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这是《周易》中的大智慧,也是领导工作的大智慧。就领导本质而言,领导不应是越来越复杂,而要越来越简约:要少领多导,先领后导;要少激多励,先激后励;要少管多理,先理后管;要少决多策,先策后决。简约的领导观下,管理中的难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少领多导,先领后导
“领导”一词的“领”与“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既有独立的内涵,又有互相包容的外延。领导工作是丰富多彩极具魅力的,它有着内在的优美和谐的韵律和节奏。有的时候要“领”,要激昂,要领唱;有的时候要“导”,要舒缓,要伴奏。领导者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景或领或导,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领”和“导”在中国文化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领”是带领、率领,是领方向、领目标和领路径。“导”是引导、辅导、督导、教导之导。“领”一定要在组织成员的前边,而“导”可以在组织成员的前边,也可以在组织成员的旁边或者后边,更多的时候则在组织成员的中间。
好的领导者善于与下属和追随者一起共享领导。领导者不仅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带头作用,而且起到一种辅导作用和督导作用,引导和促使组织成员有能力并有意愿与领导者一道前行,去创造和实现组织的共同愿景(见图1)。
领导中的“领”和“导”两种行为关系,可以用以下四句话进行概括:先领后导,少领多导,又领又导,重点在导。
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先领后导,少领多导。追随者的觉悟低、能力低,就需要领导者多领、多示范、多推动;追随者的觉悟高、能力高,就要求领导者少领、少干预、少指手画脚。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显著提高,工作的能力和个人的素质普遍提高,所以,顺应这种趋势,就应该少领多导。少领导就是简约领导力的主要体现。
领导的“领”有四层含义:一是领方向,二是领团队,三是领要“明”,用清晰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去激励追随者的兴趣,四是领要“刚”,要具有权威和号召力,对团队要能有呼有应,甚至一呼百应。
现在组织成员的觉悟和能力都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刚性的“领”的方面要越来越少,从而转变到对追随者的柔性的“导”的方面来。美丽的言辞能够打动人心,但在领导活动中真正能打动追随者的是具体的行动,是领导者的行动。领导作用的关键是行动,是领导者的领先行动。领导者先行了,做到了,追随者就有紧迫感,就会赶快行动,就会照着领导者的样子去行动。
少激多励,先激后励
什么是激励?还是四句话:先“激”后“励”,少“激”多“励”,以“励”促“激”,重点在“励”。
先“激”后“励”是激励的程序。“激”在下属的行为之前,给他激发,让他喜欢干、愿意干;“励”在下属的行为之后,经过评估,发现他的行为多符合领导意图,符合决策目标,就及时对之鼓励、奖励。
少“激”多“励”是激励的艺术。下属的能力越强,越不要多“激”而是应该多“励”。“激”是以领导者为中心的传统领导,“励”则是以追随者为中心的现代领导即简约领导。
以“励”促“激”是领导激励的机智。及时奖励、鼓励他过去的正确行为,就能激发他在未来延续并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
重点在“励”是说激励的重点在“励”不在“激”。
毛泽东主席多次对比评价刘邦和项羽,不像文人雅士吟诵“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是对刘邦倍加赞扬肯定,对项羽则是批评嘲讽。毛泽东认为,刘邦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因为他决策对头,用人得当,尤其是对部下善于激励。刘邦本人也说自己打天下、坐天下一靠“奖”,二靠“赏”,三靠“封”,四靠“用”。这些手段全是激励的范畴。
项羽的失败恰恰在于自己能干,蛮干,是谓“匹夫之勇”。韩信愿在项羽手下,在韩信眼里,项羽无比爱护属下的将士,但一輪到对他们的功绩赏赐时则迟疑不决、万分吝啬,即使是非授不可的印章也在自己的口袋里摸来摸去。韩信经过萧何再三举荐,一到刘邦手下就被任命为汉大将军,此后,韩信攻城拔寨,被封为齐王。可以说,大半江山都是韩信为刘邦打出来的。
少管多理,先理后管
“领导”和“管理”作为现代组织实践中的两大基本活动,他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差异,又有难分难舍的互补关系。
管理是关注秩序、关注效率的,主要考虑如何多快好省地把事情做好。管理依赖技术,崇尚科学。领导是关注目的、关注价值的,主要考虑如何培养人、影响人。领导以人为本,崇尚艺术。正如前述有关领与导的四个关系,今日,管与理的关系和趋势也可用下面四句话来概括:先理后管,少理多管,又理又管,重点在理。
先理后管。管理是先跟下属讲道理,下属听进去就要少管或不管;下属不听就要快管甚至严管。
多理少管。管是刚性的,权威的;理是柔性的,诉诸情感和心理的。管理当然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但21世纪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大趋势只能是多理少管。
又理又管。管理中的“理”与“管”两种方式都是实现管理的效率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在管理工作中是很必要的,都是不可或缺的。那么,究竟何时、何处、以何方式去运用它们于具体的、特定的管理实践活动中,则只能相机而动。辩证法在这里又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点在理。管理的理与管不是半斤八两,而是要突出“理”这个重点。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点是理不是管。理是道理之理,是条理之理,是伦理之理,是治理之理(见图2)。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领导存在于管理之中;另一方面,领导又超越于管理之上。为什么说领导存在于管理之中呢?因为传统的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个方面的职能。很显然,领导就是其中的一个职能、一个方面。为什么我们又说领导超越于管理之上呢?首先,领导的作用是贯穿于其他三个职能的,是统领其他三个职能的。其次,管理重做事,领导重用人,很显然,只有把人用好,才能把事做好,人重于事,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最后,领导已经从管理中心逐步分化出来、独立出来,并进一步把管理纳入自己的范畴。
少决多策,先策后决
如果说领导是激励,那么,管理就是决策。简约的领导重在激励,简约的管理则重在决策。
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策与决是两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策”,是“出主意”;第二阶段是“决”,是“选主意”。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领导决策的程序、特点和重点,即先“策”后“决”,多“策”少“决”,又“策”又“决”,重点在“决”。
先“策”后“决”是领导决策的程序。先“出主意”,领导者、追随者包括专家学者都可以“出主意”,都可以参与“策”;后“选主意”,只能由领导者来“选主意”,来“决”。
多“策”少“决”是领导决策的特点。多“策”就是民主,就是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少“决”就是集中,就是简约。如果领导少做决定,少做决策,一旦做出决定,下级便会雷厉风行,自觉执行。
又“策”又“决”是领导决策的角色。作为一名普通的领导者,面对上级他的职责是“策”,面对下级他的职责是“决”。又“策”又“决”的另一层含义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不同。领导者的角色既要“策”,又要“决”,又“策”又“决”,而追随者的角色只能“策”,不能“决”。
重点在“决”显然是领导者决策的重点,是简约领导的又一体现。在科学发展的今天,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不是处处去“策”,而是转变职能,慎重去“决”,只对少数重大的事项去“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