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军
摘 要:近年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文章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并针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予以全周期支持、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等措施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创新創业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0-0035-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developing vigorousl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and difficultie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puts forward that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take measure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for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ultivation including giving full-time support to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ing the exis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and building a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team.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美国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70年代MIT(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创新教育的实践。同一时期,斯坦福大学、滨州大学、百森商学院等美国高校先后创立了创业研究中心。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讨比美国晚了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才初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讨。1998年5月清华大学首次成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后,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才开始受到各方关注。1998年6月教育部在出台的《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高校学子自主创业、服务地方经济。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牵头主办的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进一步引起国内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2002年教育部确定将清华、人大、北航、上海交大、南京财大、武大、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这九所地方高校作为探索创业教育的试点学校。2005年清华、北航、天津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學、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北京政治学院成为共青团中央引进的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的首批试点学校。自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后,教育部于2010年和2012年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自2012年开始,教育部每年组织地方高校报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健康的发展。(如表1所示)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两份文件,进一步明确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此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自2015年起,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人社部以及共青团中央每年举办一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7年教育部宣布200所高校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纵观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2000年、2010年为节点,划分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索阶段。2000-2010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以后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进阶段。这一时期,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表1“2012-2016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情况一览表”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高校创新训练项目的立项数、参与人数、总经费和财政拨款总额不断攀升。与2013年相比,部属地方高校2016年的“国创计划”的立项数增加了33.23%、参与人数增加了33.84%、总经费增加了28.11%、财政拨款均增加了32.69;地方高校2016年“国创计划”的立项数增加了47.46%、参与人数增加了33.23%、总经费增加了37.63%、财政拨款均增加了45.84%。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政府对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猛。尽管如此,我国地方各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同部属院校相比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总体而言,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生态环境
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和资金来源方面与部属高校存在明显的差距。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源于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对高校学生而言,创新创业实践的与专业课程实践、产学研实习实践、假期实践完全不同。专业课程实践可以在实验室完成,产学研实践可以在实习实践基地通过解决某一具体的实际问题完成,假期实践可以跟着老师做调研完成。而创新创业的实践則需要有资金的真实注入,或者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其价值或者通过创业孵化经受市场洗礼和检验。这也就意味着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需要不仅要有老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市场紧密相连的网络和资源、风险投资机构、金融和市场扶持机构。这些配套的机构和环境正是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所缺乏的。
(二)缺乏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我国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比部属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晚。地方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不到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备等问题。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二是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我国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除了包括创新的基本方法和创业的注意事项以外,往往还糅合了就业教育和择业教育,针对性并不强。受制于课时的限制,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创新方法及其市场运作、创新视角及其投融资安排、创新成果与科技成果转化、创业风险及其化解、企业创建与管理、风险投资及其退出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就算涉及到往往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提出相关问题,而后一笔带过。地方高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往往为了比赛而比赛、为获奖而获奖,鲜见以比赛为契机,顺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或者创业成功的案例。
(三)缺乏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师资
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高校专业教育只需要教师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专业问题的解决能力即可。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素养以外,还需要教师有创业经历、对市场或创业领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换而言之创业创新导师不仅是专业课教师,还要兼有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的素养。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的教师更多集中在专业识的指导上。专业课任课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原本不高,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又大多没有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创业实践或风险投资的经历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或来自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或就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加以研究,基本很少与市场相结合。最终,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很难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项目也大多流于形式。
三、完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予以全周期的支持
地方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予以全周期的支持是指在创新创业实践之初予以理论指导,在创新创业实践进行时予以动态指导和监控,在创新和创业成果初现之后予以必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营方面的支持。具体来说,当学生准备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之前和之初就对他们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指导并帮助他们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选择符合实际需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方向、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创新和创业实践开始后,为他们提供指导,针对他们在创新过程和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案。当有了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成果以后,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和创业成果予以孵化。帮助他们申请知识产权,为创新创业的成果牵线搭桥,通过引进资金和战略投资者,帮助地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走向市场。
(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拥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二是拥有能够实现良好循环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又包括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地方高校可以借鉴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项目的课程内容。在借鉴这些较为成熟的创业培训项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在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方面,可以打破普通课程的选课制度,以导师制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活动。授课之前,由导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测试和筛选后预先划分好团队。授课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是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产生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创新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项目成功孵化为优质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成果和经营良好的创业项目反过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这样创新的最终成果能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而后进一步促进创新,不再停留在纸面上或是档案中;创业的项目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孵化成为优质的企业,而后促进创业,不再停留在创业计划项目书里。
(三)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地方高校可以借鉴国外地方高校和部属高校的成功经验,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其一,在教师的任用和选聘上可适当放宽对学历、职称等硬杠杆的限制,着重考察创新创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创业经验。在招聘创新创业专任教师时,优秀考虑有专业背景、创业经验的老师,适当放宽对创新创业专任教师学历、职称和文章方面的限制。其二,鼓励和资助有意愿和潜质的优秀教师离岗深入企业实践或是离岗创业。地方高校制定相关政策,组织并鼓励有意愿、有潛力的优秀教师离岗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的经营,或是离岗离职创业。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和锻炼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懂创业的复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其三,外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实业家、风险投资家、私募基金经理以及创业项目孵化专家作为兼职创新创业导师。以不定期授课或导师制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构造多元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以此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1).
[2]陈爱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
[3]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6(2).
[4]姚则会,张洪,周伟斌,等.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2).
[5]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6).
[6]陈琼华,王劲屹,姜文仙.广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及提升路径——以五邑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6(23):18-21+24.
[7]吴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及途径[J].高教学刊,2016(1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