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初
象形取意是紫砂造型艺术常用的一种方法,艺术源于生活,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其灵感皆从生活中来。作者在生活中发现了美的事物,通过提炼、取舍等方法,可以画成画,也可以制成雕塑,紫砂壶中的塑器就是用雕塑的形式创作的。如紫砂壶始创期的“印包方壶”、“龙凤印包壶”,都是借鉴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包袱”的样式创作而成的,构思巧妙,壶的形态刚柔兼备,“包袱壶”下部为四方形,充满阳刚之气,而上部的包袱结则刻画出绸布的柔美婉转,各种形态不一的曲线组成了绸布的褶裥,纹饰松紧适度,线条婉转流畅,在柔中又体现出线面的挺括,这种绸布纹饰充分体现了陶艺人高超的造型概括能力。“龙凤印包壶”为已故上海著名画家唐云先生收藏,是唐云先生最得意的收藏品之一。
杨永善先生在《说陶论艺》一书中论述到:“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其长处在于能借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形态和人为的各种器物形态和样式的启发,发挥想象、发展构思,创造有别于原型的优美的陶器造型,甚至比原型更为美好、更为动人,更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要想创作一件造型与众不同的紫砂壶,必须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关心周围的事物,开扩眼界、增加见识、不拘一格,在一般人不容易发现的题材中去寻求创作的着眼点。
“箭鞘壶”(见图1)的灵感来自于雅典奥运会女子射箭比赛,女选手挂在腰间的箭鞘上宽下窄、造型简练、样式优美,衬托出她们的飒爽英姿。箭鞘,又名箭箙,是用竹木或兽皮做成的盛箭器。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黄家洞》中这样描述箭鞘:“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箭鞘)。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溪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岳自杀容州槎。”黄家洞在广西右江一带,全诗描绘了一幅当地的少数民族利用弓箭这一武器,自卫反击,抗击官兵暴行的情景:“穿着少数民族五彩服装,手挽四尺硬弓,挥黑旗,擂铜鼓,高声呼叫,插满了箭的箭箙(箭鞘)在他们的腰间急速晃动,箭矢如飞,射得官兵大败而归,只能在容州杀害无故的老百姓以泄愤。李贺在诗中大加赞赏我国少数民族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并把射箭取胜的情景描绘得有声有色。”
箭鞘的梯形形态很适合用作紫砂壶的造型,制作者在设计“箭鞘壶”时从实用性考虑,为求器型的稳固,采用了倒置的箭鞘形态,把壶体设计成六方形,嘴、把、钮皆为六棱形,以求器型的协调和谐。六方盖,盖面饰有六方形的饰片,壶钮镶接在饰片上,六方形的壶颈作为壶盖与壶体的过渡,使之上下气脉贯通。
“箭鞘壶”为全手工制作,“箭鞘”与“见巧”谐音,故在壶体总体的线面过渡上都制作精巧挺括。方器在制作时每一根线都需要精心打造,达到直、挺、匀、净的要求,绝不能有拖泥带水、凹凸不匀的地方,使人一接触到这种线型,就感到心情舒畅。块面的镶接、口盖的衔接、装饰面的精加工等,都必须认真对待。方壶壶面的精加工,是一件方器合格的关键,方器的面在烧成时会受热而内凹,成为缺陷,既不美观,手感也不舒适,要使块面挺括,必须在进行块面的镶接之前,就要使每个四方(或六方)的面都有一个微微上凸的坡度,这个坡度必须适当掌握,坡度过大,烧成后块面凸起,也不美观,又因为各种矿泥的收缩率也不同,这个微曲面的“度”必须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来解决。制作这个微曲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虚砣来虚出这个微曲面,另一种技术熟练的手工艺人可用手工来制作出这个微曲面。只有这个微曲面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能使方壶的面在烧成后平整挺括。
“箭鞘壶”的壶身、嘴、把、盖、钮的各个面,虽然面积大小不等,形态也各自不同,经过陶艺人的巧思和精心制作,都达到了平整挺括的要求,由于线面接合的相互协调,凸现了壶的精神风貌,稳重、简朴、端庄、大方,钮的圆孔和把的耳孔相映成趣。
中國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认为:“紫砂壶艺是实用工艺美术产品之一,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实用品和装饰品,要求产品的气质要美,因为壶艺产品是为生活服务的,这就要求做到美与实用相结合。”“箭鞘壶”的设计制作,艺术上的取舍,都是从“美与实用相结合”来考虑的,既把壶制作得挺拔轩昂,又因箭鞘形的倒置而显得端庄、稳重,其内在的气质当能得到壶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