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钊
自2014年以来,PPP作为一种先进的政府投融资管理机制,对促进我国传统的政府投融资理念转变和投融资模式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已经逐步成为各级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但随着PPP的推进,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伪PPP”尤其值得注意。
一些地区把PPP当成万能钥匙,存在一哄而上、“一P就灵”的误区,往往把涉及政府性投资项目、地方财政没能力投资的项目都往PPP的大筐里装。还有部分地区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将PPP债务化,利用基金进行“優先劣后”分配,变相扩大地方债。可以说,这些“伪PPP”隐蔽性强,加大了对地方债的监管难度,同时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影响了PPP的规范推广。
事物的发展总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总有需要坚守的底线,过度追求短期利益最终可能换来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对PPP而言,唯有奠定了规范的根基,才有资格等待其生根发芽后带来的璀璨风景。
何为规范?百姓切实得到了质优价实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切实提高了社会效益供给水平和自身治理之道,企业切实获取了有效竞争手段和生存发展价值。
如何规范?政策制定有的放矢铿锵有力,市场机制灵活配合迸发活力,实操流程环环相扣面面俱到,风险管控运筹帷幄恰到好处。
未来道阻且长,改革仍需攻坚克难。愿我们能够不忘初心,对“伪PPP”坚决说不,规范做PPP,做规范的PPP,让PPP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