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风韵说玉蝉

2017-05-30 19:52练婧雯张梦婕
收藏与投资 2017年2期
关键词:双翼刀法玉器

练婧雯 张梦婕

玉乃“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中国玉器以其精湛的技艺,优美的造型著称于世。同时,玉文化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7000余年。从原始质朴的“石玉”到宗教图腾的“神玉”,从有礼有制的“礼玉”,再到谦谦君子的“德玉”,到最后,玉器终于开始卸去高度神秘的面纱,走下神坛,融进民间,寄寓于生活。漫长的旅途中,玉器充满神秘浪漫的同时也不失世俗的真实。玉器文化的发展也一直没有间断过,这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由于汉代文化承袭先秦、汇集南北,形成并确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也造就了丰富绮丽的玉器。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汉文化的发源地,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所以留下了众多极富品味的汉代文化遗产,精美绝伦的玉器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之一。徐州汉玉的种类繁多,我们选择其中的玉蝉介绍给大家。

汉代玉蝉分三种:一是佩蝉,顶端有对穿;二是冠蝉,用于帽饰,腹部穿眼;三是含蝉,在逝者口中压舌,体积较小,刀法简单,没有穿眼。

在各种玉制昆虫里,玉蝉的数量最多,其制作的历史可追溯到我们的史前时代。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玉蝉出现。著名的商代殷墟“妇好”墓也曾有玉蝉出土,出土的玉坠、玉琮也有一些饰以蝉纹。西汉时期,玉蝉大量出现,雕刻技法日趋成熟,直到现在仍是大众喜欢的品种,可见,蝉的形象作为一种装饰,几千年前就已经问世且经久不衰。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来是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玉蝉是一种高贵的礼器,所以大多数时候能够象征主人的身份。

在古人心目中,蝉栖于高枝,饮甘露而生,是一种性情高雅的生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蝉蜕于浊污,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大意是说: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胶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正因为蝉寓意高洁,用玉雕刻而成,佩戴在身上,或饰在冠上,既能代表身份地位,又可显示清雅高尚。除佩蝉和冠蝉之外,还有一种含蝉。古人认为蝉能蜕化不死,人死则如同蝉变成蛹,来年又可复生,所以死后在口中含蝉,期望自己像蝉一样蜕化再生。人们生前往往将蝉作为佩饰戴在身上,死后以蝉随葬,将其作为追求不朽获得新生的寄托,因而玉蝉自古以来都是玉雕的重要题材之一。

佩蝉、冠蝉和含蝉的区別在于,佩蝉在头部有对钻成“V”开的象鼻眼,或顶端有的对穿,用以穿系,便于佩带;冠蝉则于腹部穿眼,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可以穿线固定在帽子上,《汉宮仪》“待中、左蝉、右貂……”即明确地指出待中之冠上饰有蝉;至于含蝉就不需要穿什么洞眼了。汉代玉蝉根据头部的特点可分为平头型和圆头型两类,平头型以西汉早期为多,圆头型多见于东汉,延续使用至魏晋时期。西汉玉蝉继承了战国时期的雕刻技法,布局合理,刀法生动简练,刚劲有力,刀刀见锋。线条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线,但有两条上下交锋成“八”字形,特別是双翼更为明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汉八刀”技法。

西汉时期,玉器选材受到重视,白玉被大量使用。玉蝉呈中间厚、两边薄的斜坡状,与战国时期相比,显得薄而大。玉蝉线条纤秀,尖端锋芒锐利,边缘如刀切。翼中线两边以推磨技法形成的中线自然挺直,被称作阳纹线,这就是蝉纹最精致之处。中线两边推磨出来的坡度,光洁、平整、润滑,蝉尾部的橫线表达的是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有的玉蝉颈下以单折法深挖,外沿轮廓线整齐完整,斜坡光洁平整,没有波浪痕迹。

玉蝉的形象在历代玉器中屡见不鲜,但在不同的时代,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审美意识的变化,蝉的形制和制作工艺也有所变化。

东晋的玉蝉躯体中间厚,两边薄,有明显的弧度,边沿棱角不见锋,双眼浑圆,尾端稍呈圆形,但有时也很尖。明代的玉蝉以青玉为多,且做工粗糙,头型较小,双翼略宽,向两边扩张,尾部稍呈浑圆,不像汉代玉蝉那样有扎手感。清代玉蝉的材料以白玉为多,纹饰细致,造型逼真,在雕刻技法上阴阳两线相结合,双翼的脉纹有高低不平的感觉。清乾隆以后,玉蝉的制作比较粗劣,玉质不讲究,雕刻的线条深且宽,弯度比较大,有崩裂现象和毛道。

而现代仿品大多为青玉质地,有较多褐色的沁痕,玉质较新,沁色大多为人工染色,也有用杂玉仿制的,但仿品整体造型生硬呆板,纹饰线条缺少力度,眼、嘴、翅等刻画粗糙,线条不流畅、不自然,刻工大多为现代工艺。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徐州汉墓出土的以及我们收藏的汉代玉蝉:

1.佩蝉,如图一,长4.5厘米,宽2.1厘米,出土于狮子山楚王陵。此玉蝉以新疆和田白玉制成,双目凸出,尾稍上翹,羽翼纹理雕刻清晰,甚至连蝉足和腹部的节都雕刻得非常逼真。蝉体从头至尾有一系挂用的穿孔,表明这件玉蝉为佩蝉。

2.唅蝉,如图二,此唅长4.8厘米,宽2.5厘米,出土于陶家山汉墓。由于此玉蝉体积较小,刀法简单,没有穿眼,故应是玉唅蝉。

3.唅蝉,如图三,此唅长5.5厘米,宽3厘米,收藏于徐州。此唅刀法生动简练,刚劲有力,明显为民间说的“汉八刀”技法,因无穿眼,故为玉唅蝉。

4.唅蝉,如图四,此唅长3.3厘米,宽2厘米,收藏于徐州。此蝉虽小,但寥寥五刀,却使造型生动逼真,无穿眼,故为玉唅蝉。

5.冠蝉,如图五,此唅长3.8厘米,宽1.5厘米,收藏于徐州。虽为碧玉,但上面布满沁痕,虽似含蝉,但由于腹部有穿孔,故可能为冠蝉。

6.唅蝉,如图六,长6.0厘米,宽3.1厘米,收藏于徐州。青白玉,扁平体,中部隆起,头部前端略呈弧形,嘴角分明,双翼末端和尾端都呈现尖形,但由于腹部无穿眼,故为玉唅蝉。

猜你喜欢
双翼刀法玉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遥寄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
双翼共振的运营商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