于纸上,付诸实践或通过实践检验的并不多。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主体主要实行以计划经济为导向形成的地区产业门类和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未根据少数民族的潜在文化和自然资源培养相应的人才,使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结构上与社会需求产生矛盾,更无法适应并引领民族地区发展。

(四)研究方法

这里的研究方法主要指关于人才供求矛盾研究的文献中,有关数据来源的搜集方法与人才供求预测的方法。

1關于数据来源的搜集方法

在以往的研究中,搜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和问卷法。运用文献法搜集版面数据来研究某一区域或行业人才供求关系状况(姚亚静,2014);运用问卷法获取某一区域或行业应用型人才供求状况(辛茂香,2005;涂用军,2007;王桂勤,2014)。

2关于人才供求预测的方法

在已有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所运用的人才预测方法各异,但归纳之后,发现主要有灰色模型法、回归预测法、时间序列法等预测方法,极少的研究还用了BP神经网络模型法。如,运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人才需求状况(濮雪莲,2007;陈礼兴,2008;周杰,2014);运用线性回归法预测某一区域某一行业人才需求量(濮雪莲,2007;沙景华,2013;姚亚静,2014);运用组合预测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了某一行业人才供求状况(叶赛,2008;瞿群臻,2011)

人才供求预测的计算方法能相对客观地预测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未来人才供需的情况。在现有研究中,虽然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算法,但每种算法都有其使用的范围,因此根据研究的对象、内容、数据的不同采用较为恰当的算法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二、研究走向探寻

从已有研究文献观之,我国学者对应用型人才供求矛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洞见,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

(一)在研究视角上,应加强多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

人才供求问题是一个多学科关注的问题,从多学科视角对其开展研究意义重大。既可以从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数学的视角研究,又可以从教育学的视角研究,甚至还可以从人类学入手。单一学科对应用型人才供求问题的探寻难以克服学科视域的局限性,因而多学科之间的深度合作是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认识规律的要求。于是,多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是今后研究应用型人才供求关系的一个趋势。但在探寻多学科融合研究之时,应当明确应用型人才供求关系的研究,其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人才的培养问题。而这一点正是以往研究中关注得较少或不够深入的内容。

(二)在研究对象上,应加强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供求关系研究

以往研究文献较多关注发达地区,尤其沿海地区的人才供求状况。伴随国家新一轮的产业战略的重新规划,尤其是国家加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力度,更多的产业不断转移到西部地区,并且安家落户,从而打破了西部原有产业结构布局的“宁静”状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对从业人员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提出新的要求。与此相应,2009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人才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政策措施,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培养一批农村应用人才、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等西部开发急需的各类人才”。2014年教育部民族司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精神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民族教育领域将突出“深化改革”主题,重点加强八方面的综合改革,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点”。

基于此,对应用型人才供求的关注已不在仅限于发达地区的特权。研究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供求状况将成为一个新的观照点。这是因为少数民族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与时俱进的少数民族人才在促进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对促进当地民族融合、加强民族团结、解决少数民族同胞就业问题起着积极的作用(姚亚静,2014)。

(三)在研究侧重点上,系统分析人才供求矛盾的原因,加强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

虽然已有文献分别在不同的方面分析了人才供求矛盾的原因,但其分析点还存在“碎片化”现象,人才供求均衡的实现受着多元利益主体的制约,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应在满足多元主体利益的需求下,从不同领域的教育改革问题入手,在不同分类框架下,重点论述教育定位,构建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着眼于增强教育系统内在改革动力,营造教育改革内外协调的制度环境。(张力,2012)因此还有待从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化、整体化的视域下进行探索。除此之外,有的作者还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对人才供求的影响,从研究文献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校企脱离期,第二阶段是校企初步合作期,第三阶段是校企深度合作期。现在正处于第三个阶段,校企之间如何实现深度合作将是今后重要的关注点。

解决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协同联动发展,需要综合改革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以培养环节和培养保障为比较维度对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案例比较分析,能清晰地找到和沥青我国目前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改革工作指明方向。

(四)在研究方法上,应强调多元化方法的应用

1数据搜集方法的多元化

以往的研究中更多偏向于各种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这一线性方法,这类方法是建立在历史统计资料的基礎上,需要占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并且要求数据变化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陈礼兴,2008),且较多为总体的角度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一定程度上能发现某一国家、区域、领域、行业的人才供求现状,但随着行业的不断调整,尤其的新产业的调整,势必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况且人才的供求关系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变化上,而且还反映在质量的要求上。于是仅依赖于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人才供求预测分析难免会对一些重要的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估计,鉴于此,在人才供求分析方面,合理运用问卷、访谈、文献等多种数据搜集方法才能使其具有准确性、可靠性、权威性,这是人才供求分析更为客观化的前提保障。

2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供求预测方法的多元化

“如果,我们没有按照后天的需求准备好今天的教育,那么,到了明天我们会发现依然活在昨天甚至前天。”(张力,2012)可见,对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供求现状进行合理的预测在其人才开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人才需求预测基本上是诸如线性方法等定性预测方法,这类方法是建立在历史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占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并且要求数据变化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在现实人才系统的运行中,人才系统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既受到政府政策等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又受到一些经济、社会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且又有自身的内在机制,用诸如线性方法等计算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误差较大,因此运用定量统计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回归分析等多元化的方法预测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是一个值得尝试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武毅英,赵洪略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人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性[J].高教探索,1992(4)

[2]叶荣德城市高技能人才供求失衡研究——基于部分城市的实证分析[D].扬州大学,2007

[3]姚亚静新疆旅游人才供需平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5)

[4]辛茂香中小企业高级人才供求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贸易大学,2005

[5]赵义华人才供求悖论与高等教育体系创[J].高等理科教育,2012(2)

[6]王桂勤高职院校食品与安全类专业人才供求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7]刘金方,白自立河北市场营销人才供求状况的调查[J].经济论坛,1999(11)

[8]郭波辽宁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才供求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9]张建武,李淑怡,李楠广东“双移动”中高技能人才供求矛盾分析[J].广东经济,2009(1)

[10]王晓华基于产业升级的高技能人才供求矛盾及应对之策——以杭州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

[11]瞿群臻,马杰,唐梦雪十二五时期上海金融人才供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12)

[12]周康渠面向需求的汽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再思考———以重庆理工大学汽车学院人才培养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2)

[13]石伟伟旅游产业整合视角下的现代化旅游人才供求分析[J].特区经济,2014(12)

[14]唐宏,张雨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供求特征及人才战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15]苏晓伟呼包鄂地区工商管理类人才供求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2)

[16]周杰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及开发[D].新疆大学,2014(5)

[17]刘曙霞旅游业人才供求不对称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6)

[18]王颖物流人才供求现状分析与调查[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9]雷利平用ISM方法分析影响农机化人才供求矛盾的因素[J].农机化研究,2008(3)

[20]张杰,张丽蓉就业难:人才供需的悖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38

[21]李秀华农业职业人才供求:北京样本[J].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22]左蒙高端人才供求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3]彭忠益,滕晓雯从人才供求角度看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4]张海水从人才供求视角谈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结构调整[J].现代教育科学,2014(1)

[25]胡瑞文大众化阶段的人才供求态势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J].教育研究,2014(1)

[26]涂用军广东省电子制造业SMT技术人才供求现状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27]辛茂香中小企业高级人才供求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贸易大学,2005

[28]濮雪莲南通“十一五”时间科技人才供求预测及缺口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3)

[29]陈礼兴成都市ITO企业人才供求缺口分析与培养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30]叶赛“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人才供求关系预测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8(1)

[31]沙景华基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我国地质人才供求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6)

[32]张力教育强国战略[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2-4

[33]马永霞冲突与整合: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34]土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应用型、精英型人才培养必要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科版),2009(12)

[35]朱冬梅少数民族地区编剧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四川戏剧,2014(12)

(责任编辑蒲应秋)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应用型人才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