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河北来华留学工作

2017-05-30 06:16赵梅赏穆瑞锋苗林
科技风 2017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SWOT分析

赵梅赏 穆瑞锋 苗林

摘 要:近年来,河北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较快,但在规模上与京津差距显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来华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河北来华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京津做了对比,提出如何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推进河北来华留学工作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SWOT分析;河北来华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来华留学工作发展迅速,201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44.2万多人,比2012年增长了35%,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来华留学工作提出了“继续扩大规模,不断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的要求。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来华留学生规模要达到50万,其中学历生达到15万”。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大力发展来华留学事业已经形成共识。

一、河北与京津来华留学现状比较

北京无论从留学生规模还是从留学生培养层次上都稳居全国第1名,天津多年来保持在第3-5名,河北约为第20名。2016年,北京接收留学生77,234人,约占全国的17.5%,天津26,564人,约占6%,而同期河北约占1-2%。

2014年我国接受留学生达到或超过500人的院校共计190所,北京29所,天津12所,河北2所。2014年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人数北京第1名,天津第6名,河北第23名。

数据显示,六年来,北京、天津在规模上依旧位居全国前列,北京虽然人数增加了,但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在下降,天津人数和比例都相对平稳,河北2006年来华留学人數为1116人,2010年为2573人,2015年为5393人,这三年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分别为0.69%,0.97%,1.38%,数量和比例一直在增加,近六年年增长率平均值高于京津,但规模在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京津差距显著。在学历生比例上,河北较京津高,短期项目的活跃度相对较低,在学历生中本科生占主体,比例高于京津,但学历生中研究生比例低于京津。

据对京津冀高校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三地高校在来华留学发展战略的制定比例上分别为87.5%、66.7%、61.9%,表明京津高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高于河北。对全国140所高校的调查发现,34.2%的高校所在省份已经建立国际化资源共享平台,但其中60.4%的高校认为共享平台未能正常发挥作用。

二、河北来华留学教育的SWOT分析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提出了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主要关注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关对策。

(一)优势

1)经济发展优势。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事实表明,经济发达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条件。2016年河北GDP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在中国内地各省市排名第8位。

2)文化底蕴深厚。20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张家口泥河湾生活,5000多年前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合符,中华文明就此开启。有扁鹊、祖冲之、关汉卿等历史名人。

3)社会稳定,人民友好。河北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治安状况良好,生活成本较低,历来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20多个国家的50多个省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4)语言优势。汉语是我国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8.2%。河北地处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区,普通话水平位居前列,为汉语学习提供了便利。

5)环绕京津,交通便利,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

(二)劣势

1)河北高等教育基础差,底子薄。据几个较权威排名榜,全国前100名的高校河北仅有1-2所,211高校只有一所,没有985院校。

2)思想观念不够开放。一些高校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办学理念陈旧,没有把来华留学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战略。

3)重管理、轻服务,部分留管干部缺乏国际视野,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都有待提高。

4)留学品牌项目少,各高校在来华留学事业发展上处于单打独斗阶段,与发达省份相比缺乏竞争力。

5)雾霾严重,空气质量差。高校较为集中的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常常在全国倒数前十名,Pm2.5值屡有爆表,留学生对此常有怨言。

(三)机遇

1)国家对来华留学工作的重视。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了“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河北制定了相应政策,要求各高校要狠抓来冀留学工作,留学生人数将被纳入高校评估参考因素,鼓励高校设立校级留学生奖学金。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推进河北来华留学工作提供了机遇。2014年12月,以“京津冀地区来华留学生教育协同发展”为主题的“来华留学论坛”在天津召开,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表示将专门立项并拨专款支持京津冀来华留学工作。2015年7月,京津冀三地留学生管理学会签署了《京津冀来华留学生教育协同发展宣言》,旨在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来华留学生教育互利共赢,并为创新国内区域间合作模式提供优秀范例。

(四)威胁

1)欧美国家留学服务体系发展成熟,仍是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对来华留学教育形成竞争。

2)一些国家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3)各省份越来越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些省份发展迅速。

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三年以来,各方面成效显著。在教育方面,已经签署了21项教育合作协议,实施了30余个合作项目,组建了4个高等教育联盟。

2017年2月,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召开,发布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几年有望实现三地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这就为河北的来华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这一背景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定期组织京津冀高校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进行研讨,切实转变观念,把来华留学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战略,利用好来华留学教育这一实现高校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更好地引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二)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拓宽来冀留学招生渠道,提高河北来华留学服务水平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三地经济文化越来越密切。借助京津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借助商贸合作、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河北,讲好河北故事,提高河北的国际知名度,带动来冀留学产业链的形成。京津两地来华留学教育体系较为成熟,河北可以通过留学生管理干部挂职交流等形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留学生专业服务团队,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从而提高留学生满意度。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京津冀留学生管理学会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共同组织三地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建立1+1+1合作伙伴模式,即三地各一所院校在相同专业或预科与专业衔接等方面开展实质性项目合作;再如发挥各自优势建设中国文化体验基地,供三地留学生共用,共同举办文体比赛,共同举办对外宣传活动等。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形成几个经典的固定项目,既能活跃京津冀三地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达到合作共赢,又能扩大河北的国际影响,树立河北良好的国际形象。

(四)建设京津冀国际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三地资源,共同提高来华留学生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际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应设立机构、配备人员和相关设备,各高校应设立专人作为联络人,切实让京津冀高校可以共享留学生精品课程、教学名师、远程网络教学技术支持系统、优秀毕业生就业信息等,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

办学质量与特色是保持来华留学教育品牌的生命线,河北高校应重点借鉴京津两地留学生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采取品牌形象战略,注重挖掘、强化优势学科,在充分利用好西医、汉语等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打造更多专业的留学生教育特色品牌。

综上所述,河北来华留学教育存在各种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存,发展潜力较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立足三地的来华留学教育特色和需求,以差异发展和交流合作促共荣,推动河北来华留学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栾凤池.来华留学教育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2]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2010-2014.

[3] 徐莉,王慧.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问题现状与对策——以河北省高校国外留学生教育情况调查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研究专项)“京津冀一体化形势下的河北省来华留学工作发展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ZX201614)

作者简介:

赵梅赏(1973-),女,河北安平人,硕士,副教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與留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穆瑞锋(1986-),女,山西临汾人,硕士,讲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留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苗林(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留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SWOT分析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