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君
摘 要:近些年,旅游业逐渐成为青海省的战略型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GDP的增长,而且还有利于青海省经济向着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本文调查了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针对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金融支持力度和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金融支持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青海省旅游业 金融支持 关系论证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c)-059-03
1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凭借青海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自身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促进了青海省经济的绿色发展。近些年来,青海省旅游行业规模逐步壮大,每年的旅游收入以及其占全省GDP的比例不断提高,来青海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旅游业逐步成为青海省区域战略型支柱产业。
1.1 青海省旅游业规模现状
截至到2016年底,青海省旅游社共24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55.05万人,三星级以上饭店313家,乡村旅游接待点2853家;各类旅游车辆697辆;此外,自驾车营地35个,来青自驾车达到65.5万辆。全年全省开工建设旅游投资项目143个,总投资额66.1亿,累计到位资金26.3亿元。这说明政府也是比较重视青海省旅游行业的发展的。
1.2 旅游业逐步成为青海省区域战略型支柱产业
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7年到2016年以来,青海省每年的旅游总收入基本上显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07年的47.3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10.3亿元。此外,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 GDP 比重也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6.23%,提升至2016年的12.06%。这些数据反映青海旅游业在青海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旅游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初具支撑青海省战略型支柱产业基本能力。
1.3 旅游业发展助力青海省经济绿色发展现状
青海省旅游业目前步入转型升级的阶段,以提倡绿色发展方式,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升级版。2016年,青海推出9大类冰雪旅游项目和“高铁丝路游”,启动生态旅游节,在部分景区实施门票优惠活动,并举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多项文体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有效地推動了青海省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青海省旅游业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并站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上,对问题产生的金融支持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1 季节性问题日益突显及原因分析
在旅游旺季,青海省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服务设施供不应求,使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旅游淡季,由于来青旅游人数较少,大量设施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致使经济效益严重下降,这一问题困扰着青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一问题恶化的原因是投资者不愿意承担旅游企业旺季贷款而淡季无法偿还的风险,导致资金投入不足,致使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导致旅游业旺季资源紧缺,淡季资源严重浪费,又无法开发淡季旅游产品。
2.2 青海省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差异大及原因分析
以西宁为中心的1小时旅游圈在全省旅游发展中始终居于首位,而位居“三江之源”的果洛、玉树等地的可进入性和旅游竞争力非常薄弱。
由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从2012年~2015年旅游总收入最高的是西宁市,其次是海西州和海东州。果洛州和玉树州虽然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收入在青海省却是最低的。这反映出青海省旅游业各地区发展极不均匀的问题,致使青海省旅游业不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不利于旅游产业整体和谐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连接西宁到各分地区景区之间的交通线不多,旅游地可进入性差、通达性差。
2.3 旅游国际化进程相对缓慢及原因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青海省近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中主要来源国内游客,虽然外国来青海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但是入境游客人数不仅都远远低于国内游客人数,而且增加的比例也远远落后于国内游客人数。这说明,青海省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是比较缓慢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青海省旅游业缺乏大幅度的广告宣传资金,致使在国际上的宣传不到位,无法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
2.4 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及原因分析
由表3可知,2015年青海省的旅游收入与周边各省相比是最低的,全年的旅游人数排名也比较靠后。同样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前往青海周边各省旅游的人数要比去青旅游要多,这使得青海省旅游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乏力,导致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低、旅游品牌宣传营销滞后、旅游产业链条短,使得青海省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发挥出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3 金融支持青海旅游发展的实证分析
经济发展带动金融业发展,金融业发展反过来又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应用到旅游产业中,通过调整两者的关系,合理安排金融资源,从而在我国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检验金融支持与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3.1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综合指标的相关性与数据的可得性进行选取,再结合金融业和旅游业的特点和性质,本文选用金融规模作为金融支持指标,而金融规模主要在于金融资产在宏观经济中的比重,因此本文使用贷款融资率指标来代表金融规模,用X=金融贷款余额/GDP表示;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旅游产业发展指标,用y=旅游总收入表示,来检验青海省旅游业的金融支持状况。为便于计算和取差分,化及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先对数据取对数,再对新变量进行检验,分别记为Ln X、Ln Y。数据来源于青海省2001年到2016年的《年度公报》《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
3.2 实证分析及结果
现实经济中的时间序列通常是非平稳的,因此,一般必须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选取ADF单位根检验法。其次进行协整检验,得到平稳化序列,确保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平稳关系。最后进行G ranger因果检验。
3.2.1 ADF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检验方法,运用软件EVIEWS 7.2,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Ln X、Ln Y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一阶差分后达到平稳。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选取的金融规模指标贷款融资率和旅游业发展指标旅游总收入是平稳的序列。
3.2.2 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主要用来验证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保持长期平稳。根据OSL估计模型:
Ln Y=c(1)+c(2)×Ln X+e ,对旅游总收入(Ln Y)与贷款融资率(Ln X)进行协整检验,通过软件EVIEWS 7.2分析,得到结果:Ln Y=0.132758×Ln X-0.1777321。
可以看出,Ln Y和Ln X存在着一定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贷款融资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旅游产业总收入就上升0.132758个百分点。可见,贷款融资率对旅游总产出起到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可以推动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青海省旅游业发展。
通过对残差值e,进行ADF检验,得到的结果是:在5%的显著水平下,残差值e通过一阶差分达到平稳状态。其ADF值为-5.957401,p值为0.0711。实验结果说明了Ln Y和Ln X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2.3 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上述協整检验分析可知,金融支持指标与旅游发展指标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联系,不过这种协整关系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还需要更深入的验证,本文运用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予以检验。
由表5可知,融资贷款率和旅游总收入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即金融规模和旅游业发展相互影响。金融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金融规模。金融规模变量的增长是导致青海省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的Grange原因。所以,加大金融资本支持力度,能够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4 完善金融支持青海省旅游业策略研究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结果可知,金融支持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青海省旅游业存在着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所以,我们要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4.1 针对青海省旅游行业存在着极强季节性的金融支持策略
虽然投资者不愿意承担旅游企业旺季贷款而淡季无法偿还的风险,但为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银行机构还是应该要给旅游提供融资支持的。银行机构可以通过合理确定测算旅游业客户的效益水平和偿债能力,对达不到偿债比例要求的项目和客户,从严提高项目资本金比例,降低贷款额度,确保项目偿债资金完全覆盖贷款本息等这些措施来降低贷款风险。
4.2 针对青海省各地区旅游发展差异大的金融支持策略
针对青海省旅游业存在由于可进入性和线路通达性差导致各地区发展差异大的问题,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以改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开发交通线路、建立通讯连接等旅游环境。可以利用财政拨款、中央贴息的银行贷款、国际援助资金以及发达城市的对口援助资金等来建立青海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为旅游业提供金融支持。
4.3 针对青海省国际进程缓慢的金融支持策略
针对由于资金不足、国际宣传不到位而导致青海省旅游业国际化进程缓慢的问题,应加强对青海省景点的宣传与协调。做好青海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 积极参与、鼓励金融机构向各自的总行、分行反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4.4 针对周边各省的竞争压力的金融支持策略
针对由于金融支持乏力造成青海省旅游产业链短,进而面临着周边省份竞争压力的问题。要和周边省份积极合作,向竞争力较强的省份汲取适合青海的旅游发展经验,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强化产业链。要吸引投资,鼓励旅游企业参与青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相互支持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闫璐璐,王小梅,高晓辉.青海省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联动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16(08).
[2] 张洪昌.基于DEA模型的金融支持县域旅游业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6.
[3] 王东宏.季节性冲击下的青海旅游业发展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6(02).
[4] 毛庆.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实证分析[J].新经济,2016(01).
[5] 龚艳.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影响因素、模式及路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9).
[6] 高海明,吴大炜.金融支持青海旅游业发展调查[J].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