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茶艺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0 10:48周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微课应用

周岚

摘 要: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文献进行检索和阅读,了解与总结有关微课设计与应用的现状。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混合式学习和翻转学习的教学理念 ,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微课在高职茶艺实训课程教学的课前预习、新课导学、教授新课、练习巩固等环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分别通过对 “在课中”和“在课前”引入微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应用方式的不同点和可用性,从而得出结论。同时,提出微课在设计和制作上要重视情境创设以及内容凝练、将微课发布到专门的在线平台、提高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等建议,以期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借鉴,为深化高职茶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 微课; 课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3-0022-05

“茶艺实训”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并重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课程内容点多面广,课程重点内容是常见茶类的识别和冲泡。

作为一门实训课,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主要采用四级教学法,即教学准备—教师示范(动作分解)—学生操练—通过练习和检查完成指导,较少用到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的操练主要集中在课堂里进行,课后作业的效果因为设施设备的局限而明显受到影响。从近几学期的课堂情况反馈来看,学生能掌握操作技能,但知识内化不够。95后的学生思维跳跃性强,以直线式接连讲授单个知识点的授课方式越来越不符合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接受规律。且单凭课堂上的记忆和操练,尚不能完全达到理解动作的内涵和科学性,所以比较容易遗忘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熟练应用的更是少数。

目前,网上关于茶艺类的学习资源主要是一些碎片化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制作质量良莠不齐且众多网上资源表现出教学内容评价标准不一,容易造成初学者的困扰,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据调查显示,课堂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通常不超过10分钟;微課以某一知识重难点为核心,其短小精悍的特征符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特点,将微课应用于茶艺实训课程可供学有兴趣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了解授课内容,大大缩减课上关于知识点介绍、动作示范等时间,课后的复习可弥补学生因为设施设备缺乏,而无法练习的不足。

一、研究回顾

国外微课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 Grew教授在1993年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1]。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了一个主题为 micro lessons的活动,就如何建构微型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重点培训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到2008 年,美国的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概念,他甚至主张把一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课程缩小成60秒,同时提出了关于课程设计的五步方案:挑选课程的核心概念、撰写核心内容的介绍和总结、用信息技术完成1~3分钟的录制、课后设计学生任务单、上传视频可提供教学使用[2]。

从上述分析可得出:国外对微课进行研究的时间比较早,并重视实践意义。但国外关于微课的研究也存在不足,如研究不够统一,说明在国外微课研究中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体系。

我国胡铁生老师曾于2010年率先提出国内较系统的微课概念。201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3]。这个定义确立了微视频是微课核心要素的地位。

以“微课教学应用”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发现:在2012年,相关的文献数量只有2篇,但到了2013年,相关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多,并且研究领域有所扩大,主要集中在微课的概念、制作、应用等。2015 年到现在,关于微课的研究和使用越来越多,但是以“微课在茶艺课程中的应用”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并没有发现相关文献。

根据相关文献检索和阅读,得到三点结论:(1)微课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微课的概念、制作、应用等方面,但基于理论提出教学应用较少;(2)尽管微课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但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3)结合高职茶艺实训课程从设计、开发与应用三方面综合研究的文献还没有。

在此背景下,笔者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是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专业2015级学生,2个班共有78名学生,每班各有39名学生(男女生比例均为16:23),从大一入学成绩和近一年的在校学习情况来看,两个班级学习成绩差距不大,以往也没有学过茶艺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大二学生,其学习特点是:相较于理论讲授式,更喜欢可视化的视听同步、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学能力和意识。在本门课程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职业形象训练和酒店实用礼仪等课程,有一定的服务礼仪常识和基础。通过查看以往班级点名册的记录和三位酒店专业教研室教师点评,15酒店A班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律性等方面略好于15酒店B班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预先制订分析类目,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对有关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文献进行检索和阅读,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评述性观点,得出有关微课设计与应用现状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在课中引入微课”和“在课前引入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比较,总结出两种教学方式的不同点和可用性等。在进行教学应用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来调查茶艺实训课程中微课的应用效果,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掌握教学应用效果。

三、研究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建构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能按照自己的知识建构出新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从教学角度看,教学应注意学生的有意义建构,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4]。

微课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可以依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知识点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微课应用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将要获得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产生联系,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在线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5]。在本研究的应用环节,主要设计了“在课中引入微课”和“在课前引入微课”这两种教学过程,两者均结合了在线学习与课堂面授。在线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课前在线完成相关教学准备活動,课后在线进行巩固和拓展学习;课堂面授主要通过师生研讨、教师示范、学生操练等活动进行体现。

(三)翻转学习

翻转学习是指“学习者从原来在传统课堂里学习显性知识转变为在课堂外通过网络学习显性知识,而在课堂内主要掌握学习方法、进行知识内化,以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知识汇聚、知识建构和知识融合、隐性知识挖掘等高级学习任务”[6]。本研究“在课前引入微课”教学应用环节就是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指定微课或阅读相关材料,获取显性知识;让教师在课内引导学生对微课内容进行剖析,学习自我反思,并对学生的现场演示和疑问进行解答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研究过程

课题组在2015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第三学期进行了为期18周的微课教学研究。A班采用“在课前使用微课”的教学模式;B班采用“在课堂中引入微课”的教学模式。两个班的教学内容和实施进度相同。期末分别对AB两个班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微课应用的教学效果。作为实验前测,第一周用提问的方式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有关课程认知的摸底,实验后测为项目过程性考核的成绩。

“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是茶艺实训课程“常见茶类冲泡”单元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项核心子内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紫砂壶泡茶的作用和乌龙茶茶艺动作用语,掌握乌龙茶冲泡的茶水比;基本学会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的完整流程,能在演示过程中表现出台式乌龙茶行茶礼仪;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的十四个步骤,教学难点是领会所演示动作的内涵和科学性。本次研究选取“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内容作为应用研究案例。

(一)方式一:在课堂中引入微课

1. 教学实施。本次课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渗透在课前和课后两个学习阶段。通过课前观看纪录片,课后进行巩固或查漏补缺,使学生对乌龙茶冲泡有全面的认识,继而产生学习迁移;借助观看微课“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使学生对乌龙茶的冲泡过程和动作内涵有所了解,通过教师在课堂现场演示示范,并及时对相关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地说明解释,使学生在实际操练时加深印象,尽可能动作准确、步骤完整。

按照“课前预习—课堂观摩微课并分析—教师现场示范及小结技巧—学生分组操作练习—汇报答疑互评”的教学步骤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评价。本次教学应用主要通过过程性考核的情况进行评价。参加本次教学应用的B班学生,其中有37名同学参加“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的技能考核,平均得分为14.49分(满分为20分),其中16分以上的同学有20人,答疑情况平均得分7.52分(满分为10分)。

3. 应用效果。“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微课经教学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问卷网向B班的学生发放了“茶艺实训课程中微课教学应用效果调查”,共收回37份,有效率95%。

学生的反馈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课的教学效果。在问及“观看完微课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之后,您认为这一微课对您的学习起到了何种作用?”有62.85%的学生选择了“激发了学习兴趣”选项,51.43%的学生选择了“了解并且掌握了使用紫砂小壶进行乌龙茶冲泡的基本技巧”选项。

在问及“经老师进一步分析微课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之后,您有哪些收获?”有74.28%的学生选择了“掌握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的完整流程”选项。

说明该微课确实激发了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且掌握了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方式二:在课前引入微课

1. 教学实施。本次课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课前微课导学,课中步骤探讨、动作剖析和要点讲解,课后反思和拓展,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借助观看微课“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学生已对乌龙茶的冲泡过程和动作内涵有所了解,通过教师在课堂现场演示示范并及时对相关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地说明解释,使学生加深印象,尽可能动作准确、步骤完整。任务驱动主要安排在课后。通过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漏补缺和巩固,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获得对乌龙茶冲泡的全面认识,继而获得学习迁移和拓展。

按照“课前预习—任务反馈—再次观摩微课并剖析重点动作要点—学生和教师现场示范、小结技巧—学生分组操作练习—汇报答疑互评”的教学步骤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评价。本次教学应用主要采用设计考核方案和答辩题库,以过程性考核的情况进行评价。参加本次教学应用的A班,“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的平均得分为14.79分(满分为20分),其中16分以上的同学有14人,答疑情况平均得分7.28分(满分为10分)。

3. 应用效果。“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经翻转教学应用,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问卷网向A班学生发放了“茶艺实训课程中微课教学应用效果调查”,共收回35份,有效率100%。

问及“你认为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对学习的作用”,有85.71%的学生选择了“很大”和“大”选项。在做个别访谈时,有同学表示,借助微课,通过对动作要领的探索,对易错点、易混淆点的梳理,更加理解茶艺动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同学表示,初次练习时,用手机在旁边播放微课,好像老师在一对一地指导,提升了练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同学在看完微课后,主动和老师交流在家里现有条件下,如何泡乌龙茶更合适,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应用和拓展。从学生的练习和答疑情况反馈,大部分同学达到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三)一个微课两种教学应用的对比

课前任务研讨、课堂剖析动作要领、学生操作练习、汇报答疑互评、课后反思。

剖析微课“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的两种教学应用,两者除了在教学模式上的区别以外,还存有其他教学不同点。

首先,在微课应用方面,方式一的应用是任课老师在课上当堂播放,主要是为解决教学重难点。例如,微课“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完整地演绎了乌龙茶紫砂壶冲泡十四个步骤并进行了充分的动作讲解,对本次课教学重难点进行了分解和突破。方式二的教学应用,教学微课主要发布在网站平台和部分交流软件平台上。学生在課前、课后都可以登录平台观看微课;学生课前观看微课“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是为了唤醒先前习得的常用茶具知识,并预习乌龙茶紫砂壶冲泡的内容;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复习、回顾课上讲解的动作要领和技巧,进行技能巩固,知识深化和拓展。

其次,在辅助资源应用方面,方式一的辅助资源主要是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纪录片。在课前,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观看纪录片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在课后进行拓展思考。例如,在开展“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的教学前,安排学生课前观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乌龙茶主要特征以及常见冲泡方式的感性认识。通过设置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方式二的辅助资源主要是一些专业网站和书籍资源,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解决知识盲点问题。例如,课前学生可以在“中国茶网”等网站查询资料,或者在《茶艺服务实训》等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再者,两种教学应用在教学活动方面的安排较为相近,但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活动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教师侧重现场的示范和讲解,后者教师侧重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纠错和评价。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立足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混合式学习和翻转学习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微课在高职茶艺实训课程的课前预习、新课导学、教授新课、练习巩固等环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在课中引入微课”和“在课前引入微课”的教学应用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1)采用“在课前引入微课”的教学模式,虽安排学生在课前借助平台观看微视频,却无法确保所有学生在课前一定去看,如果学生没有完成这项任务,则其在课中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2)课前供学生观看的内容要与课中的授课内容直接相关。可以是授课内容的背景知识、基础知识或先前知识,也可以是课堂授课内容的引导性问题,而且在授课时首先回顾课前观看的微课,才能为学生的课前、课中学习架设起联系的桥梁。如果课前的微课内容与课中的授课内容无关,容易让学生产生课前观看微课并不重要的错觉,会影响一部分学生观看的积极性。(3)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扎实基础、稳步推进、体系化学习的优势依然不能忽视。(4)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网络环境。如果校园网络不稳定,那么对于学习自主性尚需引导的学生来说,选择再花钱去学习的学生会少之又少。

研究结果表明:微课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为目的而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和策略的教学活动。微课中微视频、导学案、课后反馈等构成部分的价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体现。在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观看率和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前提。本次研究采用的方式一和方式二教学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说明高职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能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对于高职茶艺实训课程来说,运用新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微课的教学应用,实现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更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了茶艺实训微课教学的四点建议:(1)所应用的微课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在设计和制作上要重视情境创设以及内容凝练。微课的形式也需多样化,结合动画技术、视频技术的趣味性互动式的微课视频更受欢迎;微课的内容要贯穿在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使各环节能够前后呼应,紧密相连。(2)将微课发布到专门支持微课教学的在线平台。除了进行习题嵌入、话题研讨还可以进行学习动态追踪等教学活动,实现学习进度公开化,起到表扬、激励、督促、提醒学生的作用。希望网络信息技术能为微课的应用提供更丰富的软件,网络学习监控系统能够协助教师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提示自觉性欠佳的学生。(3)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事先需准备好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次课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中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地预习。如有可能附上任务要求和评分细则,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完成教学准备活动。(4)将微课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但是在微课课堂教学的背后,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既然已经无法躲避这场挑战,那就不如主动出击,趁早学习并具备多媒体设备和软件使用,微课设计和应用,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应用等能力;教师在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仍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最终将新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有机整合,构建优质课堂,让学习更生动和高效,增强课堂吸引力以及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与不足

相较于以往的研究,本次研究的突破在于:立足高职茶艺实训课程,弥补了相关课程微课教学应用的研究不足,对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借鉴。研究同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设计开发以及应用的微课局限于实训操作类型,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的普适性未能得到验证。其次,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设计与开发的微课应用范围小,未能展开多轮行动研究,实施对象也仅限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专业2015级78名学生,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后续研究展望

首先,多开发几种类型的微课,提高微课的多样性,以验证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的普适性。其次,微课的核心本质是面向学习者,需要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基于“学”的视角增强微课教学的交互性设计。最后,拟将茶艺实训微课程移植到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教学应用,并展开多轮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莉,房兴堂. 职业教育微课热背后的冷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5):31-33.

[2] 张洁. 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4] 百度百科网.建构主义理论[EB/OL]. (2017-03-13)[2017-03-20]. http://baike.baidu.com/item/.

[5] 黄荣怀,周跃良,王迎.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6] 郑小军,张霞. 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 路径与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0):42-45.

[7] 张霞. 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4.

[8] 胡铁生. 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微课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