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分析

2017-05-30 16:48:47柯雯婷周婧怡袁子喻
中国商论 2017年27期
关键词:茶产业

柯雯婷 周婧怡 袁子喻

摘 要:茶叶是恩施州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其生产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恩施州茶叶方兴未艾,在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恩施州特色农产品——茶叶的发展概况,研究恩施州茶产业发展优势,并结合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茶产业 富硒茶叶 生态茶叶 茶叶营销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c)-153-02

1 茶叶生产背景

恩施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北纬30度的中亚热带湿润型山地气候致使该地温暖潮湿,日照充分,土壤肥沃且通透性能较好,保水保肥,是硒等微量元素和有效磷含量最丰富的地质类型。丰富的紫外线照射适合茶树的栽培与生产,且恩施茶叶的硒元素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素有“硒都”之称,这使得恩施茶叶具有极其独特的品质特点。

2 茶叶现状

2.1 恩施州茶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恩施州茶叶种植总面积147万亩,投产规模约110万亩,茶叶产量约9.5万吨,产值达29.9亿元,综合产值达109亿元。全州茶叶种植总面积、茶叶年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全国第五。富硒茶产业集群被选入全省2016年度97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现已成为发展州域经济的绿色、健康、朝阳产业以及促进80万茶农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2 恩施州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恩施州传统上是以名优绿茶和红茶为主的茶产区,近年来顺应市场需求变化,青茶、黑茶及特种茶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五色一体”的多茶类生产格局,促进了恩施由茶叶大州向茶叶强州的转型升级。

2.3 恩施茶产业效益稳步提升

截至2016年底,全州茶叶每亩产值2718元,人均茶农茶叶收入3738元,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8%,茶叶对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7%,占农业经营净收入20%。

3 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品牌建设滞后

因地形原因,当地交通发展受限,而茶叶受鲜活性影响不适合长途运输,当地也没有完善的冷链设施,再加上它易碎、干燥,导致茶叶对外销售受阻,因此当时的恩施还未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良好销售渠道以及良好品牌效益。如今,交通变得愈发便利,但是品牌建设相比其他地区已然滞后,很多品质优良茶源需要附庸别的品牌才能促成交易,这就是恩施自己的品牌还没有打造出来的弊端——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无奈“替他人做嫁衣”。

3.2 “硒”推广问题

恩施茶类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打造全国硒茶交易中心。由于拥有巨大的富硒生物圈和世界级的独立硒矿,加上茶树根系扎深,茶叶聚硒能力强,故恩施农产品富硒的优势特别明显。但是目前硒茶还未被广泛接受:首先因为在外表上含硒茶与普通茶并没有区别而硒成分的鉴定成本颇高,其次“硒”作为一种营养元素在当下普及度低,在恩施州,硒还未能成功被有足够可信度的企业推广。

3.3 市场不健全

当前恩施州茶叶市场交易大都是外商订购或者散市交易,并没有能够容纳下日渐发展壮大的茶叶市场的交易平台,相关交易规则也还不够健全,因此限制了各大茶商的交易发展。

4 推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4.1 找准品牌定位,打造恩施生态硒茶

把握恩施茶叶富硒的特点以及生态优势两张王牌,加大推广力度。首先,应做好硒元素的推广工作,硒在国内为素有“抗癌之王”的美誉,在中国癌症高发的今天,加强硒的推广不仅仅具备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更加不容小觑。在具体宣传工作的实施上,可以邀请知名营养学家做全国性的巡讲,面向大众普及有关于硒的知识,也可以在各大新媒体上加强硒的宣传力度。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以间接打响富硒茶的知名度。恩施州优越的自然环境致使该处旅游资源丰厚,且大型工业企业较少,没有污染源,加上当地茶园景观独树一帜观赏性强,没有季节限制,借着旅游的热度加大茶叶宣传力度,使恩施州生态富硒茶的品牌深入人心是可取之道。

4.2 政府持续高度重视

政府在茶产业经济稳增长中因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打造“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引领产业发展,立足“世界硒都”优势;政府带头,以茶类产业协会为纽带,以茶叶企业为主体,建立抱团发展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主张绿色生产方式护航产业发展模式,促进茶叶生产全城绿色化;加强茶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招牌,构建技术保障体系支撑产业发展。

4.3 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促进产品对外出口

目前,全州规模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共8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州级52家,其中4家企业列入全国百强茶类企业榜。根据2015年统计年报,全州有19家企业产值过亿, 19家企业产值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有。如今,全州获得茶叶直接出口经营权有17家企业,其中3家企业在湖北省率先到国外直接办厂或设立办事处,注册了自主品牌。因此,做大龙头企业,实施市场主体增量带动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十分有必要。

4.4 加强基地建设,增强原材料品质

恩施州茶叶生产多采用“基地+合作社”以及收购散户茶叶的模式。当地茶叶种植户多农民出身,而要想保证茶叶源头的优良品质,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就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提高茶农的专业素质。在加强基地建设、增强原材料品质的同时,茶叶生产还应当以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增长,取得规模效益。

4.5 健全交易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企业可以借鉴其他茶叶企业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营销状况进行产业调整,建立合理高效的交易平台;政府应当依法执政,严格按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实时监测和管理,保证市场正常运行。加上恩施州茶叶具备内在品质好、天然富硒等特点,在出口方面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不是难事。据统计,2016年,全州茶叶出口额达到了3100多万美元,是2013年的3.7倍。依照该趋势,引进冷链技术,发展茶叶储存保鲜技术,保证茶叶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强化线上专营竞争力,扩大线上交易及出口交易成交量也是茶叶增产增收的一大途径。

4.6 引进优秀人才

据调查,40岁以上的人数占86%,小学学历人数最多,大专及以上几乎没有,生产依靠自我指导的一般农户占84%,74%从未参加过农业培训,86%没有关注农业信息,此结果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滞后,因此,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农业互联网发展刻不容缓。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恩施州以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种植传统使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产业集群化发展时间过短,在品牌打造、政府政策等方面并未完全成熟,还不能形成绝对优势。要想在广阔的茶叶市场立足,牢牢把握“富硒茶”和“生态茶叶”方向、改善茶叶营销模式、打造产业规模效益、形成完整高效茶产业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5.2 发展前景展望

恩施州茶产业逐渐成熟,并以良好的态势发展。目前,按照政府牵头、企业主体、协会运作的思路,正努力向技术保障体系支撑产业发展、绿色生产为茶叶品质保驾护航、复合型人才适用产业发展的方向前进,部分品牌已取得在国内外成功营销的良好成就。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未来整个恩施州茶产业实力必将越来越壮大。

参考文献

[1] 文晓国.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8(5).

[2] 丁娟.恩施州茶產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

[3] 赵熙.推动武陵山区茶叶产业发展探讨[J].茶叶通讯,2013(3).

[4] 刘卫国.泰山区开展畜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3(27).

[5] 张永江.特色农业:武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恩施州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猜你喜欢
茶产业
发挥名茶优势 壮大茶叶产业
吉林农业(2017年1期)2017-02-16 11:28:27
湖北省茶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
吉林农业(2017年1期)2017-02-16 11:09:25
浅谈按板镇茶产业的发展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茶产业及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08:40:16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15:54
基于SWOT模型对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探讨
商(2016年19期)2016-06-27 09: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