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文章以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调研、毕业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表达以及毕业设计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应坚持“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发现与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6-0057-04
一、背景分析
2015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也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旨在重新审视与转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培养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适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自2013年开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毕业设计课程尚未实施改革,存在着设计选题多为模拟课题且较为宽泛、缺乏创新性与社会性;毕业设计调研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对于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度;毕业方案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毕业设计表达过多依赖效果图表现,手绘表现不足等问题。因此文章基于上述背景,以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探索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
二、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学习与参考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以及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毕业设计课程,梧州学院2014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设计考察课程之后,采取“学生—教师双向选择”的方式。
在设计考察课程之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阐述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研究专长,学生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专长与自己的选择意愿通过设计考察课程形成选题以及调研报告,递交所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递交的选题、调研报告质量及教师个人能力决定最终的指导学生名单。通过采取“学生—教师双向选择”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互动性,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与教师间的个性与差异,强调同一专业内不同教学理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教学上的竞争,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促进学科发展[1]。
(一)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梧州学院2014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范围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学科设计竞赛、其他(如表1所示),强调选题的多元性与科学性、应用性与社会性、研究性与现实性[2]。选题方向主要包括城市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主题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及地域建筑五个方向(如表2所示),选题关注城市化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重视与激发学生对于当下社会现状与环境的观察与批判,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及爱好自主進行选题。
例如,2012届毕业生王峰将梧州骑楼建筑作为设计选题,梧州骑楼建筑是近代多元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是梧州对外开埠后商贸文化、建筑文化的历史见证,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然而骑楼建筑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战争及人为的破坏,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此外由于骑楼建筑年久失修,建筑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导致骑楼城内年轻人居住比重小,制约着梧州骑楼文化的发展。
作者通过创客空间设计在梧州骑楼原有的旧结构中融入新的元素,创造性地体现创客空间与梧州骑楼新旧对比的特殊美感,转换旧建筑的使用功能满足现代使用需求。通过创客空间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给梧州骑楼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促进骑楼文化和商业的发展。设计选题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建筑保护与适应性利用的积极思考与设计实践,具有社会现实意义与学术意义。
(二)毕业设计调研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因而设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与获得不同群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心理诉求、行为特征以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使用群体在居住、工作、生活、交流等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为后续毕业方案设计的展开与执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梧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更加强调毕业设计调研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2周的设计考察课程,使学生对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城市的建筑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广场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进行直观感知与真实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对广西区内主要城市及传统村落进行实际调研。在设计调研过程中注重调查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强调“调研目标—调研方法—调研计划—调研过程—信息分析—调研结果”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如表3所示)。
设计调研与一般调研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设计调研在执行中,不仅需要涉及大量相关的设计理论知识,还需要融入经济、社会、文化、技术、潮流、审美等与之相关的大环境,融入用户或消费者的不同感知等。因此设计调研是一个更为全面、综合、有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3]。
(三)毕业方案设计
毕业方案设计重点强调学生对于设计流程的理解,在设计流程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手绘概念草图与方案的表达与归纳、施工图的绘制规范与呈现(如表4所示)。毕业设计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在设计流程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分析、比较、归纳、修改与完善,合情合理合规范地实现问题目标的有效解决。
(四)毕业设计表达
毕业设计表达包括设计效果图、建筑模型、展板设计与毕业答辩。设计效果图强调学生对于模型创建、材质表现、色彩搭配、灯光效果、场景氛围的把握与实现。建筑模型是二维图纸向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换,着重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建筑模型材料使用以及模型制作技术的运用。展板设计是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与成果的视觉表达,重点在于正确协调与处理展板中的标题、文字与图片,包括标题的级别、字体的选择与大小、图片的排列与组合形式。毕业答辩是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阐述以及对答辩委员所提问题的反思与回答。
(五)毕业设计评价
毕业设计评价综合考虑了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调研—毕业方案设计—毕业设计表达”。同时从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级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工作表现、能力水平、成果质量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为毕业设计报告评分成绩(40%)+毕业设计作品成绩(60%),其中毕业设计报告评分细则包括规范审查、指导教师评阅、评阅人评阅、答辩成绩四个部分,分别占10%、45%、20%、25%。毕业设计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如表5所示)。
三、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加强教师、学生、企业、社会间的互动与交流。但在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仍遇到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革方法与模式,完善毕业设计课程的全过程体系,使毕业设计的教学更加具应用性、创新性、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傅祎,韩涛.以方法研究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J].美术研究,2010(1).
[2]杜明辉,张聚凤,程林章.工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3]戴力农.设计调研[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姜丽,梧州学院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孔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