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国铨 林俊杰 郑菲菲
摘 要:该文对福建省茶农进行实际调查,构建了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的意愿程度评价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茶农对服务规模化的参与意愿受到茶叶田间管理、茶叶加工制造服务、茶叶检测服务、茶叶物流服务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茶产业服务规模化采取的措施,主要包含:提高茶农人员素质,培养核心茶产业经营主体;抓住关键环节,解决茶产业服务规模化的重点难题;加大茶产业平台的支撑,建设茶产业服务规模化体系。
关键词:茶产业;服务规模化;参与意愿
中图分类号:F320.1;F7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5-0061-05
Abstract: Based on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on tea farmers in Fujian Province,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willingness of tea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argescale service was selec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tea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argescale service was influenced by the field management of tea leaves, tea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s, tea detection service, tea logistics service, and so on. Th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largescale service quality of tea industry were proposed, which mainly included: to improve tea farmers quality and cultivate the core management body of tea industry, to emphasize the key point and solve the key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largescale service of tea industry,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of the tea industry platform and build a system of tea industry largescale service.
Key words: tea industry; largescale service; 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隨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体制远远地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在我国农村会议中曾提出种地难的紧迫,农户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与高效规模集约的发展方式差距较大,2007年国务院曾针对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如何构建相关社会化的服务体系[1],目前我国在农业方面存在着小规模且分散比较明显的情况,如何实现农地方面的规模服务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2014年以来山东省率先提出了在适度规模的情况下提供适度服务的新思路,促进了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2]。服务规模意味着开展托管模式,依托相关专业公司,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而茶业作为福建省的重点发展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近几年茶产业面临劳动成本上升、一家一户生产模式无法利用好大规模机械等问题,阻碍了福建茶产业规模化的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深入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加强茶产业服务规模发展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福建省茶产业的服务规模程度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在农业土地规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中,陈锡文[3]认为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能体现出农业的生产服务情况,其生产服务的程度是重要内容,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刘强[4]则是从农户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生产性服务产业从金融、保险、技术、销售等环节对农户的服务规模化有促进作用。姜松[5]实证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程度。夏蓓[6]通过定量分析对农户在规模经营方面的信贷服务供需状况进行分析。蒲娟[7]对棉区在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因素方面,从农户种植的规模程度采取定量方法进行分析。高湘媛等[8]认为我国在农业方面要构建社会化服务应当从主体、体系及机制方面来进行。刘璐[9]根据现代社会化服务存在着分散经营导致的问题,从服务体系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综上可知,茶产业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特别是在服务规模程度层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本文对福建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的意愿程度入手,了解茶产业服务规模化的各个环节,构建相关评价体系,并给出建议,有助于解决茶产业的经营模式的发展。
2 评价对象和数据的选取
以安溪、武夷山及宁德等3个地区作为调研区域。为了使样本数据更具代表性,共发出问卷530份,收回问卷510份。本研究所分析的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的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茶叶田间管理、茶叶加工制造服务、茶叶检测服务、茶叶物流服务等五个方面,确定了福建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的意愿的指标体系。
首先,本研究针对茶农的个体特征进行分析。在510份被调研者中,茶农男性占比达到75.8%,女性占比为24.2%。样本中年龄介于35~45岁之间的比较多,达到67.2%。文化教育程度以初高中毕业居多。家庭中涉茶劳动人数一般介于3~5人,达到占比75.4%。茶农拥有的茶园面积一般是在0.667~1.33 hm2之间。
考虑本研究的目标,孔祥智[10]曾提出农业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主要在产前、产中及产后方面提供多元化和全面的服务;姜松[5]曾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进行外包机制的服务,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主要是基于灌溉耕地、病虫害防治、购买服务等环节对规模经营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基于数据的可获性因素,针对福建茶产业专门机构的茶叶田间管理即病虫害防治程度、茶叶生产质量、物流服务水平等方面所需要的规模服务和特征,选取了茶农田间生态防控程度X1、茶树栽培情况X2、茶园土壤改造X3、茶园施肥程度X4、专业公司田间管理服务费用X5等5个指标作为茶叶田间管理的变量;针对茶叶加工制造服务,则是采取了茶叶采摘技术水平X6、茶农毛茶加工水平X7、茶农制茶成本X8、专业公司制造加工设备X9、专业公司加工制造服务费用X10等5个指标;针对茶叶检测服务,则是采取了制茶检测水平X11、茶叶质量鉴别能力X12、茶叶拼接能力X13、专业公司检测设备X14、专业公司检测服务费用X15等5个指标;而茶叶物流服务方面则是从茶农物流费用X16、第三方物流服务程度X17、完善的物流体系X18、专业公司物流费用X19等4个指标,共计19个解释变量(表1)。
3 实证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又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本文针对服务规模化参与意愿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经KMO检验,其值达到0.5以上,可进行主成分分析。因涉及到变量较多,故进行相关的主成分分析,得到如下的贡献率和特征根(表2),其中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74.04%>74%,可以用来解释服务规模化。
由表3可知,主成分因子1中茶园土壤改造、茶叶采摘技术水平、茶农毛茶加工水平、茶叶拼接能力、专业公司提供检测、专业公司检测服务费用等指标具有很强的解释和载荷能力,因此可以认为这F1因子是茶农田间管理、茶叶加工制造服务和茶叶检测服务的综合因子。在主成分2的因子分析中茶农田间生态防控程度、第三方物流服务程度、完善的物流体系促进程度、专业公司物流服务费用等指标具有很强的解释和载荷能力,因此可以认为这F2因子是在茶叶物流服务的综合指标。主成分3的因子分析中茶园施肥程度、茶农制茶成本、专业公司提供制造加工设备、茶叶质量鉴别能力等指标具有很强的解释和载荷能力,因此可以认为这F3因子是茶叶加工制造服务和茶农田间管理的综合因子。主成分4的因子分析中茶树栽培情况可以当做茶农田间管理的综合因子。主成分5的因子分析中可以将自身制茶检测水平、茶农物流费用高低指标当做茶农物流和检测方面的综合因子。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往往难以用确定性的函数关系来描述,它们大多是随机性的,要通过统计观察才能找出其中规律。回归分析是利用统计学原理描述随机变量间相关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茶产业服务规模化方面的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选取茶农服务规模化参与意愿程度作为因变量,并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得出结果(表4)。
根据表4分析回归结果。首先F值为64.36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得出F1、F2、F3、F4的影响系数大于0,并且P值都是小于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专业公司在茶叶方面提供的服务规模程度越高,对茶农的参与意愿是显著的。而F5的影响系数虽然大于0,但是其P值大于0.05,所以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 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1 茶叶田间管理对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意愿有显著影响
从回归模型结果可知,F1、F3、F4因子对茶农参与意愿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专业公司针对茶叶田间管理规模化范围越广,诸如涉及到田间施肥、土壤改造及茶树栽培技术等越完善,茶农的参与意愿越强烈。
4.2 茶叶加工制造服务对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意愿有显著影响
可知,F1、F3因子对茶农对服务规模化参与意愿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专业公司在茶叶加工制造服务提供越完善,如茶葉采摘技术水平、茶农毛茶加工水平、茶农制茶成本、专业公司提供制造加工设备等方面提供越好的标准,茶农参与意愿越强烈。
4.3 茶叶检测服务对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意愿有显著影响
可知,F1因子对茶农对服务规模化参与意愿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专业公司在茶叶检测服务提供越完善,如茶叶质量鉴别能力、茶叶拼接能力、专业公司提供检测、专业公司检测服务费用等方面提供越好的标准,茶农参与意愿越强烈。同时,可以得知茶农对专业公司提供的检测服务水平更加注重。
4.4 茶叶物流服务对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意愿有显著影响
可知,F2因子对茶农对服务规模化参与意愿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供的茶叶物流服务越完善,茶农参与意愿越强烈;专业公司在物流服务费用方面标准详尽合理,会促进茶农参与意愿的程度。
5 主要结论和建议
5.1 主要结论
本文以福建省茶农作为调研对象,分析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从茶叶田间管理、茶叶加工制造服务、茶叶检测服务、茶叶物流服务等五个方面,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得出如下研究成果:(1)目前专业公司在茶产业田间管理采取的规模化范围越广,加工制造服务越完善、茶叶检测服务水平越高、茶叶物流服务水平程度提供越完善,那么茶农参与规模服务的意愿程度更强烈;(2)茶农制茶检测水平、茶叶的物流费用等方面对茶农参与的意愿并不显著,说明茶农对该方面的需求可能没有那么强烈,主要还是希望借助专业公司的规模服务。
5.2 建议
5.2.1 提高茶农人员素质,培养核心茶产业经营主体 要对茶农在茶叶的生产技能、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培训教育,从而提高茶农的文化素养。借助农村的大平台,诸如农村电影、乡镇的文化站、农民书屋、电子报等方面,为茶农创建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茶农的技术指导,专业公司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茶农的茶叶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检测服务技术、加工设备服务及操作水平等进行考察,针对茶农如果在技术方面存在问题的话,要传授相关的经验和技能,从而有助茶农获取相关的茶叶技术,提高茶农自身的茶叶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提升福建茶产业在服务规模方面的发展水平。
5.2.2 注重关键环节,解决茶产业在服务规模化方面的重点难题 茶产业的服务规模层面包含从茶叶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这涉及到茶叶田间管理水平程度、茶叶检测服务水平、茶叶加工服务水平、茶叶的物流服务完善与否方面。而其中田间管理中打药、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几个环节,是开展茶产业服务规模化比较棘手的问题。专业服务要统一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全力对连片的茶叶实施灌溉作业,配备施肥的智能机;茶叶的晾晒和烘干方面,要加强先进的设施建设,严格控制茶叶烘干晾晒的时间,保证茶叶的产出效应;在检测和加工服务方面,提高专业的检测服务水平,坚决将不符合检测标准的茶叶剔除。
5.2.3 加大茶产业平台的支撑,建设茶产业服务规模化体系 政府要积极加大政策的服务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继续坚持以农民合作社为领办,专业公司为主的经营主体,推动合作社和专业公司的联合,整合相关的资源,借助政府的力量,做好茶农的组织发动和土地的托管模式。加大对茶业服务规模化所需的农机等的资金支持,推进茶产业的服务规模化发展。坚持把发展茶产业服务规模化作为着力点,通过现有的茶产业的平台,做好茶叶田间管理、储存加工、物流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规模化,形成茶产业服务的产业链,努力为福建茶产业的服务规模构建发展的综合平台。积极创建以县镇级的配送源头,专业公司规模服务中心为终端的遍布乡村的经营体系。不断拓宽茶产业服务规模的领域,继续扶持新建一批新型的茶产业服务公司,健全茶产业服务规模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吕韬. 中国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荆州:长江大学,2012.
[2]郑朝燕,任怀宁. 探索“三赢”格局的农业规模化服务新路子[J]. 中国合作经济,2015(3):44-47.
[3]陈锡文.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11):1-6.
[4]刘强. 农户行为視角下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2016(9):188-197.
[5]姜松.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及比较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11):4-13.
[6]夏蓓. 经营农户信贷服务的需求及供给状况分析[J]. 财会通讯,2017(11):27-30.
[7]蒲娟. 新疆棉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评价研究——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6.
[8]高湘媛,高炜.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J]. 学术交流,2015(7):124-129.
[9]刘璐.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问题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6.
[10]孔祥智.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J]. 教学与研究,2012(1):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