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晚清学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2017-05-30 16:15李爱红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晚清

摘要:作为西方文化载体的英语,在晚清时期被引入中国的学校教育。晚清学校英语教学在近代中国英语人才培养、中西学术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史料、史实展开对晚清时期学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学校英语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分析,梳理其发展演变的发展规律,分析不同时期特征和作用。通过研究晚清学校英语教学的历史,总结晚清学校英语教学的具体做法,不仅可为今天的语言学者和外语教学者提供一种历史的和方法学的借鉴,而且也可为当今我国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有启迪意义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晚清;学校英语教学;历史借鉴

1、引言

中国学校英语教学的发展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当今学校英语教学虽已今非昔比,但这并不等于说当今学校英语教学己是十分完美。改革仍是当今学校英语教学的一大主旋律。

2、晚清学校英语发展概况

(1)教会学校英语教学发展 ①引入阶段。从1807年第一位新教传教士来华到1840年鸦片战争,是教会学校在我国的引入时期。这个时期创办的教会学校也不到10所。英华书院是西方新教传教士为华人开办的第一所教会学校,它奏响了教会学校在中国英语教学的先声。②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60年代中期以前的教会学校一般不开设英语课程。③全面发展阶段。1877年传教士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894年,是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的重要阶段。1890年传教士第二次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了教会教育为教会最主要工作、教会教育要努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在传教士大会方针的指导下,教会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

2.官立学校英语教学发展①初步发展阶段。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洋务派建立了近二十所中国早期的新式学堂。在这些新式学堂中,至少有三所正规的外语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军事、技术学堂也不少。但从总体上看,无论就规模,还是就水平而言,洋务学校的英语教学也只是处在初步发展阶段。②全面过渡阶段。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社会对西学和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趋势已经不再局限于沿海通商口岸城市,正在向沿江内地城市扩展。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日益重要。③学校教育体制形成阶段。1904年“癸卯学制”实施以及1905清政府于1905年12月建立了学部,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各类学校迅速发作为管理全国新式学堂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以取代京师大学堂的全国学堂管理职能。到1909年,全国学堂数量增加迅速,为晚清学校英语教学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晚清学校英语教学的历史借鉴

借鉴历史,对照现在,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某些不合理现象:即注重语言忽视专业,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实践。要使大学毕业生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英语课程必须改革或调整。一种办法就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完成英语语台基础训练,学生一进入大学就直接进入循序渐进的以商贾、经济、金融、法律、新闻、医学、信息、科技等领域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另一种办法是缩短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训练时间,拓宽专业课程的范畴,增加科学课程的内容,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减少以语言为主的专业课程。这种课程改革或调整不仅不会影响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反而会增加学生专业词汇量,增强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因为学生学习科学专业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语言的过程。

纵观洋务学堂的英语教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普遍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洋务学堂英语教学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教育中是开创性的。而目前我们大学英语专业过多地强调课堂理论教学而忽视教学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学实践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更谈不上实践伴随着课堂教学进行,这影响了毕业生对社会的迅速适应。在学校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在努力增加实践课程教学的同时,如增加报刊、文章、书籍(或章节)的笔译练习,充分挖掘潜力,为学生创造辅导、课堂教学,商务、会议、访问等翻译,旅游、外事安排等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求知领域。

晚清学校英语教学一般都注重口语训练。有的学校将口语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有的学校则举办各种以英语会话、演讲和背诵为主的英文会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的学校则通过营造英语氛围来强化口语训练。所有这些注重英语口语训练的措施对我们改变当今“哑巴英语”现象都有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 结语

晚清学校英语教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语言教学到语言和科学专业的教学相结合、从局部到全面的发展过程。有发展过程,就必然有其轨迹和规律可寻。通过对晚清学校英语教学发展的轨迹和动因总结,我们可知当今英语改革的关键在于首先培养一批能用英语教授科学的师资队伍。这是晚清学校英语教学给我们的重要启迪。因为当今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的重要一点是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科学含量,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如果没有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即使改革方案完美无缺,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 [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2]解放前上海的学校 [J].上海文史资料选编,第五十九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朱有嗽.中国近代学制史料[J]第一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4]苏云峰.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M].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六十

五年(1976)

[5]吕洪成.中国学校教材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王建军.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7](美)費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M].1800-1911,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5

作者简介:李爱红(1992-),女,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研究生,专业为学科教学(英语)。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晚清
宫廷政变与晚清政局
浅析晚清时期美国对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
再论“记者”之名的由来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
有情总被无情恼
晚清美国传教士在华翻译出版史梳理
《西洋杂志》中的政治写实与民主隐语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