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凤
摘要:自古以来,黔江即重视药材资源的功用,反映了黔江人民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在历史时期,人们发现的药用资源通过黔江县地方志得以记录下来。到目前为止,共有5部县志,其中有4部县志对黔江药用资源进行了记载。宜于时代、认识的差异,各部县志的记载并不一致,且有不同的归属。这里,仅依据各方志所载,对黔江药用资源逐一考察,以期反映人们对其药用资源价值的认识。
关键词:黔江;药用资源;县志;钩稽
中图分类号:R2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3-0013-07
黔江山多地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历史悠久,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其中药用资源相当丰富。据1994年版《黔江县志》[1](以下简称《黔江新志》)记载,“境内有野生、家种中药材672个品种”。黔江药用资源一直是黔江外销的重要物资之一,据清光绪年间修《黔江县乡土志》[2](以下简称《乡土志》)记载,土药“城乡零售,每岁约二三百万两。”“运出老郁山一带,每岁约万余两。”地方志乃一地之史,它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一地的建置沿革、历史发展、地理状貌、物产资源、人文发展等。其中,多设有“物产志”一目专门记载当地的物产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药用资源等。到目前为止,黔江有县志5部,分别是咸丰元年(1851)张绍龄修《黔江县志》[3](以下简称《咸丰志》)、同治三年(1864)张锐堂修《续增黔江县志》[4](以下简称《同治志》)、光绪二十年(1894)张九章修《黔江县志》[5](以下简称《光绪志》)、《乡土志》、《黔江新志》。健康长寿乃人之追求,这里,仅以各方志所载,逐一钩稽黔江之药用资源,从此可以了解人们对药用资源的认识、利用和开发情况。
一、黔江药用品种资料的收录
在每一个地区虽然有众多的药用品种,但其产量则是不一致的,有的产量较大,有的产量较小。对于黔江药用资源来说,其情况亦是如此。
(一)产量较大的药用品种
对于黔江的药用资源,黔江县志對之进行了不同情况的记载。特别是《乡土志》运用主产、较多、次多等术语展示了药用资源的情况,有些品种甚至是黔江外销的主要药材;《黔江县志》则通过对药用品种大宗产品产量的记载,体现了黔江产量较大的药用品种。
黄莲,或作黄连,有鸡爪莲、珍珠莲二种。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归入药之属。《黔江新志》载:解放后,还曾引进黄连培植,并在三塘盖、麒麟盖、八面山等高山地区培育成功。1960、1970、1975、1980、1984、1985年的黄连收购量分别为0.15、0.05、16.25、3、9.1、2、2.4吨。
厚朴,又名列朴、重皮(《广雅》)、榛。《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归入药之属;据《乡土志》记载是黔江种植较多的品种;《黔江新志》载:1952、1960、1965、1970、1980、1984、1985年的厚朴收购量分别为1.5、0.25、0.8、11.55、1.1、0.5、0.9吨。
金银花,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云: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大宗品种产量有银花15吨。1960、1965、1975、1980、1984、1985年的金银花收购量分别为5.9、5.1、7.55、8.5、10、1吨。
半夏,俗名三步跳,祛痰。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据《乡土志》记载,半夏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黔江新志》载:1952、1956、1960、1965年的半夏收购量分别为0.75、1、5.85、6.2吨。
天麻,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载:1965、1980、1984、1985年的天麻的收购量分别为0.075、0.265、0.3、0.088吨。
党参,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云:1954年家种培育成功。1957年,培育党参苗10万余株,以濯水、两河等地为主。1952、1956、1980、1984、1985年的党参收购量分别为0.2、0.1、0.4、0.1、1.25吨。
杜仲,又名思仲、思仙,入药用皮。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据《乡土志》记载,杜仲是黔江种植“较多”的药材,还是外销较多的药材品种之一。《黔江新志》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川边季刊调查资料》载杜仲年销量6.3吨。1954年家种培育成功。1957年,自育杜仲苗除满足本县需要外,运销县外10万余株。1960、1980、1984、1985年的杜仲收购量分别为0.1、0.5、5、1.9吨。
麦冬,一名羊韭、禹韭,俗名猫眼睛草。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载,1965、1965、1975年的麦冬收购量分别为0.05、6.15、0.3吨。
白术,1954年外省引种成功。1970年后,白术逐年发展,1977年产200吨,1980年达400吨,并在四川省质量评比中获第二名,列为地区基地县之一。1956、1960、1975、1980、1984、1985年的白术收购量分别为1.7、5.9、55.4、173.8、25、291吨。
白芍,《黔江新志》云:1960、1965、1970、1975、1985年的白芍收购量分别为0.5、0.55、1.2、3.6、0.2吨。
何首乌,一名交藤、地精,有红白二种。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载: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大宗品种产量有何首乌80吨。
天冬,一名万岁藤。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据《乡土志》记载,天冬是黔江种植“较多”的药材,也是黔江药材外销的主要品种之一。《川边季刊调查资料》载天冬年销量14吨。
常山,一名蜀漆、鸡屎草,生呕。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常山柴胡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川边季刊调查资料》常山年销量2.5吨。
防风,性烈。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防风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川边季刊调查资料》防风年销量10吨。
吴茰,俗呼米辣子。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据《乡土志》记载,吴茰是黔江种植“较多”的药材,也是外销较多的药材品种之一。《川边季刊调查资料》载吴茰年销量2.5吨。
忍冬,一名鸳鸯藤、老翁头,俗名金银花。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据《乡土志》记载,忍冬是黔江种植“较多”的药材。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大宗品种产量有鸡血藤50吨。
雷丸,《川边季刊调查资料》载雷丸年销量17吨。
钩钩藤,多钩者佳。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载: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大宗品种产量有钩藤150吨。
续断,《咸丰志》卷三归入药之属;《黔江新志》云: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大宗品种产量有续断80吨。
败酱草、紫菀、泡参、防杞、桔草、狗脊,《黔江新志》云: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大宗品种产量分别为50吨、150吨、30吨、50吨、40吨、20吨。
木通,俗名大通达。《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归入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木通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五加皮,又名金盐。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五加皮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菖蒲,一名尧韭。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菖蒲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车前,即芣苡,俗名虾蟆叶。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车前草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黄精,俗名老虎姜。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黄精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牛漆,一名牛茎、山苋菜。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牛膝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紫苏,别名鸡苏。有红白二种。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紫苏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柴胡,别名地薰。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柴胡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土茯苓,一名土萆薢、草禹余粮、俗呼冷饭粑。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土茯苓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葛根,有赤白二种,浆可澄粉。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据《乡土志》记载,葛根是黔江种植“较多”的药材。
羌活,苗叶如薑。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羌活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菟丝子,俗名无娘藤。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据《乡土志》记载,兔丝子是黔江种植“次多”的药材。
(二)黔江其他药用品种
从黔江方志来看,其他品种的药材在黔江有出产,但产量不是太大。当然,并不排除有些药材产量亦大,只是未曾充分调查罢了。
乌头,或作乌豆、草乌头,有毒。《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归入药之属、《黔江新志》。
木槿皮,古名朝菌,有红白二色。《咸丰志》卷三归入药之属;又《咸丰志》《光绪志》《乡土志》花之属有木槿。
牛蒡子,或作牛膀子,一名鼠粘子、大力子。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蒲公英,一名狗乳草。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泽兰,一名都梁香、孩儿菊、地笋。有红白二种。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益母,一名茺蔚、蓷,有红白二种。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緒志》卷三、《乡土志》、《黔江新志》。
商陆,一名章柳。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
苦参,一名地槐。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茴香,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光绪志》卷三归入菜之属。
升麻,一名周麻。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栀子,俗名黄栀子,有大小二种。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又《咸丰志》《光绪志》卷三及《乡土志》花之属有栀子。
皂角,一名皂荚,有油皂、柴皂、牙皂。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光绪志》卷三木之属。
天花粉,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作花粉。
香附,或作香付,一名侯莎。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知母,一名蚳母、蝭母、荨注。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贯众,或作贯众,一名黑狗脊、草鸱头、凤尾草。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黄蘖,又名黄蘖、黄柏。《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载,1954年黔江还成功培育家种黄柏。
薄荷,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通草,叶似萆麻,心藏白瓤。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光绪志》卷三归入草之属。
水灯草,茎似木贼而小。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葳灵仙,或作威灵仙。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巨胜子,即芝麻、脂麻、胡麻、交麻。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光绪志》卷三归入谷之属。
骨碎补,一名猴姜。悬之空中,不死。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木瓜,一名铁脚梨。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又《咸丰志》蔬之属有木瓜,《光绪志》卷三归入果之属。
女贞子,一名女贞,俗呼白蜡树。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光绪志》归入木之属。
沙参,一名白参、铃儿草,俗名茅鸡腿、毛鸡骽。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茜草,一名茅蒐、茹虑、茹芦,俗名锯锯草。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
射干,一名乌扇、羽翣、蝴蝶花,俗名扁竹叶、豆豉叶。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光绪志》卷三归入花之属。
青蒿,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又《咸丰志》草之属有凤尾蒿,蔬之属有茼蒿。《光绪志》卷三草之属云:“蒿,有青蒿、臭蒿、白蒿。”《乡土志》草之属有蒿。《光绪志》卷三菜之属云:“同蒿,叶细而脆。”“蘩,白蒿也,水边生。”
杏仁、桃仁,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谷精草,一名戴星草、流星草。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夏枯草,一名夕句。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胡桃,俗呼核桃。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光绪志》卷三归入果之属。
桑白皮,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县志》。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苦楝子。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酸枣,一名樲小枣,入药用仁。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老鹰茶,清暑。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佛手柑,以形名,治气痛。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咸丰志》卷三归入蔬之属。
橄榄,一名谏果。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
土角茴,色青。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木椒,子蜡如椒,故名。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枳实,树似橘柑,俗名铁篱笆。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又果之属云:“枳椇,一名木蜜……俗呼拐枣。”《黔江新志》作枳(壳)实。
樗白皮,椿树嫩芽。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荠苨,一名茋尼、杏叶沙参。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土党参,色白。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酉阳直隶州总志》[6]卷十九物产志云:“土党参,出马喇湖等处,蔓生,功同党参,故名。”
女萎,一名萎蕤、玉竹。见于《光緒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紫草,一名紫芙、茈菜、藐。亦入油染烛。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咸丰志》卷三归入货之属。
淫羊藿,一名仙灵脾、千两金、蘘荷,俗呼羊藿。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俗名野棉花。可止瘧。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又《乡土志》禽之属有白头翁。
龙胆草,一名陵游。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细辛,一名少辛,俗名山椒根。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载,1954年黔江培育细辛家种成功。
杜蘅,一名杜葵,俗名马蹄香。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当归,一名山蕲、文无,有蚕头、马尾二种。别有血当归,入血分药用。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蛇床子,一名蛇粟、蛇米。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川芎,一名芎,山芎叶名蘼芜。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藿香,一名兜罗婆香,入药用。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荆芥,或作荆介,一名姜芥、假苏。见于《咸丰志》卷三、《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艾,一名冰台、医草,俗名艾蒿。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又《咸丰志》草之属有艾草。《光绪志》卷三菜之属云:“藙,俗呼艾子。”
旋覆,一名金沸草,俗名滴滴金。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木贼,一名节草,俗名笔壳草、笔筒草。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马鞭草,一名龙牙、凤头草,俗名马鞭鞘。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鸭跖草,俗名竹叶菜。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石斛,一名石蓫、金钗。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
萹蓄,一名扁筑、扁竹、王刍。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覆盆子,俗名乌藨。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蛇莓,一名地莓、蚕母,俗名蛇藨。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地蜈蚣草,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牵牛子,一名草金铃,有黑白二种。黑者名黑丑,白者名白丑。俗名碗口花,亦曰懒姜子。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括搂,一名瓜蒌,根名天瓜粉。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
菝葜,一名铁菱角,俗名金刚藤。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清风藤,一名青藤、寻风藤,俗名寻骨风、荨骨风。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血藤,色赤如血,可疗血疾。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
石苇,一名金星草。叶似柳而长背有黑点,治发背疮。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虎耳草,多生石罅。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佛指甲,形似指甲质极柔脆。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龙牙草,类指甲而瓣细治痢。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山药,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烟草,一名淡巴菰。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
桑寄生,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巴岩香,生屋山及枫树者最佳。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水高梁,或作水高粱,治水疾。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阳雀花,可发乳。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乡土志》、《黔江新志》。
藜芦,一名黎卢、山葱。有黑皮,性毒。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仙桃草,四月採研,酒服治痨损伤。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
天南星,一名虎掌,有毒。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黔江新志》。
大黄,一名将军作泻。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云、《乡土志》、《黔江新志》。
钩吻,一名断肠草、火把草,即野葛,有毒。见于《光绪志》卷三药之属。
葱蒜子,《黔江新志》作药材品种。《咸丰志》归入蔬之属有分葱、火葱、大蒜、小蒜。
龟板,《黔江新志》作药材品种。《咸丰志》归入介之属。《乡土志》归入动物鱼之属。
鳖甲,《黔江新志》作药材品种。《咸丰志》归入介之属。《乡土志》归入动物鱼之属。
土鳖,《光绪志》云:土鳖,生灰壤中,俗呼地罗汉,治跌损。《黔江新志》亦为药。《乡土志》归入动物虫之属。
赤小豆,辟疫。《黔江新志》作药用品种。《咸丰志》归入菽之属;《光绪志》归入豆之属。
莱菔子,一名葖、芦菔、莱菔,俗名萝卜。《黔江新志》作药用品种。《咸丰志》归入蔬之属。
韭子,《黔江新志》作药材品种。《咸丰志》归入蔬之属。
芫荽,《黔江新志》作药材品种。《咸丰志》归入蔬之属。
白果,即银杏,一名平仲,俗呼白果。《黔江新志》作药用品种。《咸丰志》归入蔬之属作白菓。《光绪志》归入果之属。
桑椹,有数种,惟蚕桑椹味佳。《黔江新志》作药用品种。《光绪志》归入果之属。
莲子,俗呼莲米。《黔江新志》作药用品种。《光绪志》归入果之属。
金樱子,似刺梨子而实较长。《黔江新志》作药用品种。《光绪志》归入果之属。
辛夷,一名木笔,有两种。《黔江新志》作药用品种。《光绪志》《乡土志》归入花之属。
夜合欢,或作夜合,一名青棠花。《黔江新志》作药用品种。《光绪志》、《乡土志》归入花之属。
赤芍,《黔江新志》作药用品种有赤芍。《咸丰志》、《乡土志》归入花之属作芍药。
鸡冠花,《黔江新志》作药材品种。《咸丰志》《光绪志》《乡土志》归入花之属。
菊花,《黔江新志》作药材品种。《咸丰志》归入花之属有黄菊、白菊、紫菊、六月菊、朱砂菊、粉仙蝶菊、醉陶菊、旧朝衣菊、鹅毛菊、热水菊、虎皮菊。《光绪志》花之属云:菊花,种类最多。
通草,《黔江新志》作药材品种。《咸丰志》归入草之属。
蓖麻,《黔江新志》作药材品种。《光绪志》草之属云:萆麻,一作蓖麻,子可压油,入药。《乡土志》归入动物草之属有萆麻。
生地,1954年外省引种成功。
白芷,20世纪50年代自省外引种。
虎膠豹膠,《乡土志》动物制造云:取虎豹肋骨,敖以治疾。
獐麝,《乡土志》动物制造云:多用以和药,不常有。
蜥蜴,《光绪志》鳞介之属云:一名守宫,一名蛇医,俗呼壁虎,其溺,有毒,误食之,能化入骨。
沙俘,一名土蛹、甘露子、俘郁,俗名地牯牛。《光绪志》鳞介之属云:俗呼地牯牛,治脱肚病。又云:地蚕,一名甘露子,俗呼地牯牛。
蠏,《光绪志》鳞介之属云:有黑红二种,红者治损伤。
豪猪,《光绪志》禽之属云:一名猬,身有刺,能射人,治胃疾。
洛神珠,《光绪志》草之属云:即红姑娘,一名王母珠,本草之苦蒧也,俗呼天泡子,治虫牙。
酸浆,《光绪志》草之属云:俗呼酸黄瓜,草治损伤。
荨麻,《光绪志》草之属云:俗呼蠚麻,有二种,红者入药。
水竹,《光绪志》竹之属云:质柔,可织细席,沥入药品。
倍子树,《咸丰志》貨之属有棓子。《光绪志》木之属云:“即蚊蚧,一名兰肤子,俗作棓子,其子生叶,上背而不见树似漆叶似酸枣,上多沤泡,有七棓五棓二种,七棓子又名角棓,以五月採五棓子,以七月採二种,俱有花有子可用而七棓子较贵五棓子入药。”
香桂,《光绪志》木之属云:皮可入药,木性易蛀。
杉,《光绪志》木之属云:俗呼沙,有二种,其嫩芽治蜈蚣咬伤。
樟,《光绪志》木之属云:楠之别种,有香气,俗呼香樟。
枫,《光绪志》木之属云:俗呼枫香木,有风气久近病人。
梦花,《光绪志》花之属云:正月开,北曰探春,根疗瘈狗毒。
朱砂,《光绪志》古有今无者有朱砂。
蜈蚣,《咸丰志》货之属有蜈蚣。《乡土志》动物虫之属有蜈蚣。
穿山甲,《咸丰志》货之属有穿山甲。《乡土志》动物鱼之属有穿山甲。
乌梅、鹤虱、花椒、薏苡、地骨皮、乌药、百合、牵牛、藁本、密蒙花、瓜蒌、蓖麻、澄茄、前胡、萆薢、南星、吴茱萸、王不留行、赤芍、白芨、防巳、苦練子、槐实、枳梖子、火麻仁,见于《咸丰志》卷三药之属。
蛇蜕、蝉蜕、地龙、姜虫、蜂蜜、扁豆、仙桃叶、姜孅白、川椒、白合、兜苓、枇杷叶、丹皮,见于《黔江新志》。
二、黔江药用品种资源的相关分析
上面虽然是对黔江药用资源收录情况的简单考察,但借助这种考察,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之结论。
第一,黔江乃长寿之地,历史上不乏长寿老人,如大成政权丞相范长生寿高百龄,《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7]中就收录有《清诰授奉直大夫百龄上寿五世同堂陶公洪福号锡畴老大人墓志铭》。据《咸丰志》卷三《耆寿》载,杨政寿103岁,曾宗鲁寿104岁,李文凝寿102岁,龚氏96岁(健在)、白氏98岁(健在)。据《光绪志》卷四《耆寿》记载,年过百岁的有杨政(103岁)、曾宗鲁(104岁)、李文凝(102岁)、陶洪禄(100岁)、陶洪福(105岁);年过90岁的有朱校(90岁)、庄世顺(90岁)、屈松年(91岁)、黎逢清(93岁)、殷隆富(91岁)、王世麟(94岁)、黄朝盈(92岁)、金纯士(97岁)、张应遂(95岁)、龚绍文(91岁)、刘正先(96岁)、彭正兴(91岁)、蒋辉国(91岁);年过80岁的有段正己(84岁)、朱文福(85岁)、况禹贤(82岁)、李心简(84岁)、田玉贵(84岁)、尚传诗(82岁)、李秀松(81岁)、曾开仕(82岁)、李树堂(83岁)、李天禄(80岁)、何玉春(84岁)、陈金锡(86岁)、王贵(88岁)、孙高魁(88岁)、吴在田(86岁)、李庆藩(81岁)、张克纯(82岁)、潘应久(88岁)……诚然,长寿有多方面的因素,但长寿与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殆无疑议。黔江药用资源至为丰富,很早就对之进行开发利用,如丹砂的开采,甚至这种开采还影响到黔江的行政设置问题。黔江,东汉年间最早设县,县名丹兴,意为以丹而兴。因之,黔江作为长寿之地,可谓是渊源有自,正充分反映了黔江人民对药用资源的高度重视,体现了黔江人民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第二,上述对黔江药用资源的收录情况主要的时间段是清代以来直到当代。由于受到时代局限和认识水平的影响,5部县志对黔江药用资源的收录并不一致,不仅数量有差异,而且品种、品名亦各有不同,有的甚至将其归入花之属、果之属等不同的属类。如黄连、金银花等本为黔江主要药材资源,但《乡土志》不载;又如雷丸,《咸丰志》《光绪志》《乡土志》均不见记载;又如茴香,《咸丰志》将其归入要之属,而《光绪志》将其归入菜之属。这些情况的出现,或许与人们的认识有关,或许与资源的变异有关,或许与其功能变化相关。如在《乡土志》中丹砂就成了“古有今无者”。
第三,从县志的收录情况看,虽然黔江药用资源丰富,但主要的药用资源是:黄连、厚朴、金银花、半夏、天麻、党参、杜仲、麦冬、白术、白芍、何首乌、天冬、常山、防风、吴萸、忍冬、雷丸、钩钩藤、续断、木通、五加皮、菖蒲、车前、黄精、牛漆、紫苏、柴胡、土茯苓、葛根、羌活、菟丝子等。在《乡土志》中,所用的术语界定是“较多”、“次多”。据此,黔江发展医药种植业似可从这些医药品种着力,推动黔江生态产业的发展。
第四,由于黔江药用资源丰富,品种众多,产量较大,因之,很多药用资源就成为重要的外销物资,如杜仲、天冬等。这对于活跃地方经济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还曾进行普查与收购,避免药用资源的耗费,体现出國家对民族地区的高度关注。
第五,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手段的迅猛发展、人们认识的发展和深化,许多以前未被认定为药用资源的动物、植物、矿产等有可能转化为药用资源。如渝东南地区(包括黔江)的青蒿,其重要功能的发现、其重大价值的开发就主要是在当代。
注 释:
[1] 四川省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黔江县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2] 重庆市黔江区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编:《黔江清代四志·黔江县乡土志(光绪末年)》,广陵书社,2013年。
[3] 重庆市黔江区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编:《黔江清代四志·黔江县志(咸丰)》,广陵书社,2013年。
[4] 重庆市黔江区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编:《黔江清代四志·续增黔江县志(同治)》,广陵书社,2013年。
[5] 重庆市黔江区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编:《黔江清代四志·黔江县志(光绪)》,广陵书社,2013年。
[6] (清)冯世瀛、(清)冉崇文等编纂,酉阳自治县档案局整理:《酉阳直隶州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
[7] 张玉林:《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内部资料,2006年。
责任编辑:杨军会
文字校对:蒋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