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7-05-30 22:25朱黎谭建军郑明辉邱达
高教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朱黎 谭建军 郑明辉 邱达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普通高校应用转型的关键环节,如何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成为了普通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作为湖北省第二批试点学院项目入选学院,通过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实践教育环节设置、校企校地人才联合培养三方面入手,有效的解决了地方高校应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不清晰、实践教育环节基础薄弱、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问题,为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应用型转型提供了思路和宝贵经验。

关键词:创新创业;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2-0007-03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ollege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How to optimize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key problem to be resolved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reform experience of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is introduced. Through three aspects involv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college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 talents, the university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idea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s not clear, the practice education has weak found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does not meet the market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application, providing ideas an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Keyword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pilot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mode

一、概述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作为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正处于向应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目前转型发展与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坚持面向武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开展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探索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办学机制,推进联合培养、工学结合的合作育人模式,形成了校企互动的良性合作机制,效果良好。湖北省教育厅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2〕1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鄂政发〔2012〕77号)等文件精神,在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中选择专业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被确定为其中一所试点学院,要求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高校改革。

二、试点学院改革概述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试点学院探索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学校与社会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为路径,着力破解制约学院内涵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学院建设、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四位一體”的改革目标,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形成良性循环、科学发展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为推动学校综合改革积累经验,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试点学院改革的关键环节[1]。在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我院采用“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特色培养”分专业分类进行培养,其中特色培养按照创新创业类、拔尖类、国际化培养类分类进行。根据试点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定位,学院重点围绕三个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教学管理模式方面

试点学院重点支持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一制三化”等培养模式,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实行核心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探索实行全面学分制。建立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的育人机制,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二)实践育人方面

试点学院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支持试点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一批“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三)联合育人方面

学校重点支持试点学院全面推行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改革,推动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培养。试点学院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做到与企业联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实施人才培养过程,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评价,增加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三、基于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它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2]。结合试点学院"四位一体"的改革目标,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以导师制为中心,依托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团队、企业平台,以创新创能力素质与应用实践能力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和尝试。基于培养过程与实践平台构建出人才培养“时空坐标”,基于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如图1所示。

(一)“导师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心

“导师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导师是学生的学业导师,是学生专业思想的指导者。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导师队伍,是影响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学院实行专职教师兼任本科生导师制度,导师任期一般为四年,主要职责在专业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目标定位和个人规划;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科研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生产与社会实践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活跃创新思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每5-10名学生配备导师,鼓励学生结合导师课题、加入导师科研团队,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科研和工程能力训练;鼓励专职教师通过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资格培训等方式获取职业资格任职证书;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落实校企“双导师制”,着力推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社会就业适应能力,并有意识的引导部分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活动。目前,我院导师队伍由42名校内导师和18名企业导师组成。

(二)实践平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载体

从空间角度来看,实践平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基于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依赖于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校地、校企平台三大载体。

1. 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创新创业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实行主任、管理人员、总教练三级管理制度,根据学科方向设置若干创新工作部,工作部由总教练负责组织运行管理。创新中心坚持以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学科竞赛为抓手,主要设置学科竞赛(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级)、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级)、企业委托或赞助项目三大类项目,坚持多样化的创新成果形式(主要包括竞赛获奖、结题鉴定、成果奖、学术论文、专利、著作权、科技转化等),严格规范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同时,结合试点学院推动管理机制改革,学院每年向创新中心倾斜划拨一定比例的年度优秀考核指标、项目奖励经费按贡献分配等新机制激发了师生对创新工作的积极性。近几年,通过创新中心成功申报并完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280余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5项,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奖100余项,学生获奖人数达300多人次,培育了22个学生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 科研创新平台

科研创新平台是指我院围绕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跟踪信息学科发展前沿,通过集中整合计算机、电子、电气等科研资源,凝聚高水平的创新团队9个,涵盖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数据库应用、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电气自动化等领域。学院通过各个渠道有重点的建设相关科研平台,既满足我院各类项目的研发,也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校级科研创新平台。湖北省校企联合研发工程中心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恩施州信息发展研究院(筹)等平台。通过“平台+项目+导师制”的模式,每年为学生创新提供岗位50余个。

3. 校企、校地平台

充分利用企业、政府的资源,形成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关系[3],以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第一批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中国软件产教互动联盟以及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不断加强与企业联络,走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育人道路。引入电气信息类专业相关企业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工程实践和岗位能力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实行学分置换;共同负责学生学习和就业全过程,为学生配备“双导师”,让学生更早、更多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和社会需求;聘請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引进实际工程案例,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指导。

(三)实践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

按照“基础实验-课程作业-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师课堂-校企联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搭建层次分明、逐步递进的塔式实践教学体系,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基础实验对应于学科基础课程,为认知型和验证型实验;课程作业、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师课堂属于应用能力提升课程模块,其中课程作业对应于某门专业核心课,取消原有核心课理论带实验的课程形式,综合课程设计对应于一个小型系统的设计,工程师课堂必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由企业导师或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承担;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设计,鼓励学生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改革形式,允许将毕业设计开题、指导、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移植到企业完成。在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一方面通过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企业、政府的互动与合作,协同制定课程内容与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引企入校”和“引校入企”等方式实现硬件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互补与嵌入,从而构建以学生专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

(四)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制度是素质培养的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特征突出,评价教育效果要看创新创业行为和创新创业态度的激励和变化程度,这两项指标很难通过试卷和观察测得[4]。严格规范创新创业学分制度是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考核的有效手段。创新创业学分单列考核,不占人才培养计划总学分。创新创业学分由三大类组成:通识实践类、通识选修类、素质拓展类,从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意识到创新创业实践三个层面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实践类为必修实践环节,主要包含入学教学、军事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识选修类主要为理论教学,包含创业指导、社交沟通、职业规划、资格考试辅导等;素质拓展类包含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实践学分,几乎涵盖了第二课堂的所有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应有“素质型”的“启蒙教育”,也有“职业型”的“能力教育”[5]。为了实现分层次、差异化的培养,实行“小班教育+双导师制”[6],学院在每个年级选拔学生,开办1个创新创业特色班(40人),以导师制为中心,依托创新中心、企业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多层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落实校企“双导师制”,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有计划的引导部分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活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竞争力、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试点学院框架下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导师制为中心,依托三大类实践创新平台,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素质为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结合试点学院综合型改革,已经在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悦华,黄首晶,唐波.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学院改革探索——以S大学D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6,04:90-96.

[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05:64-67.

[3]亨利.埃兹科维茨.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王孙禺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8.

[4]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 教育研究,2015,05:56-63.

[5]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75-78.

[6]許进.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案例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8,04:99-10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