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位发展的特征与经验分析

2017-05-30 17:00:29常诗雅
中国商论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区域经济发展

常诗雅

摘 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地区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现状来分析。 以上海自由贸易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前者有着地理位置优越、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化等区位优势,但也存在着生态污染严重和自然资源匮乏的缺陷;后者同样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环境,同时还具有工业基础体系完整、自然资源储备丰富等区位优势,但存在着经济发展放缓和企业间矛盾日益加剧的发展弊端。本文综合分析两个地区的优缺点,为促进其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 区位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c)-160-03

我们知道,每个城市区位单位、区位因素、区位决策等发展基础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城市的发展脉络也不会完全一样。由于城市众多,为分析详尽,本文列举出两个典型例子来,一个是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建设,一个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转型,通过这两个案例来进行城市区位发展的说明。

1 上海自由贸易区

先来说说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建设。自由贸易区我们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就知道这是要打破自由贸易保护主义,将贸易变得公开化、无障碍化和自由化,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可以说是要把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国内市场统一成一个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实现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等方面的利益,即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建立一个共同市场,以此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政府在2013年设立于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它位于上海浦东境内。2013年9月29日这一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大概是28.78平方千米,其中它包含了好几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后来在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其面积进一步扩大到120多平方千米。

1.1 区位优势

从区域地理特征上来看,上海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处在长江入海口的地方,南面靠的是杭州湾,西面和江苏、浙江两个省连通在一起。对于经济发展,这个四大直辖市之一有着很坚实的基础。它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在2014年上海GDP总量飙升至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

在2013年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上海对浦东着手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他表明要大力支持和促进上海的发展和探索,使其在原有的经济、文化、区位优势等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向前稳进,并同时研究如何在这个区域内建立起来一个自由贸易区的试点,在这里优先发展起来自由贸易区,后期不断在其他地方扩展建立,推动整个国家的开放性自由经济体系模式。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后来又经过了一系列的方案拟定和审核,最后在2013年9月,上海自由貿易区这才正式成立。它不仅在线下开发拓展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还将发展趋势运营至线上,积极在新媒体运营这个新兴的平台上取得立足之地。在2014年10月30日,微信平台“上海自贸区销售中心”,正式开始启用。

1.2 发展区域经济

在不同的区位上,区位单位的布局状况有所不同,那么其区位利益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于上海自由贸易区,我们下面从区位因子方面来分析它的发展特征。

第一,在人口分布方面,据统计,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比上一年的2425.68万人减少了10.41万。

其实在历史上上海只是个普通县,比起他旁边的苏州杭州等地方有很多的不足。如果没有历史上的租界,那也不会成就今天繁荣的上海。那么我们不禁想问,租界是怎样成功的呢?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租界不就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一个借口和看似正当的理由。其实帝国主义们对租界地区是懒得管理的,他们更多的是交给商人们去管,尤其是在上海的英美租界。因为,在英美政府的眼中,租界不具备资格来施行它们本国的法律。但正是因为外国政府让商人们自治的放手管理政策,上海租界反倒一举成为市场经济的典范之地。从而能发展到今天的自贸区。

今天的上海对外地人存在诸多的限制。很多上海本地人都有过这样的抱怨:为什么这里外地人那么多?他们认为外地人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甚至有的人对外地人还存有歧视态度。这样一来,当地的人口就需要很大程度的控制。但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外地人决定上海自贸区的成败,也就是说外地人是他们本地人合作双赢的伙伴。不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帝国主义侵略者对租界有着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外地人的上学、就业、投资发展等都有着严厉的控制,上海还能发展到如今这个繁荣的程度吗?正是因为当时放宽管理的市场环境竞争压力不大,发展机遇众多,才使得大量外地人涌入,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自贸区想要成为全国自贸区的榜样的话,也必须有魅力来吸引到外地人,否则,靠政府单方面写在纸上的各种指南和政策,很难把上海自贸区实际发展带动起来。外地人的涌入和投资才是发展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不是政府的规定和政策。

想要更好的吸引外地人进入自贸区谋求发展,一个好的点子就是提高商人或者普通人参与区域自治的力度,放宽各行各业的管辖,大幅度地减少户籍带来的不方便,让资金不断流转发挥作用,真正做到自由贸易。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方面,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前景美好不可估量。

第二,在资源分布方面,自然资源方面上海所占的优势不是很突出,但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我们看出上海可以说是集齐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大量的人才涌入上海谋求发展,上海也因此有了很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第三,在生态现状方面,上海大都市区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首先,上海靠近岸边的海域水质不太好,因为靠近岸边的工厂太多,造成一定的污染;其次,不同于雾霾,上海地区的灰霾污染可以说是全国最剧烈,长三角地区被污染范围尤其广;酸雨污染也较为严重。还有,上海生态系统不够稳定,急需建立一个在区域范围内稳定的生态空间。

第四,在文化现状方面,上海大都市区集结了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于一身,更多的是周边的江南文化。其中,外地人的大量涌入发展也给上海带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文化因素,使得它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和周边部分地区,而是有着范围很广泛的构成要素,文化的多元化也是其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优势。

其他区域发展方面还有诸如市场供求、经济发展、空间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总的来说,上海自贸区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它紧挨着海洋港口和空运港口建立起来,向国外进出口贸易交流提供了一个快速方便的直通车。因此为了贸易更方便的开展,一些依靠着港口区位优势的产业会更大程度上加入自由贸易区的范围,比如说一些海洋货物的运送、空运方面的产业等,这些新兴产业都将进一步增大上海的发展潜能。再将目光放得长远一点,因为港口优势而入驻的这些产业将不断变成上海发展的核心产业,这就达到了我们一开始充分利用港口等区位优势的目的。

2 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生产结构调整,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落后于其他东部沿海地区。它主要包含的是一些以机械、化工、造纸、煤炭、森林、石油等为主的工业园区。

2.1 区位优势

它具有很强大的区位优势。

第一,东北地区区位地理条件有着很大的优势,沿边沿海优势也是十分的明显,它地处祖国东北边疆,与朝鲜、俄罗斯等国家相邻,也是“亚欧大陆桥”的东头。南部面临渤海和黄海,口岸众多、腹地广阔、经济基础好。

第二,工业体系完整,具备相当大的规模与势力,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与基础、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熟练的劳动力。

第三,资源储备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占全国已探明矿种的 64%,铁矿石储量大,分布集中,石油和油页岩资源丰富。森林地面积达到5点多亿亩,森林覆盖率高达为30%,高出全国其他地区一倍多,木材蓄积量约为32多亿立方米,是全国木材总量的1/3。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同时东北区水利资源总量为2156亿立方米,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的大东北区的水利资源为发展内河航运和工业生产、节约煤炭、调节电能负荷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现在因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走向了下坡路,各种制度的弊端也开始凸显,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发展矛盾也日益加剧,东北地区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新的挑战。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走出困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呢?

2.2 发展区域经济

实际上,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曾经历了一次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就以哈尔滨为例,位于中东铁路西侧的道里区,是俄国的势力范围。所以这片地区的发展建设是仿照欧洲风格来的。在铁路东侧(今道外区),许多电视上我们看到的“闯关东”的中国人一起投资,开展店铺,逐步成长为民族资本家。

一战开始后,帝国主义国家们忙于打仗,无暇顾及商铺的发展,这给我们中国民族工商业一个很好的大力发展的机会。随着民族资本家的实力不断地被扩大,这些人开始打造有着中国风格的“西式建筑”。这些“中华巴洛克”,留存至今。现在我们走在哈尔滨的街道上,还会看到许多有着这种风格的建筑物,典型的当属中央大街,道路两旁有很多西洋范儿的商铺。

在2014年,一些与我們印象中的“工业基地”“重工业”等词汇没有任何关系的商业却寻得了发展的良机。在2014年盛夏,大庆的“东北大板”这种雪糕利用网上营销的手段冒出了苗头。一句“你今天吃东北大板了么”在朋友圈疯转。一家国企冰激凌厂就这样“闯”了出来。哈尔滨的城市品牌之一“马迭尔冰棍”也在叫板哈根达斯。这是东北地区第二次小黄金时代的苗头。所以说,东北经济的振兴不能一味地着眼于工业、石油等,而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商机的有效发掘上去。

东北经济振兴的第一步,应当是摘去“老工业基地”这个名字,仿照他的姐妹城市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现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首先,更多的开发已有优势产业。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促进产业间的竞争,致力于将东北开发为“中国制造2025”的试验田。将已有产业做强做大,比如说冶金装备、石油提炼、大型工业基地、海洋工程技术等方面。努力将东北工业推动发展到走出去的程度,不仅面向中国,更要走向世界!

其次,将企业发展弄成多元化的格局。大力激励产业多元化发展,努力改变许多地区(城市)“一企独大、一业独大”状况,尽快形成多方面共同有效发展的新局面。同时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再次,运用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更好的发展服务业。东北有那么多的自然景观使得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的去哪里旅游,比如长白山、哈尔滨的冰雕都十分受到游客的喜爱。所以东北应该利用好自身就有的冰雪、森林、山脉、湖泊、传统风俗等自然优势,大力的发展旅游、生态等方面的服务业,可以结合多方面的优势,努力将东北打造成一个著名的生态旅游基地。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东北最重要的产业支撑之一。

最后,不断改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今去东北的铁路很少并且耗时很长,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多的高铁和轻轨,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改善东北的道路状况,规划建立更多方便的线路进入东北,也同时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在道路建设多元化的同时也加强油、气等已有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的来说,要充分运用已有的区位优势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不断的调整升级或者是转型升级,将其从困境中尽早的拉出来、走出去。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依靠区位优势不断蓬勃向上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凭借区位优势在进行调整以便及早走出困境,可见区位优势对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我们应当不断地从这些城市的发展特点中总结经验教训,发掘闪光点,将它们用在更多的城市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孝松,张国旺,周爱农.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基础、比较分析与发展前景[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7).

[2] 王利辉,刘志红.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7(02).

[3] 王道军.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基础与制度创新[J].开放导报, 2013(05).

[4] 孙国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战略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

[5] 耿建忠,吴殿廷,赵小芳.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旅游发展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0(04).

[6] 陈晓刚.科技创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7] 康成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年:绩效与差距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猜你喜欢
上海自贸区区域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物流地产发展的影响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4:25:52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黑龙江省复制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可行性研究
上海自贸区跨境债券问题研究
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4:36:29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商(2016年35期)2016-11-24 16:27:30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浅析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完善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