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2017-05-30 20:15:17陈筱军
科技尚品 2017年3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形态城市更新

陈筱军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内容。本文通过概述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状况及保护宪章的出现,分析了城市更新活动对历史街区及城市多元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历程及历史街区的现状,并对未来历史街道的保护提出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街区;城市形态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新旧更替的进化历程。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具体表现为新区的建设、旧区的改造等。根据当前我国具体情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全新的时期,这也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必经阶段。随着城市的逐步革新,其带来的影响也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城市变化能够促进旧城的逐步改善,出现了新的经济发展中心;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会严重损坏其应有历史文化价值。在以往,城市化进程,尤其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其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导致当前具有历史价值的街区遭受严重的破坏,包括各种建筑风貌的损害。

1 城市历史街区的价值的概述

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可知,城市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现代化的建筑物的载体上,更重要的是富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可以从以下个视角探究城市历史街区的价值。

1.1 文物建筑价值

城市化进程是建筑物的日新月异的过程,区别于单纯的文物建筑来说,城市历史街区的价值更富多元性。从物质层面来说,城市历史街区是历史传统的载体。从文化层面来讲,其实地方风土民情、习俗节目的缩影。

1.2 城市职能价值

根据当前城市职能发展状况可知,城市职能是当前历史与市民交往融合的载体。也就说,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历史文化机制已经深入人心,是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与城市特色的关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职能价值,其中包括城市历史文化内涵。

1.3 城市法律价值

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价值更富历史性与实用性。但在这个发展进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便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保护的过程中,各种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便相继出台,如《雅典宪章》,在宪章中就明确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就成为当前城市法律的历史价值,也成为其作为非物质化文化遗产的载体。

2 城市更新运动对历史街区的影响

2.1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运动对历史街区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西方城市运动便迅速开展,其中包括各种重建运动。在这个时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双向特征:(1)城市重建进程。在二战过程中,西方一些国家的城市系统已经瘫痪,需要采取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重新构建新型城市,包括前苏联、德国等国家,他们在战争中遭受重创,通过重新构建城市来实现国家的建设,但这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有历史街区的风格。(2)城市恢复进程。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波兰华沙、德国慕尼黑采取了与城市重建相反的方式,即按照历史文化的原貌恢复当前古城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通过一定的建设恢复了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2.2 我国商业市场经济主体对历史街区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商业经济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对历史文化街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良好地带的城市用地被城市建设利用,出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将原有的住宅和中小商业的用地功能置换成大型的商业和其他公共设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旧城区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往历史街区需要进行调整或者替换,这就削弱了以往历史街区的整体性。由此可见,我国商业市场主体的出现,对城市历史街区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性作用。

3 我国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的进程

3.1 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复兴时期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也日渐确立,并根据当时的环境引入了一定量外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旧城改造提供了经济支持,也缓解了城市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与压力。然而,街区历史遗留问题在短期之内无法解决,就导致在新形势背景下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的持续发展,新区的各种用地开发也日渐饱和,旧城中心的持续吸引力让部分投资者将开发重心转回到旧城区。同时,由于经济建设的政策导向和公众保护意识的薄弱,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最终促使街区的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遭受严重破坏。

3.2 我国的城市保护制度形成时期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陆续公布了3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日渐形成,并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日渐形成就較为完善的城市保护法规与相应的管理模式,但破坏现象仍然存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保护文化名城风貌的僵硬管理方式与对文化与建筑形式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建筑保护过程中,通常采取形式符号来继承一定的文化传统。但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保护会导致商业性的供应失衡,包括各种旅游开发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一些文物保护者缺乏对原有住户生活需求的系统认识,造成对原有街区历史文化的失真保护。

3.3 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格局的奠基时期

随着《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格局初步形成。在这个阶段,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经济运作、社会网络、文化生活和邻里关系非物质层面的因素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关注。而且,在这个保护过程中,由于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其保护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借鉴西方国家城市改造的经验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城市保护。

4 结语

城市是当前人类文明程度的缩影。传统街区作为城市文化和历史信息传递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空价值。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一方面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在尊重现有城市功能的前提下,恢复以往城市历史街区的丰富,最终促进城市文化的经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智.从空间改良到活力营造—英国城市更新的研究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6,(6):67-68.

[2]李鹏鋆.城市更新中混合空间的开发策略—以汉堡港口新城为例[J].包装世界,2017,(1):56-58.

(作者单位: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城市形态城市更新
深圳轨道交通导向开发的“规则—形态”转化机制与城市空间类型贡献
城市设计(2024年1期)2024-07-05 10:56:26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TOD/城市更新
临港工业新区转型策略研究
高密度城市形态下的规划探索
天津先农大院一期历史街区改造路径评析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中国名城(2016年12期)2016-12-07 18: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