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宝龙
摘 要: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正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创新发展,力争全面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广大国企、央企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方面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继续当好“压舱石”和“推进器”,同时紧紧抓住国际化发展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动能转换,落实各项责任,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实现自我腾飞的梦想。
关键词:新常态下 国企 履行的责任
中图分类号:F7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b)-055-04
1 浅析国企、央企
广义的国企是指由政府投资或控制的企业,控股权归属国有资本。从中国的管理体制看,国企包含了“央企”与“地方国企”两部分,“央企”即由中央政府控制监管的国有企业,“地方国企”即由地方政府控制监管的国有企业。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大部分是在建国初期由国家投资建立起来的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业和民生服务体系中的相关企业,包括纺织、能源、化工、冶金、交通、电力、建设、军工、金融、邮政、通讯等,另外还包括同时期发展起来但后来又分化出去形成独立行业的科、教、文、卫及其附属企业等,门类较为齐全。随着政体细分、区域化管理,以及企业间战略重组、优胜劣汰等各种因素影响,行业管理逐步分化,大集团逐步形成,至2017年8月末,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从2011年的169家已降至98家,由国务院国资委领导的省一级地方国资委32家,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地方国企则不计其数。
2 对经济新常态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
201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作主旨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一说,并进行了系统阐述: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而伴随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之际,国际风云却变得更加叵测,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与积极推行自由贸易的国家间产生了重重矛盾;中东因民族矛盾、恐怖势力滋生和某些大国利益纷争造成域内国家拉帮结派、互不信任、战火纷飞;全球控制气候变化协作成就遭到美国摒弃;朝鲜半岛形势和南海形势也因域内外国家相互勾结和搅局而无法安宁;部分周边国家因资源、土地和发展实力的竞争并没有放弃军事对抗和对军事的大量投入;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欲实施的減税和放松金融监管措施,都给世界经济环境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新常态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所带来的焦点和矛盾在相当长时间内将会是一种负面因素或潜在制约,影响或干扰我国的改革发展进程。
面对种种困难,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阐述了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开放与自由贸易的原则立场,指出了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创意性的理论和方案,表现为积极支持联合国事业;牵头建设“一带一路”;推动“金砖组织”“上合组织”等区域多边合作组织的发展;建立起与欧州、非洲、美洲、中东等区域国家定期开展单边或多边对话及投资交流机制;与东盟开展对话并共建“亚太梦”等,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谷。
就国内经济形势而言,传统产能和经济结构模式与新兴科技和创新驱动对推动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出现分化和矛盾,中国需要把握机遇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优化、扶持和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加快新经济增长点和新经济体系的成型,确保国家经济面貌处于长期良好状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快速提升。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宏观和微观经济层面加快革新步伐:简政放权、科技创新与驱动奖励、人才引进和流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金融和人民币监管,加快实体经济降杠杆等。同时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等措施,严格控制落后产能无序扩张,给新科技、新产业让出市场。加之确定“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发展目标、建立科创中心、扩大自贸试验区范围等一些列举措,为新经济的成型设定目标、创造条件、铺平道路,使得中国内部经济环境得到明显优化,伴随国际金融危机临近尾声,近期中国经济数据也都表现得较为出色。
3 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央企应担负的几项基本责任
我国的国企、央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初期白手起家建设起来的,是带着强烈的“红色基因”的市场主体,这些企业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逐渐做强做大,与共和国共同经历过风风雨雨,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中得到过锻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阶段起到了压舱石和助推器作用,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行业体系,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宏伟蓝图做出了贡献。在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我们更应怀揣初心,放眼未来,共同思索前进的道路,继续担负起新时期国计民生和社会进步的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经济新常态不是思想松散期,不是工作停滞期,而是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调整期、窗口期、机遇期,在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完成好改革任务之际,企业应履行好以下基本责任。
(1)坚持党的领导,以讲政治为第一要务。国企、央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就是国企、央企的奋斗目标,只有党才能正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因此,拥护党的领导、支持企业党组织建设并发挥好作用、保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斗激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是国企、央企全体人员的基本责任,这种责任不能因为经济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确保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主体地位,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执行、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保证,因此,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完善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并发挥其在企业治理、经营管理、党内监督、企业文化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的作用。要把坚定政治立场,忠于政治信仰、严肃政治纪律,执行政治标准、提升政治能力、树立政治定力、培养政治担当、自觉维护党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文化必修课,作为领导干部选拔和任用的硬指标。把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和能出色完成政治任务、出色完成经济任务两种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基本职业素质加以培养,确保实现正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职业目标。
(2)自觉尊法守法,弘扬法治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的内、外实践都告诉我们法制的重要性,我国已全面进入法制社会阶段,法制基础日趋完善,法制条件日趋成熟,法制环境日趋改善。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自觉带头学法、用法、守法,依法治企,依法行使职权。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是新经济常态下企业领导干部应有的基本意识和行为习惯。市场是残酷的,不会利用法律武器管理企业、开拓市场、维护和争取权益,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另外,现代国有企业广大员工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企业更应督促他们在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高度树立法律意识,在弘扬法治精神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展现出高度的自觉和新时期法制社会成员的精神风貌。当法律意识在企业员工中深入人心时,依法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依法伸张个人的正当权益将是一种必然,这也是企业为推动国家朝着法制化方向发展、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的巨大贡献。
(3)强化安全管理,维护国家声誉。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大事,反映出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各级人员的责任意识问题,抓好安全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新经济常态下,吸取各类安全事故教训,严格依法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完善和创新安全管控制度与手段,确保安全局面的长期稳定,既是企业应尽的职责,也是顾大局、讲政治的具体表现,更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真实考验。搞好安全生产就是爱党、爱国、爱人民,就是树立中国品牌,就是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4)继续当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国企、央企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和成就,既是党的执政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企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的初衷不能忘,所承載的基本功能不能变。新经济常态下,企业依然要保持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科研成果,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自觉培养强大的造血能力和维稳能力,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继续当好压舱石和推进器。
(5)坚持创新发展,攀登科技高峰。新经济常态的突出表现就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习近平主席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优做强做大。”作为国家经济命脉中坚力量的国企、央企,应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领头羊,借助这一战略机遇期大胆破除旧思想、旧体制的束缚,借力制度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投入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大胆实践管理创新和治理创新,探索与新经济常态相适应的企业决策机制和法人治理架构;积极培育和储备核心技术人才,积蓄发展后劲。
技术创新应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加快建成适宜和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培养和呵护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选准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精、尖项目加以落实和实施。创新既可结合国家战略、借用发展环境,也可通过走引进、消化、吸收之路实现弯道超车。《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达全球第十七位,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进入前二十位的国家。国家将上海等城市定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战略举措,为广大国企跻身其中提升自我实现繁荣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传统企业更应主动作为,利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走出去”的战略机遇,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快落后产能的升级改造,为企业脱胎换骨、做优做强做大、重塑中国品牌而勇攀高峰。
(6)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紧跟时代步伐。我国许多国企已跻身全球500强当中,一些大型国企正在向国际化跨国企业的方向发展。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实力还欠缺,一些诸如产值、利润等数据是由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人口基数支撑形成的,而非拥有绝对实力、核心技术或垄断产品。对此,国企的管理者们应在提升企业科技实力上狠练内功,并在服务国家战略、执行国家政策过程中主动改善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新经济常态下,国家着眼于未来,以多边贸易、互利合作等方式构建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的产业和新兴市场体系,广泛开展国际间、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助扩大的市场需求和外部的发展环境广泛开展国际间产能合作,同时倒逼企业加快实施驱动创新和动能转换。
国企、央企应有胆识伴随我国的大国外交战略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当前可抓住“一带一路”“金砖机制”“上合组织”、中国与非盟、东盟、欧盟、阿盟等地区组织的广泛合作机遇,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等国家产业投资指导原则范围内走出去实施投资、并购、承包、竞争,搏击于世界经济大潮中。
企业在搭乘大国外交列车、服务走出去战略过程中要服从大局,听从指挥,勇当排头兵。当然,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有资源、人才、机遇等,需要谋划并不断积累经验,缜密制定战略规划。在自觉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之时,应凭借科技实力主动参与并引领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学会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营造国际贸易新秩序和新环境,与合作方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同时,以勤劳、智慧、善良的优秀中华文化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中国企业形象去拉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将中国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文明成果、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送达世界各地,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7)携手各方力量,融合各种要素,构建合作新局面。独行快、众行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在打造国家实力、提升科技水平、为人民谋福祉等方面追求的是全方位和全员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是开放、平等和包容的,谋划着全社会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营造着法制条件下的自由与公平。国有企业要敢于放下身架,摒弃“体制内”等顽固思想,在利用好传统要素和资源的基础上,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拆除壁垒,积极携手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当前,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程度上高于国企,在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上不低于国企,在世界五百强、各种财富榜的名单中,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上榜的越来越多,他们没有体制内的条件,没有国企这么丰富的资源,但靠自己改变命运、实现个人梦想的朴实情怀,靠着为国争光的一腔热血和与各级政府的真诚合作,依法守规、埋头苦干,塑造了一批响亮的民族品牌。一些民营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也领先于国企,赢得了市场先机,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在我国高铁技术、航天技术、军工技术等重点领域,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其中;在现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相当一批民营企业已担当重任,并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提升自身实力。
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国企、央企承担着更多国计民生和基础性保障的重任,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墨守成规、盘踞固守的旧有市场已经被开放型经济所打开,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和社会资本在国企传统产能升级换代过程中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国企完全可以与他们开展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市场、投资参股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取长补短,和谐共生,共促繁荣。
包括2016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等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多次提到拆除市场壁垒,建立开放性包容经济、鼓励各种力量投身经济大潮的发展举措,为国企、民企及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广泛合作奠定了制度和环境基础。而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更是为国企与外资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创造了新的条件,国企应抓住机遇,主动作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结构多元化试点等方式,来提振企业实力,品牌做优做强。
(8)打造人才摇篮、输出文明成果。中国是人口大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才将国企作为就业的首选目标,且因国企规模庞大,容纳的劳动力和就业人口较多,形成了就业大军的大本营。新经济常态下,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发展中的问题依然较多,形形色色的负能量层出不穷。而国家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企业的发展需要高技术人才支持,高校培养学生更多的是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而人的实际生存技能和世界观的形成则更多的是步入社会以后,因此,企业对员工技能的培养、“三觀”的优化与重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良好的条件。从学校步入社会是人生的一次接力和换挡,这一环节的前后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员工之家”的国企、央企,不应对员工中出现的只有索取没有付出,违背主流价值观或价值观扭曲现象视而不见,不应对当前社会上和网络上出现的违背科学事实的各种造谣惑众现象和过度自由、愤世嫉俗的胡喷瞎编之事熟视无睹,如若放纵,既会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环境,混淆道德视听,影响社会稳定,也必将会扰乱企业管理秩序,消耗掉企业发展后劲,给企业发展拖后腿。因此,国企理应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进程中,成为高素质公民的培养摇篮,成为员工人性重塑的坚强阵地,既要为他们提供职业通道,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要在更高层面上提升他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自觉忠诚和责任担当,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讲道德的公民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朝着学有专长、身赋技能、有理想、有追求、有奋斗激情和民族精神的方向发展,鼓励他们脚踏实地,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和螺丝钉精神,以正确的“三观”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繁荣、社会进步和企业腾飞贡献力量。
国有企业还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展示窗口和摇篮,以弘扬中华民族各种传统美德为基础,更多地培养和展现企业员工与时俱进实现中国梦的奋斗激情和怀揣祖国、为国争光的劳动者的风采,在企业中弘扬主旋律,唱诵主旋律是企业和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在企业做强做大、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乏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值得夸耀和张扬,为提升企业科技实力和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建设步伐,许多员工发扬工匠精神,认真钻研、投身创新、无私奉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成就了许多中华文明的新成果,并将之送上太空、送入海洋,送往世界,企业都应认真总结,大力宣传,让新时代国企员工的奋斗之歌和国企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唱响世界。
(9)爱国为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每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在做好自身改革发展任务之时回馈社会、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和丰硕成果的集中总结和展示,尽管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高度发达文明国家依然任重道远。民族复兴伟大战略是一项系统性大工程,需要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战胜各种困难,让更多人分享到改革成果和发展红利。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更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落实。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回报社会的一种高尚行为,但也是在为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后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因此这是一种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企业对此要有认识,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加积极主动地伸出双手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可充分结合国家相关战略,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企业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将行动落实得更好、更准、更有效,如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减贫扶贫、荒漠化治理及环境改善、支边支教、救灾抢险、民政慰问、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输送以及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其他各项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事业中发挥作用,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拉近企业与地方、与人民之间的距离,成就员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帮助社会、提升自我”的个人价值追求。
4 结语
国企、央企是中国工业化、产业化发展水平的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先锋力量,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展示窗口,更是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兴旺富强的定海神针。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一定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新常态下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朝着既定目标做优、做强、做大,为实现中国梦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 王一鸣.用新常态的大逻辑观形势谋发展[N].人民日报,2017-08-23.
[2] 王志刚,董贵成.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在哪里[N].光明日报,2017-08-29.
[3]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六大特征及理念[EB/OL].光明网,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