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析

2017-05-30 13:58冯逃苟怡李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供给侧模式

冯逃 苟怡 李冬梅

摘要在2013年农业产业形成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访谈法,通过对农业产业化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取得成功的经验。分析认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是我国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通过政策、技术支持,让产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走品牌发展道路是农业产业化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供给侧;农业产业化;模式;利益共享

中图分类号S-9;F30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3-0240-03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FENG Tao1,GOU Yi1,LI Dongmei2

(1.Neiji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Neijiang,Sichuan 641100;2.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1130)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2013, field interview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successful cas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supply side was summarized. The analysis considered that it was the ke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benefit connection, deal with the benefit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from being infring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normal economy, through policy and technical support, adapting to the upgrading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ake the road of brand development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suc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Upplyside;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Mode;Benefit sharing

黨的十八大以来,为确保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目的是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任务最为艰巨的农村贫困地区,工作重心仍然是“三农”问题。从目前实践来看,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一般途径,在实现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实现农业集约经营;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及打破条块分割和垄断,推动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正在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应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但如何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去做值得分析。

1文献回顾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产业形成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是农业专业化分工深化的必然产物,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要素优化配置为手段,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最终实现其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经营,并形成市场促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户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关于产业形成与发展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农业产业形成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文章中已经作出分析[1],这里不再赘述。从文献整理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有较多研究,认为分工、技术创新、制度变迁、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以及消费需求等因素对产业形成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对四川省东南部一个村庄农业产业出现的分化现象进一步研究认为,农业产业的形成不仅受资源禀赋、市场条件的影响,而且受政府发展战略的影响;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发展战略导致的产业所需要的资源禀赋、市场条件与该区资源禀赋、市场条件是否相符。以上给出了农业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实践中,农业产业形成以后如何才能达到高度产业化,学者也给出了相关研究。

关于农业产业化模式、路径研究方面,侯军岐[2]认为,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有3种重要模式,一种是合同组织形式,一种是合作社组织形式,一种是企业组织形式。在实践中,每一种模式都有利有弊,但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我国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而言,各级政府应积极组织、引导,使政府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因为政府角色和职能定位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和速度[3],应当发挥教育科技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4]。范丽霞[5]、张敏等[6]以国际市场为研究视角,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展开论述,通过对美国、荷兰、日本等地区的比较提出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关于农业产业化影响因素研究,理论研究方面学者认为农村土地制度[7-8]、农业中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生产技术[9]、人才资源[10]、金融支持[11]、经营主体行为道德[12]、农户和企业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13]等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实践方面,郭晓鸣[14]对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的实践研究指出,在管理体制、基地建设、运行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突破会给农业产业化带来积极作用。

从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包括农业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农业产业化影响因素,农业产业化模式、路径等。笔者从一个成功的实际案例出发,研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这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

2案例基本情况与调查方式

合江荔枝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企业依托于合江县凤鸣镇牌坊村荔枝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荔枝种植、收购、流通、销售以及荔枝观光旅游等业务。经过4年的不断努力,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带动区域乡镇700多户农户,400多hm2荔枝种植,并建有自己的荔枝特色种植园区,辐射以凤鸣镇为中心的周边区域。2015年企业负责人以“互联网+荔枝”为主题的“再造乡土——四川合江晚熟荔枝”项目获得四川省农业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其本人也被评为2015年“四川十大新村带头人”。在实践中,企业通过与红旗连锁、鲜丰物业等大型超市合作,使得荔枝传统的销售渠道得到改善,大大促进了合江荔枝的销售和品牌的形成。通过调查,认为合江荔枝商贸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能够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保持高歌猛进,根本原因在于其始终坚定不移地以产业化经营改造传统产业,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特别是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重组经营方式,以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资料分析法和实地访问。在调研中,针对企业负责人和当地部分农户采取开放式谈话进行访问。

3案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案例的进一步分析,合江县凤鸣镇荔枝产业建设的成功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广泛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基地建设

在农业产业化生产中,基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产业基地为农业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的农产品,这是农业企业进行加工、销售的先导,是实现价值增值的物质基础。因此,为保证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必须要使土地流转与之配合,使土地流转到达规模,做大做强基地。在以往的实践中,通过传统的土地租赁方式流转土地,基地建设没有后劲,无法维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户在农村唯一有效的生活保障就是土地,传统的租赁方式下农户得到的只是小部分租金,土地在日后的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收益与他们无关。在小农生产意识的主导下,一方面对促进农户参与土地流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在成本收益的权衡中,农户继续流转土地的积极性降低,甚至在租赁期产生违约行为。

在本案例中,企业通过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形式替代传统的企业租赁农户土地形式,大大促进了土地流转。实际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形式,农户实际上还是土地的主人,他们虽然不直接参与土地经营管理,却有一种监督主体性、收益共享性。总的来看,一方面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使以往单一主体经营变为多主体经营,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协助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依托荔枝专业合作社反哺基地,对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支持,把技术服务支持与基地建设融为一体,推进基地建设。

3.2引入社会资金,壮大企业经营实力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农业,促进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市场,壮大龙头企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加强龙头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调查中发现,最低端的农户个人通过土地流转进行经营实践,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个人小微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农业不同于工业、服务业,农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自身收益低,依赖外部环境强。遇到欠收年份,往往对农户的生产打击非常大,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缩小经营规模,慢慢积累资本。在本案例中,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处处都有社会资本参与的影子,这也最终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3加强产学研政结合,提供政策技术服务支持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造的过程,离开了政策、技术支持是十分困难的。本案例中,企业与国家荔枝农业产业体系技术专家合作,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生产技术指导。同时,企业高度重视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引进全国最优质的荔枝品种上百余种,其中包括台湾新发展的优质荔枝品种,为该专业合作社种出优质荔枝奠定了基础。在政策支持上,通过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评选与宣传,“再造乡土——四川合江晚熟荔枝”获得四川省农业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对区域农业产品的推广以及品牌的形成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3.4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走品牌发展道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大众消费者已经从对农产品数量、价格的要求转变为对质量、安全的关注。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其首要特征就是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在绿色食品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旋律背景下,品牌俨然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品牌竞争已成为农业企业之间、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市场竞争的重要特征。农业企业想要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严格把关,走标准化、品牌化生产道路。这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化生产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更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必然選择。在本案例中,企业抓住合江荔枝为我国优质晚熟荔枝这一核心竞争力,通过指导农户标准化生产,改进保鲜技术,与红旗连锁等商超对接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合江荔枝”品牌的形成。一方面,农户和超市通过企业衔接,消除了过多中间商的存在,减少了产品的流通环节和交易费用,提升了产品的新鲜度,使得合江荔枝的销售在四川乃至全国范围物流点快速覆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农超对接的实施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产品经营反馈机制,不仅实现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为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提供了平台,同时,市场向超市的信息反馈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为农户的生产给予引导。通过生产的标准化、保鲜技术的改进、与商超有效衔接,在保证了荔枝品质的前提下,让产品快速到达消费者手里,让消费者认可产品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农业产业化应关注的问题

4.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护农户利益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各地各级政府扶持龙头企业的初衷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龙头企业带有垄断性,缺乏竞争:从产业卖方来看,基地建设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市场上农户提供了大量的鲜活性及收入弹性较小的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龙头企业从企业本位利益出发,不断挤压农户的利益。在本案例中,农业企业的经营者与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为同一个人,这会导致农户在信息获取和价格制定方面处于不对称状态,客观造成农户处于相对弱势。而且,一旦市场风险加剧,企业经营阻力增加,违约和毁约会给农户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时必然要求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护农户的利益。

4.2规范市场,减少市场因素给产业化经营主体带来的风险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消费者的利益分配格局是各方长期博弈均衡的结果。这种均衡结果的维持是以市场条件不变为基础的。但市场具有不完备性,这在农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农业生产要素的低流动性。对于农户来说,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土地上的人力以及专用生产工具等,这些生產要素具有低流动性,农户由于自然因素或者其他因素造成收成不好,就会承担巨大的损失;对于农业企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由于农户经营失败,提供不出优质的农产品,就会导致企业专用资产的闲置,影响经营效益。另外,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与工业品市场相比,发育较为迟缓,发育水平较低,市场分割严重,一旦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改变这一均衡,就会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因此,必须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4.3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增收

发展观光农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为农业产业化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观光农业有利于城乡在科技、医疗、教育、信息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使城市人了解农村文化和农业生产,农村人转变发展观念和提升素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来看,合江县凤鸣镇发展荔枝文化观光旅游还有一定的短板,特别是在观光旅游重要的基础设施:交通、住宿、餐饮、供电、环境治理建设上还有差距。在强调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保护,要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景点,突出地区观光农业的特色,重点开发“荔枝采摘游”“田园观光游”“荔枝文化科普”等资源,突出乡村地域特色,增强旅游产品内涵,从而增加农业、农户收益。

参考文献

[1]

冯逃,李冬梅,高蜀晋.农业产业形成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一个村庄的实际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7):56-61.

[2] 侯军岐.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与农民利益的保护[J].农业经济问题,2003,24(2):51-54.

[3] 雷俊忠,陈文宽,谭静.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角色与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2003,24(7):41-44.

[4] 谭静,丁海萍,陈文宽.农业产业化与科教互动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6(8):4-5.

[5] 范丽霞.国际比较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101-104.

[6] 张敏,卢向虎,秦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1(4):4-8.

[7] 李成贵.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选择[J]. 学习与探索,2007(4):120-123.

[8] 徐邓耀.农超对接、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经营[J].经济与管理,2012,26(11):21-25.

[9] 张润森,施国庆,孔令强. 库区农业产业化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云南省澜沧江里底水电站库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38-6039.

[10] 邵腾伟,冉光和. 基于劳动力有效利用的农业产业化路径选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10):1781-1789.

[11] 赵久爽,杨理. 县域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对常德市县域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调查[J].武汉金融,2010(5):50-51.

[12] 张丽华,林善浪,霍佳震.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因素分析:以广东温氏公司技术管理与内部价格结算为例[J].管理世界,2011(3):83-91.

[13] 徐捷. 农业产业化模式探索与比较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3):194-196.

[14] 郭晓鸣. 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及有益启示:四川女皇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2002(5):4-7.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供给侧模式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