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山
春风拂面,一缕阳光打在身上,乘着打渔船,记者首次登上了长江入渝第一岛——中坝岛。或许很多重庆人都还不熟悉这个小岛,但她的美丽与宁静,绝对让你非去不去。
迄今为止,通往岛上的交通仍是渡船,建设通往岛上的大桥被永久搁置,大家都想让中坝岛静候这份宁静。
江岛上的“原始生活”
中坝岛占地约3平方公里,隶属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羊市社区,与四川泸州隔江相望。人们更喜欢称她为“长江入渝第一岛”。
中坝岛与石蟆镇相隔的长江内河并不宽,据说在枯水季节,人们还可以不利用任何工具徒步上岛。即便到了今天,这个岛通往外界的唯一常用交通工具,仍是渡船。
“别小看这一细节,这是岛上中国传统乡村生活方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得以存留至今的重要原因。”石蟆镇人大主席梁斌介绍,多年来,代表们持续建议不要过度开发中坝岛,打造更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传承、保留传统生活方式非常必要。
一直生活在岛上的区、镇人大代表,羊石社区党总支书记贺云就是其中一位。
贺云介绍,岛上户籍人口虽有1980余人,但因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实际在岛上常住的仅800人左右。
“这800多亩田土是居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更让贺云自豪的,是岛上仍保存完好的200多棵百年龙眼树。每到果实成熟时,密密匝匝的龙眼果压弯枝头,十分喜人。
“我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静怡、舒心。”记者遇到一位热心的村民谢显清,外出务工多年的他在十几年前毅然离开儿女回到岛上,以种植甘蔗、花生和烟叶为生。“我更愿意和岛上的乡亲们一起,在这个几近与世隔绝的地方,安享晚年。”
江岛上的历史印记
说起中坝岛,不得不提岛上的镇岛之宝——百年五福庄。
在老人们的带领下,记者慢慢走进这个静谧而古老的庄园。
在老宅子粗大竹節撑起的石门楣上,阴刻了五个端正的“福”字,据说当初真是用纯金填充,饥荒时可以抠出来购买粮食。如今,我们只能在某些笔画上看到残存的金黄色印记,因此该庄园被称为五福庄。
五福庄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年是岛上大户人家的住所,后来分给了村民。目前,仍有46户人家住在里头。
悠悠岁月,让五福庄显得有些沧桑。如今这里的不少房间早已没人居住,部分土墙残旧剥落,露出竹篾编成的墙体。有村民推倒了以前分给自家的土房,重新修建了砖房;或者在宽敞的走道上修建一间不大不小的房间,用以居住或存放杂物。
“保护五福庄,我们代表也一直在呼吁。”梁斌介绍,在注重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当下,代表们对中坝岛上特色建筑的保护建议,从来没停止过。在今年的江津区人代会和镇人代会上,又有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保护性开发中坝岛的建议,已引起区镇两级的共同关注,部分规划已启动。
江岛的人文环保传承
“中坝岛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旅游开发价值很大。”贺云指着孤岛上一栋全木料的房子向记者介绍,别看有点烂了,这其实是我们这个孤岛的“图腾”。
传说中该岛最先只是一个荒岛,无人居住。500多年前,先祖驾着木头筢子沿长江而下,在该岛搁浅,先祖们上岛发现,此岛乃人居的仙境。于是,将木筢子拆散,在岛上建了第一栋木房,如此生生相息直到今天。
开始时,男女都是在岛内内部通婚,从不外嫁。随着城镇的开发,一些女子才嫁到岛外。
从过去靠纤夫拉船外出,到而今上千吨大船直驶上海;从过去照煤油灯,到而今电灯电视;从人力挑运步行来往,到而今的独轮车一车运送五六百斤,自行车遍布全岛……
数百年来,孤岛中坝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突破,但它仍缺少两个现代化的东西——汽车、有线电话。
其实,并不是人们拒绝这些现代化的东西,而是为了保持最传统的生活,代表们建议不要破坏中坝岛,居住于此的人们也愿意守住“历史”。
为此,建设通往岛上的大桥被永久搁置。代表们认为,通过渡船往返孤岛很方便,居住在岛上的人们也没觉得有啥困难。于是,大家形成共识,让中坝岛静候这份宁静,让希望宁静的游客向往、追随这份净土。
其实,在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坝岛并没有真正与世隔绝。
1991年,电力“渡江”后,岛上村民用上了电灯、电视机、电冰箱和自来水。2002年时,岛上1000多居民就拥有了100多部手机,普及率在江津区各自然村首屈一指。
而现代化的摩托车和三轮农用车,并没有影响居民们用自己的方式与现代文明接轨。
年近60的杨世儒年轻时外出打工多年,见过世面的他是岛上第一批拿着PH试纸种地的人。1995年,他用PH试纸测出土壤酸碱度后,因地制宜为甘蔗地配方施肥,种出了更甜的甘蔗,在岛上轰动一时。
在岛上,记者随处都能感受到“绿”意,这得益于大家很好的环保意识。10多年来,岛上居民持续种植、精心管理,已在岛周围建起4公里长的环岛竹林带,起到了保土复绿的作用。
在代表们的建议带动下,岛上居民也意识到竹林保土复绿的作用,蔬菜種植大户们相约,凡遇大规模需要竹子搭建大棚时,要尽量外购,不能随便砍伐,同时还要加强对竹林的管护。
江岛上的人生坚守
“岛上生活很美好,但我目前最揪心的就是留守儿童等问题。”贺云代表说,岛上原来不仅有全日制小学,甚至还有初中,但现在仅有小学两个班还在办,二十几个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老师也只有两个。
“其实,大家还是满怀希望的。”贺云说,留下了的人们都相信,政府很快要将中坝建成乡村旅游地,留在这里就是暂时等机会。
希望存在于留下来的每个人心中,村医赵聪琳就是其中一位。
赵聪琳是岛上唯一的医生,卫校毕业后就回岛上行医,丈夫在主城区工作,她有很多机会离开中坝岛,但想到岛上的村民需要她,她就毅然留下来。虽然她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但面对贫困的患者,她能减免的都尽量减免。
“一定要让他们在坚守中看到希望!”梁斌说,在代表们的建议和带动下,岛上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村民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道路的拓宽硬化已完成,老百姓出行更方便,农产品运出中坝更容易了。
“现在,我们已着手在岛上发展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保护好岛上的古村落,突出中坝的自然优势,将其和农业深度融合,搞乡村休闲旅游和养老产业,让大家吃上旅游饭。”梁斌对此信心满满。
岛上的留守儿童也引起各界的关注、重视,如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诗龙的带领下,多次来到岛上的村小,给孩子们送去篮球架、乒乓球台、羽毛球拍、科普书籍、铁皮书柜……
“空有十个想法,顶不上一个具体行动。”石诗龙说,江津区人大常委会不能局限于监督、建议,之前的承诺须落到实处,最起码要让孩子们课余时间有娱乐活动的基本条件。
“希望这些祖国的花朵,明天会更好!”石诗龙回忆起当时从心里迸发的履职承诺,欣慰地说,“代表只有根植于群众,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坎上,才能更好地为民履职。”
千年神龟守江岛
中坝岛边有一对的石龟,据传已经有上千年历史,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从前有一对恩爱的恋人,由于男子家庭富裕,女子出身平凡农家,遭到双方父母反对,给二人另指对象成亲。成亲之前,二人偷偷相见,都不愿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逃走。
他们顺江而行,一路躲躲藏藏,终日靠吃野果喝江水为生。一日,在逃跑途中,两人救下一只被卡石缝中的神龟,为感谢两人救命之恩,神龟叫来自己的同伴去帮助他们,驮着他们来到了当时无人的中坝岛,让二人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时光流转,这对恋人告别人世,两只神龟不舍离去,终日守在江边,最后化为石像,一直守护这座小岛。
就在石龟旁边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两个心形的深槽也依偎在一起,仿佛是在记录这一段遥远的爱情故事,无论世事变迁,无论潮起潮落,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