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汇 张军翎
摘 要: 该研究运用图表法、相关分析法、分层回归分析法对山西省晋城市2003年至2014年间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至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人口素质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口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发展均越来越好;经济发展的镇化率、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等四个指标的发展均越来越好;其中,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健康素质最能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口结构与思想道德素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人口素质; 经济发展; 身体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 C92-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3-0065-05
人口素质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备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素质与能力。人口素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探索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西省晋城市素以“煤炭之乡”著称,是一个因煤炭而兴的年轻城市。煤炭经济发展与晋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而随着山西省成为改革试验区以来,晋城加快经济转型,不再仅以煤炭资源为主拉动经济发展,而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等,以此来進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而作为身处内陆地区的新兴中小城市,存在着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问题,资金和人才双重匮乏,本身还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向不明确,人才素质需求不明确的问题。这就使得探讨山西省晋城市人口素质的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为晋城市的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本研究采用了董金涛人口素质的指标方法,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口结构四个维度衡量人口素质,用镇化率、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四个维度来衡量经济发展状况,以此来探究山西省晋城市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2003-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晋城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等的相关指标与数据,分析山西省晋城市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用于衡量人口素质的指标有:身体素质(用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科学文化素质(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衡量)、思想道德素质(用每十万人劳动纠纷案件数衡量)、人口结构(用性别比与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衡量)。用于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有:镇化率、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使用SPSS软件与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
二、数据与分析
(一)晋城市2003-2014年人口素质发展状况
由表1、图1可见,2003-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人口出生率呈逐年稳定下降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则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表明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人口身体素质呈现越来越好的态势。
由表2、图2可见,2003-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人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山西省晋城市民的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在持续稳步地上升,科学文化素质水平越来越高。
由图3、表3可见,2003-2014年间,山西省晋城市人民的每十万人劳动纠纷案件数呈逐年稳定上升趋势,表明近年来该市劳动者在自己的权益受到用人单位的威胁和侵害时,采用正当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逐年上升,表明山西省晋城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越来越高。
由表4、图4可见,2003-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人口的男女性别比接近1,表明山西省晋城市的男女人口比例较为均衡;山西省晋城市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山西省晋城市的农业人口越来越少,城镇人口越来越多。整体看来,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的人口结构发展较为均衡合理。
(二)晋城市2003-2014年经济发展状况
由表5、图5-1、图5-2可见,2003-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的城镇化率、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山西省晋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好。
(三)晋城市2003-2014年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作用
为进一步分析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及预测作用,本研究做以下分析:首先,对人口素质各维度与经济发展各维度做相关分析,结果见表6。其次,使用SPSS20.0对经济发展中镇化率、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一个经济发展因子(经济发展因子=0.994*镇化率+0.987*第三产业人口比重+0.003*第三产业比重+0.993*人均GDP)。最后,对人口素质中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因子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6可见,人口出生率(β=-0.839,p<0.01)、性别比(β=-0.938,p<0.01)、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β=-0.953,p<0.01)、人均受教育年限(β=0.954,p<0.01)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镇化率;人口出生率(β=-0.871,p<0.01)、性别比(β=-0.952,p<0.01)、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β=-0.942,p<0.01)、人均受教育年限(β=0.905,p<0.01)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十万人劳动纠纷案件数、性别比、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等所有人口素质指标均不能够预测第三产业比重;人口出生率(β=-0.871,p<0.01)、性别比(β=-0.947,p<0.01)、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β=-0.961,p<0.01)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人均GDP,人均受教育年限(β=0.943,p<0.01)则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人均GDP。
由表7可见,在模型一中,仅人口出生率能够负向预测经济发展因子(β=-0.858,p<0.001),身体素质共解释78.2%的经济发展因子的变异。在模型二中,人口出生率仍能够负向预测经济发展因子(β=-0.399,p<0.01),人均受教育年限能够正向预测经济发展因子(β=0.634,p<0.001),身体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共解释96.7%的经济发展因子的变异。在模型三中,人口出生率仍能够负向预测经济发展因子(β=-0.397,p<0.01),人均受教育年限能够正向预测经济发展因子(β=0.660,p<0.01),身体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共解释96.7%的经济发展因子的变异。在模型四中,仅人均受教育年限能够正向预测经济发展因子(β=0.486,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口素质因素中,科学文化素质最为重要,其次是身体健康素质,其他维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则不太显著。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人口素质维度指标与经济发展各指标均呈稳定逐年上升趋势,发展越来越好。其中,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健康素质最能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口结构与思想道德素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大。
(二)建议
1. 夯实地方教育,为本市经济发展储备人才资源。首先,要加强对初等教育的投入,注重搞好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直到2013年、2014年,山西省晋城市人均受教育程度才达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应该大力发展本市的教育事业,加强对初等教育的投入与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其次,结合山西省晋城市的地域特点,应当重点加强和推广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年轻又有活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最后,还应该加强山西省晋城市的高等教育建设。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晋城市建设几所较好的高等院校,吸引外地学子来山西省晋城市就读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2. 注重合作交流,引进一批高水平技术型优秀人才。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针对目前山西省晋城市的发展特点,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外来的技术型优秀人才,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首先,要提高人才的经济地位,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要满足人才的工资收入与经济待遇要求,提高人才的生活質量,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要根据人才的能力与其他特征,将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用其所长,弃其所短,合理使用人才,从而发挥人才的巨大潜能。此外,山西省晋城市政府也要加强与其他邻市的合作交流。向其他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借鉴学习,并结合本市特点,合理引进合作企业,从而带动当地技术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 增强身体素质,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人口的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最基本要素,这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本的质量与人口的素质,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改善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人口质量,加快经济发展。首先,加强山西省晋城市贫困乡镇的医疗保健工作与社会卫生服务工作,通过设立乡村卫生服务所,保障乡镇人民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提高乡镇人民的卫生医疗条件,满足人民看病治病的基本需求。其次,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比较全面、合理的医疗服务。最后,加大对预防性医疗保健的投资与服务,使许多疾病得到预防或者在较低的成本下得到治疗,从而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
此外,对于山西省晋城市民的人口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政府也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良好的把控和引导,比如普及优生优育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法律常识等等,从而使山西省晋城市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拥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潆方. 论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48-53.
[2] 孙璐. 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2):11-12.
[3] 唐欢. 吉林省提升人口素质的对策研究——与江苏省做比较分析[D]. 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11.
[4] 白彩全,廖文强,高莉,等. 我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2(12):93-95.
[5] 王维国,杨晓华. 我国经济与人口素质协调发展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5):25-30.
[6] 梁海龙. 我国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 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3.
[7] 董金涛. 人口素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2.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