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城区基层党建问题研究

2017-05-30 10:48:04张永梅黄建鹏
求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职体制党组织

张永梅 黄建鹏

城市化不仅意味着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型,由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产业升级、社会结构转型等变化同样在城市中发酵涌动。随着大量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党员大多进入“两新”组织等新领域和社区中,成为体制外党员。不同于传统的企事业单位,体制外党员更多地体现为流动性、分散性和随意性,这些特点加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冲击波,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也考验着基层党建的战斗力和应变力。

一、认清形势,把握特点,直面城市化带来的新情况

1.流动党员情况复杂化增加管理难度。以天津市为例,2015年末天津常住人口总量为1546.9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500.35万人,与2010年末相比增加199.91万人,五年间年均增加39.98万人。如此庞大的外来人口,其中党员的数量不会太少。但是,我们看到流动党员经过登记的数量非常有限,有的一个区登记的流动党员人数不超过10个。所以,目前外来人口的大部分流动党员还处于隐藏状态,很难掌握他們的具体情况。他们或是因其工作单位的党组织工作不到位,或是对于所居住地缺少归属感,其党员身份随其工作状态一起,成了所谓的“漂”。尤其是对那些“摸不着门、找不到人”的经济形态中的党员,基本情况的摸底登记是很大的工程。

2.体制外党员群体的逐利性挑战党员管理覆盖面。体制外党员的信仰追求、工作性质、社会保障、生活状态等与体制内党员相比有很大差异。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约束和社会保障,体制外党员的逐利性特点非常明显。他们在商海中沉浮,为生计奔波,在各种价值观念中碰撞交融,由于他们党员的身份没有及时得到强化,有的认为自己人微言轻,社会影响小,自己的党员身份与党的建设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党员,更谈不上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义务。所以,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两新”组织和社区中进行党的建设,就成为需要当地组织部门下大力量解决的问题。

3.社会心理需求层次提升考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随着城市化的逐渐完善和城市功能的日趋成熟,人们生活水平、享受的服务水平快速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层次也相应提高。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的需求就会转向情感需求、归属感需求。当然,通过加入某一单位或组织进行自我的定位是获得归属感的主要形式,也是获得存在感的基本条件。在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党组织承担了这一重要的心理需求载体,但是随着原先的单位逐渐演化成单位和众多的新社会组织并存的状况,如果基层党建工作的跟进不到位,很多流动党员就会寻找其他组织满足自己的归属感需要。

4.基层党组织应对挑战的准备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应对体制外党员面临的各种状况,基层组织明显准备不足。主要表现为:推动“两新”组织、社区党建的工作力量不足,党建干部人才严重缺乏,党务工作者多是兼职,缺少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系统认识和清晰思路,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力度和效果。

二、摸清问题,明确方向,找准薄弱环节

目前针对体制外党员的管理,从总体上看,对党建工作仍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其总体工作水平与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工作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性。

1.上级党组织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基层工委(党委)“抓经济工作多,抓党建工作少”,“传统党建领域关注的多,新的党建工作领域关注的少”,没能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体制外党建的重要性。加上体制外党员情况复杂,工作效果不明显,使体制外党建相对于上级党组织的工作体系被边缘化,难以成为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有的甚至认为,建立了党组织就完成了任务,在推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方面下功夫不够。

2.党建工作模式千篇一律。体制外党员情况复杂,存在形式多样。比如:从新社会组织的分类来看,包括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基金会、群众性社区活动团队等,类型多样、情况各异,其各自的党建工作模式也应有所区别,但有些负责同志习惯于照搬或套用传统领域的党建模式来开展和布置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忽视了对各类新社会组织独有特点和特殊需求的研究,“一张药方看百病”,往往导致“老办法使起来不灵”,工作推进起来困难重重,效果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人心。

3.隶属关系不明,运行机制不顺畅。比如在“两新”组织中,不少组织关系挂靠单位不明确,造成权责不清。虽然中组部、民政部在《关于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但是,由于体制外党员群体涉及面广、从事行业多样,所以从隶属关系上有很大分歧,这就造成了对该负有责任的部门难以“对号入座”。权责不明,党建工作就会缺乏动力,有些好的制度就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下去。

4.服务功能不全,辐射力、影响力有限。从现在的情况看,对体制外党员的管理大多数仅限于组织形式上,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宣传、教育功能方面务虚的多,在下大力量解决党员思想意识问题、突出服务导向、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建强服务队伍、提升服务实效等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出现了所谓的“重建党轻党建”现象。

三、扎根实际,创新招法,推进党建工作上水平

1.强化党对体制外党建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做好体制外党员工作必须建立、完善针对体制外党员党建工作的领导工作,同时建立体制外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与体制外党员比较集中的“两新”组织和社区的定点联系制度,并保证联系点常联系,促进深入基层组织经常化。同时加大考核力度,逐步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条块联动、网络覆盖,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我们提倡通过专题会议、开展社会调查、举办研讨会、组织领导论坛等多种形式,形成“抢抓机遇、同抓共管”的责任意识,切实增强体制外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新领域党建工作自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

2.抓好制度机制建设,保障党建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党组织运行规范化水平。探索“两新”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标准化运行模式,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实现党建工作标准化社区全覆盖,研究制定“三会一课”、党务公开、党费收缴、经费管理、发展党员等各项基础工作标准化清单,明确审核要求。

其次,要完善基层党支部工作机制。重新制定完善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严格入口,建立党支部书记准入机制,明确新任党支部书记任职条件,拓宽选配渠道,积极推行民主推荐和竞争择优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参与本单位重要问题决策机制,强化党支部整体功能。

最后,要狠抓制度落实,提高制度的实效性。对体制外党员的教育管理相比体制内更需要下大力量增强向心力感染力。过好组织生活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素:一是仪式感。整个活动开展要规范,从着装、党徽的佩戴、主题标语的规范性书写等方面,整个活动过程要有足够的感染力。二是正义感。党课或党的组织活动要选好发言人员,要能控制会议或活动的整体进程,以弘扬正能量为主流,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三是收获感。会议或活动主题要贴近实际,要能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或者通過活动对他们有所触动。

3.强化组织建设,发挥好人的关键作用。首先,重视带头人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要有一个高素质的党组织班子承担起党的工作职责。实践中凡是党支部班子、党总支班子作用发挥好、带动力强的,党建活动开展得就顺利,活动搞得也丰富,能够得到周围群众的支持。在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上主要注意:一要在选优上下功夫。在人选安排上充分考虑成员之间的资历、年龄、性格之间的匹配性,对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成员必须下决心进行调整。二要在训强上下功夫。可采取集中培训、以工代训、座谈讨论、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三要在用好上下功夫。基层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上级领导对基层班子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工作,同时也要给予基层人员充分的信任。

其次,建强体制外党建工作者队伍。一要充实“两新”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力量。可以采取配备专职组织委员的方法,专门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同时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在基层党建工作者正式编制以外,建立一支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二要提高党务工作的专职化水平。针对专职党务工作者专职不专的问题,在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制定基层党建工作“职责清单”,将党建工作任务细化分解,量化工作指标,厘清专职党务工作者的职责任务。另外,市、区各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委派任务给专职党务干部,要给专职干部干专职提供必要的保障。三要落实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待遇。努力解决事业单位专职党务工作者晋升职称的问题,让他们工作有动力、生活有保障。

4.创新载体及形式,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针对体制外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特点,加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必需运用新媒体接地气。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远程教育平台为依托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有效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当然还要跟进严格的管理措施,防止新载体平台使用率低下。同时创新形式还要趁热打铁。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用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党组织等方式,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对流动党员要随时注意收集其最新动态,了解其具体情况,争取把党建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个也不能少。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南开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专职体制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14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6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8:10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专职媒人的变化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