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域理论的大型事件社会影响评价研究①

2017-05-30 18:23杨小杰
中国商论 2017年25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评价

摘 要:各类大型事件的频繁举办标志着我国会展业已经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本研究根据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从社会学角度构建出大型事件场域,并运用大型事件社会影响评价模型,从初级影响、次级影响和累积影响三个层面阐释了大型事件社会影响的产生与扩散,最后阐述了大型事件社会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场域理论 大型事件 社会影响 评价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a)-175-02

2016年,全年展览数量突破10000场,展览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据测算,展会经济直接产值接近5000亿元,各类大型事件的频繁举办标志着我国会展业已经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大型事件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举办地旅游业发展、增加举办地居民收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主办城市国际化地位、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以及相关管理组织的高度关注。

社会影响是指任何公共或私人活动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包括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休闲、与他人互动的方式、满足需求的方式以及通常作为社会成员的适应方式发生了变化[1]。大型事件作为一种公共的社会活动,由于大型事件通常规模巨大,会对举办地产生广泛的经济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将研究的重心集中在大型事件的影响上。鉴于此,本研究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场域理论为基础,构建出大型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价模型,探讨大型事件社会影响演变的规律[2],以期达到避免或将大型事件潜在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小的目的,增加相关项目或政策成功实施的可能性。

1 大型事件场域的形成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大型事件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视角,从场域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大型事件,各行为主体在习惯的引导下遵从特定的竞争逻辑展开对资本利益的争夺,由此构成大型事件场域[3]。大型事件场域的主要行动者包括: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功能型服务提供商、大型事件组织者、展览者、访问者等。大型事件场域是发生在外来支出者(外来展览者与外来访问者)惯常环境之外的空间,在这个客观的关系空间中,各行动者依据拥有资本的差异而占据不同的位置。

在大型事件场域的争夺中,虽然地方政府投入经济资本建设功能完备的展览硬件设施,并与社区居民掌握着大型事件的社会资本,但是这种社会资本并不能直接被展览者和访问者消费,转化为经济资本,而必须借助组织者和功能性服务提供商的人力资本,并以一定的形态和方式融入到大型事件中。最终,在功能完备的展览硬件设施条件下,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投入社会资本,组织者和功能型服务提供商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以高品质的平台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大量携带着经济资本的展览者和访问者进入大型事件场域,展览者和访问者付出经济资本获得对大型事件举办地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消费。

2 大型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价

大型事件场域一旦形成,在行动者的竞争推动下,大型事件得以成功举办,虽然大型事件的持续时间很短,但它对举办地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远大于它本身[4]。因此,本文在借鉴拉贝尔J.伯基社会影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从初级影响、次级影响和累积影响三个维度阐释大型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价。

2.1 初级影响

社区居民既是大型事件场域的重要行动者之一,也是大型事件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在大型事件的举办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直接活动的参与、活动分享和志愿者参与等方式参与到大型事件中,有助于直接提高社区居民的自豪感、提升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归属感和荣誉认同感,加强社区凝聚力,增加社会资本,促使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大型事件。但同时,社区居民又是直接受到大型事件消极影响最大的群体。伴随着大型事件场域的形成,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大规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涌入会产生“峰聚效应”,造成犯罪率上升、交通拥挤、社区居民舒适性降低、环境破坏、噪声干扰、废弃物增加、居民对社区设施的使用和控制减少等负面影响,诸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会严重影响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致使居民心理安全感减弱,导致社区居民出现“反旅游”现象,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大量的社区居民为躲避大规模人流,纷纷逃离自己居住的城市[5];另一方面会导致潜在访问者为避免“峰聚效應”,可能产生“排挤效应”。大型事件等事件活动的魅力源于社区居民与组织者的热情而非举办地的自然或人造吸引物。因此,在大型事件场域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地方政府和组织者,应当充分了解和关注社区居民对待大型事件影响的认识和态度,不断通过增加居民可感知的收益,降低居民可感知的成本,赢得社区居民的支持。

2.2 次级影响

大型事件对举办地的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加速民俗传统文化现代化,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推动地域性文化符号的扩大整合,以舞台化再现形式更新社区记忆,产生新的文化符号认同[6],而且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媒体可以将举办地的文化多样性与特色文化遗产向外来的展览者和访问者以及潜在的旅游者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加强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如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期间举办了2000多场次各种文化活动扩大了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7],而郭英之等研究表明,文化认知发展成为上海居民最希望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得到的收获[8]。同时,大型事件的举办也为举办地带来了巨大的文化遗产,强化举办地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如北京奥运会为北京带来的“奥运文化”,上海世博会为上海带来的“世博文化”等巨大的文化遗产,提升当地居民文化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大型事件也进一步涵化和冲蚀着举办地传统文化[9]。大型事件场域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空间网络,对于外来展览商和外来访问者而言,参加大型事件仅仅是地理空间位置的转变,而深藏在他们身体内的固有惯习并没有改变,外来展览者和访问者虽然已经身处新的场域但依然被既有的惯习引导着。在差异化文化和固有习惯的双重作用下,他们一方面陶醉于异域文化和特色风情;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完全舍弃原来的生活,期待着他们熟悉的文化、熟悉的环境。

2.3 累积影响

大型事件的社会影响不仅关系到展会举办的成功与否,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与否的反映。大型事件的累积影响更像是“峰聚效应”后留下的“后遗症”,类似于后事件时期出现的“低谷效应”[10]。大型事件场域随着大型事件的结束而暂时地消失,但外来者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依然在举办地持续发酵。较为显著的累积影响表现为举办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城市形象品牌化的树立,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等,同时,在外来者经济和文化的冲蚀下,社区结构和房价上涨引发的对社会底层群体文化认知和社会识别的改变也逐渐显露出来;更为深层次的累积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型事件在重塑城市的过程中通常是由社会的最弱势群体来承担那些惩罚性的成本,大型事件对于举办地来说犹如一支“兴奋剂”,药效过后,掩藏在华丽外表背后的是矛盾和社会不公平的逐渐升温和累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大型事件也是造成举办地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结论与启示

3.1 研究结论

运用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构建了大型事件场域,并构建了大型事件社会影响评价模型,从初级影响、次级影响和累积影响三个层面对大型事件的社会影响展开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大型事件各参与主体的交往并非单纯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交往,而是根据资本拥有情况所决定位置差异之间的客观关系的反映,各主体在惯习的引导下遵从特定的竞争逻辑展开对特定资本利益的争夺,由此构成大型事件场域。大型事件场域是发生在外来支出者(外来展览者与外来访问者)惯常环境之外的空间,各行动者拥有资本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大型事件场域客观的关系空间中占据的位置。

(2)大型事件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资本,通过与组织者和功能性服务提供商的人力资本结合,并以一定的形态和方式融入到大型事件中。最终,展览者和访问者付出经济资本获得对举办地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消费。

(3)大型事件对举办地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远大于它本身,社区居民作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首当其冲。外来展览者和访问者与社区居民惯习差异成为双方文化冲突的内在原因。最后,外来展览者和访问者给举办地带来的影响,并不会随着大型事件的结束而消失,大型事件场域造成的社会影响具有持续性和累积作用。

3.2 启示

无论对于旅游业还是会展业,对其社会影响进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对社会影响特别是消极社会影响进行控制,以達到主客双方的和谐与共赢,促成行业的良性、健康及可持续发展。随着大型事件的深入发展,大型事件社会影响评价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地方政府和大型事件组织者应当引起重视,对大型事件举办前、举办期间和举办后的社会影响进行充分评价,妥善地预防和处理由各种复杂因素带来的各种问题,推动大型事件场域能够朝着更加平等和公平的方向转化,为未来大型事件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拉贝尔J·伯基,伯基,杨云枫.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过程和方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 刘民坤.会展社会影响评价尺度构建[J].旅游学刊,2010(09).

[3] 郭文,黄震方.基于场域理论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多维空间生产研究——以江南水乡周庄古镇为例[J].人文地理,2013(02).

[4] 齐红霞,蔡礼彬.国外大型事件社会影响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14(05).

[5] 罗秋菊.世界大型事件活动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以历届奥运会和韩国世界杯为例[J].商业研究, 2003(11).

[6] 余青,吴必虎,廉华,等.中国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5,20(6).

[7] 金钟范.韩国大田世博会举办效益评价与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05).

[8] 郭英之,臧胜男,彭兰亚.社区居民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09(03).

[9] 刘民坤.大型事件的社会影响控制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71363008),国家旅游局课题资助项目(TYETP201334-2)和广西重大课题研究项目(GXZC2017-G3-3126-GXYL)。

作者简介:杨小杰(1990-),男,河南平顶山人,广西大学商学院2015级研究生,主要从事会展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析农村校园安全与安全意识的思考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