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明明
越南共产党有着86年历史、450万党员,是越南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力量,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执政的共产党。多年来,越共在推进越南社會主义革新事业的过程中,重视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提高越共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关注。
一、越南共产党党内监督的主要经验
1.设立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和高层议事协调机构。设立党内专门监督机关,使之能够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成员及其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经常性的检查,是维护党规党法尊严的组织保证。越共六大在开启越南革新事业的同时,决定健全党的领导和管理机构,设立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中央检查委员会和地方各级检查委员会,由同级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并受同级党委和上级检查委员会的双重领导。越共党章第三十条明确规定,“检查、监督是党的领导职能之一。党组织应开展检查、监督工作。所有党组织和党员都应接受党的检查和监督。”党章还规定了各级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以及“双重领导”的实现路径,要求“下一级检查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主任必须经上级党委直接批准;检查委员会主任需调动工作时,须经上级党委批准。”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遏制腐败蔓延势头,2012年5月,越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由中央总书记任主任、由中央政治局直接领导的中央防治腐败指导委员会,并将改组后的中央内政部作为其常设机构,既体现了越共中央反腐败的力度和决心,也有利于加强越共中央对反腐败的直接领导,提高党内监督检查实效。2014年,越共中央防治腐败指导委员会还在全国8个省份设立了4个监察组,专门对各种严重腐败案件的起诉、调查和审判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近年来,越南一批政府高官、国企高管被调查,越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和中央防治腐败指导委员会功不可没。
2.完善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配套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列宁建党学说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活动准则。越共高度重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确保党的团结统一。越共创始人胡志明指出,“要真正扩大民主以全部党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具有民主才能使干部和人民群众提出倡议”。越共党章明确规定,党“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组织原则,实行集体领导,个人负责”“越南共产党的组织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四个服从: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党的各级组织服从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同时,越共视组织纪律为党的生命,把严格党员的组织生活和组织管理作为制度建设的着力点,颁布了《关于执行党章的决定》《各级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任务的具体规定》《关于党员若干条不准的规定》《党的选举规则》《关于党内质询制度的规定》等党规党纪,建立和完善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中央委员会工作制、党内选举制、干部交流制、质询制等制度规范,有力保障了民主集中制的顺利贯彻实施,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3.实行工作报告制度和领导、指导工作检讨制度。越共党章明确规定,党的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和各级代表大会。各级党委向同级大会、上级党委报告工作,并对自身活动负责;定期向直属党组织通报自身活动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央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代表大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受其监督。中央委员会每6个月召开一次例会,听取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从越共九大开始,在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之前,越共中央在《越南人民报》等党报和大众传媒上刊登政治报告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草案,以征求党员、群众意见。越共十一大以来,中央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时,每天都会发布全会新闻公报,公布当天的主要议程,接受党内外监督。与此同时,越共还形成了工作检讨和公开道歉的传统,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1986年12月召开的越共六大,坦率指出越共中央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犯了“许多错误”“上述错误是重大主张和政策上严重而长期存在的错误,是战略部署和组织落实的错误”,特别是主观、唯意志主义、理论认识落后等弊病。新当选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就这些错误进行了公开道歉。(蒙夺、陈元中,2011)此后,越共领导层一直保持这一传统,在每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上届党中央都会提交《领导、指导工作进行检讨的报告》,对过去工作中的错误进行公开检讨,并接受批评。2012年1月,越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当前党建工作若干紧迫问题的决议》,进一步要求着力实施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上级先锋表率作用”,要求“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中央委员会应着重自我检查评估,弄清有关缺点、不足久而未决甚至更加严重复杂的原因”“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联系自身,进行自我检查评估,做落实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个人负责、批评与自我批评、言行一致的表率,做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的楷模”。
4.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开展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越共在党中央和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党内选举制度改革。根据越南党章及有关规定,从中央总书记到基层支部书记,从中央政治局到基层支部委员会,都要经过选举产生。在2011年1月召开的越共十一大上,中央委员亦实行差额选举。2014年6月,根据越共十一届九中全会的决定,越共中央修订了《党的选举规制》,规定各级党委的选举必须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但最多不超过30%,其中党委可推举超过名额的10-15%。但这次修订取消了十一大时允许党员个人自荐和代表提名中央委员候选人的做法,规定所有中央委员候选人必须由中央政治局批准,以确保党中央对候选人提名的掌控。此外,近年来,越共还积极推进基层党委选举制度改革。(于向东,2015)2009年越共十届十中全会决定选择15-20%的省和县级党委作试点,探索实行基层直选制度,包括基层党组织大会直接选出常务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县级、省级党代会直接选出书记等。2012年1月,越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决定,“对省委至基层党委代表大会差额直选党委书记工作进行小结,积累经验、形成主张”,党内直选将逐步走向制度化。(陈元中,2013)
5.引入质询制度和信任测评制度。这两项制度都是先在越南国会实施,再引入党内。越南1992年宪法第98条规定,国会代表有权质询国家主席、国会主席、“一府两院”首长、部长等高官。这项制度自2002年越南第十一届国会第一次会议开始实施,其主要做法是,在国会开会期间安排专门时间,供代表们就某些问题质询上述官员,同时允许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全程跟踪直播。实施质询制度后,代表们不再是“举手表决机器”,国会也甩掉了“橡皮图章机构”的帽子。2002年2月,越共九届五中全会将国会质询制度引入中央全会,并制定了专门的党内质询制度,规定中央委员会在举行全会时要留出专门时间进行质询,任何一位中央委员既可以对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中央检查委员会提出质询,也可以对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在内的中央委员提出质询。(崔桂田,2014)2006年4月,越共十大在补充修改党章时,进一步将质询作为党员权利予以明确,强调党员有权利“在组织范围内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进行批评、质询”。2013年5月,越南第十三届国会第五次会议首次对越南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国会主席、各部部长、国会各委员会负责人等47名立法、司法、行政最高级官员进行了信任投票。2014年5月,越共十一届九中全会将国会信任测评制度引入党内,决定对党、国家、祖国阵线和政治社团的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进行信任投票,并规定“于越共中央全国代表大会中期第三年进行例行信任投票”,目前这项制度尚未付诸实践。
二、越南共产党党内监督对我们党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启示
对我们党来说,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我国国情,着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参考借鉴越共加强党内监督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1.做好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越共在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时,注意与立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近期,国家正在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并在北京、山西、浙江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就是在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通过做好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建成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審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司其职、协调沟通、紧密配合、严谨周密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保证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证国家机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保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
2.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越共的历史也表明,当党内民主受到破坏、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时,党内监督就难以开展。因此,加强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党内监督是全党的共同任务。越共在加强党内监督的过程中,既注重发挥专门监督机关的作用,也注重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对我们党来说,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第一位的是党委监督,各级党委要真正把担子担起来,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党内没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一把手”则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是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党内监督是党员的基本权利,广大党员要自觉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正确行使党内监督的各项权利,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