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萍
摘 要:在我国现代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就是小学语文。小学语文的学习是有必要性的,想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必须要以语文课程为基础,这样才能独立的进行其他的学习,而在小学课程的学习中,阅读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阅读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一个层次,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在对小学语文阅读的课程研究上大多数的语文研究学者从没有停止过对其研究的脚步。为了可以真正的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本文简单的分析了我国现今小学生学习阅读的情况,通过了解学生们学习的特点与能力,提出了几点可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中高年级语文;小学阅读;提升效率;方法策略
语文的各项学习内容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力大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也与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对外界的见识多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使他们在阅读中领悟的感情得到升华,还可以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有一种很强烈的语感。提升这种能力可以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鉴赏文学作品,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另一方面还可以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
一、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现状分析
(1)教师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阅读 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将自己备课时已经融入的感情和理解提前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讲课方式使得学生失去了第一阅读,对文章没有自己最初的见解,而是在理解之前就已经加入了老师的想法,这未免会使学生自认为已经读懂文章内涵,导致对文章的阅读、欣赏、品味都没有做到位,只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显而易见与新课程改革是不符的,虽然看起来课程进展很顺利,但是实际上就是学生跟着老师走,并没有自己主动去阅读、去思考。
(2)教师没有体现出“读”,都是以讲带读 按照教学规定中的条例,一节阅读课上学生们的阅读时间是要不少于十分钟的。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分钟,却并没有几个老师可以做到,大多数老师都觉得给学生们阅读时间是没用的,属于浪费时间。受到现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做得最多的就是文章分析和语句训练,已经听不到所谓的朗朗读书声了,即便有时有读书的机会多数也是在普通话比较标准的学生中。长久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但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降低,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理解能力。
(3)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自主性 根据对长时间教学模式的了解可知,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加快教学进度,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注意学生的自主性。老师讲课的流程无非就是手中拿着教科书,首先介紹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简介,然后将文章的大体段落分层写出来,对段落的大意进行讲解,最后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一节课结束后老师只是生硬的将文章进行解读,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去了解去记忆。而并不是学生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这样的情况不仅限制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改善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方法策略
(1)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每个孩子都抵抗不了故事的诱惑,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例如在阅读的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给同学听,这样既可以把同学们听故事的兴趣调动起来,又可以让不善言辞的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学生们也会被故事所吸引,老师就要趁热打铁对讲故事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引导学生们一起讨论理解这个故事,也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同学们推荐讲故事同学获得故事的来源,引导学生回家后多看书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这样学生就会由对故事的喜爱去翻阅故事书,就会得到更多的知识,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2)老师要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 教师要将“浏览型阅读”、“精读”、“咀嚼式读书”等方式多传授于学生。做到这几点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也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得到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习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让学生自主的领略到更多学习的规律。用阅读的学习促进写作、又以写作的积累提高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①浏览型阅读 在阅读中浏览型阅读就是要用较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这就要求阅读人在此过程中既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又有可以快速获取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而小学生还做不到这样,他们阅读能力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做到一目十行,也不能精准的把握住文章大意,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主题内容的把控能力。②精读 精读与浏览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还要着重的对某些片段与细节进行精读,完整的理解它的意思,这也是阅读中存在的一种能力。精读既可以帮助阅读人对文章有更深层的把握,又可以提高对文章字句品读的能力。
三、多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抓住閱读重点和要求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抓重点阅读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阅读方式。每篇文章的课后都有思考习题,老师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进行阅读,并在思考题中找出文章的重点训练要点、难点设计。当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时,也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阅读和训练 阅读学习中,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但是学生的自主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学习中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用自己的能力使阅读得到升华。
(3)分组讨论和交流 在分组讨论和交流中,同学之间不同的想法相互交流碰撞,让他们之间擦出火花,得到新的理解。新课标中就是这样规定的,用这种方式将多个人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让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对于一篇文章的不同见解,通过分享得到更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河源市源城区东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