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生活在自然界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有着独特的情怀,而艺术家则更为感性。因此,当大自然的美景经由艺术的再加工和感情的再重组,必然焕发出独一无二的神采。宜兴紫砂壶艺中,以植物形象为源泉的紫砂花货题材丰富、立意新颖,是紫砂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艺家在制作以植物为形象的紫砂花货前,需要认真观察自然界物体的形态,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去粗取精,制作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紫砂艺术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紫砂壶的创作既是对自然生活的个性化复制,也凝聚着作者对于世态人生的深刻感悟。“玉竹壶”(见图1)师法自然,以写实的手法、简洁的造型表情抒意,凸显其生动、精神的文化内涵。壶型整体通融连贯、光洁似玉,再现了紫砂壶的丰润,壶盖与壶身上下相切自然、严丝合缝,线条流畅细腻,过渡灵活得体,整体表现出了竹的生命之力、韵律之美。
“玉竹壶”运用紫砂花器造型语言,模拟自然界中竹子的基本形态,壶嘴、壶把、壶钮皆塑成竹节之形,并用贴塑的装饰手法将生动的竹叶贴在壶身,不仅形象生动潇洒、构图合理,更因汲取竹的灵性而增强了作品的人文效果。壶身鼓腹圆润,壶嘴、壶把皆是竹节状,节线清晰逼真,优雅的弯折、自然的曲度,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更似自然弯转到这样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又仿佛雨后舒展身姿的秀竹,演绎得相当完美。壶钮是一段破土的竹节造型,好似是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积雪,新雨刚过,埋在土下的竹节便破土而出,强劲的生命姿态呼之欲出。壶盖上秀气逼人的三四片竹叶轻贴在壶盖,竹叶摇曳,给人空灵真实的感觉。竹段有力有度,粗壮中透着丝丝秀雅,装饰得体、典雅别致,颇有大家之风。
紫砂“玉竹壶”与传统紫砂艺术风貌相连,传统元素明显,呈现紫砂壶的悠久魅力,同时将竹文化融入其中,更显文化氛围。品“玉竹壶”,暖阳清茶相伴,情不自禁就会想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等词句。苏东坡三度人生浮沉,始终不变的是对竹的喜爱,古今仁人义士多爱竹,皆因竹的品质,因此,“竹子”也成就了紫砂壶的佳话,是颇受紫砂艺人钟情的创作题材。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吟咏不断,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清疏之影尽入诗怀,并借以象征与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情感,构成情志依附于竹意象、情志超越于竹意象几种文学符号类型,显示出清新淡雅、高贵脱俗的审美特征。
优秀的花货作品文化意蕴丰富,能达到振奋精神的效果,以其造型的丰富性而独树一帜。“玉竹壶”以竹子之形,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状态,带给人心灵上的共鸣。中国文人颇爱竹,以竹为情、以竹为形、以竹自勉,竹节情早已深刻地印记在人们心里,爱竹是情怀涌动所致的自然境界。“玉竹壶”的设计言简意赅,所要表现的正是彰显君子淡雅、坚韧之气节。壶钮、壶把竹节状,壶盖竹叶逼真秀气,壶嘴尽量遵循竹节的生长规律自然弯曲,简洁的线条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仔细观察,壶身各部位的关系特别和谐、自然收放,线性结合在一起可谓浑然天成,不拘泥、不做作,气质超脱、气韵独特。
“玉竹壶”,风骨飘逸;斟酌之,情感相融。“玉竹壶”以优雅的造型回归艺术的自然之美,以“竹”为中心,展示整壶深厚的文化元素,制壶艺人以虔诚认真的创作态度,使此壶上升到艺术文化的更高程度。
做紫砂人,謀紫砂事,思紫砂内涵。“玉竹壶”的创作,既不失紫砂壶最原始的实用性能,又使生活的哲学在一壶天地里得以升华,保存了紫砂的文化效益。紫砂壶流芳百世,文化性的渗透功不可没,器物只有加入人的思想,才能焕发出生机活力。时至今日,当代紫砂艺人更要把时代元素、美学思维等融入设计中,才能创作出更富有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