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第一课时)教学及评析

2017-05-30 03:25刘广祥张威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鞋匠参议员林肯

刘广祥 张威

颁奖词

广闻百家学府,祥誉五岳教坛。若课堂是一把折扇,他就是手执折扇的潇洒文人,只一摇,便送来清风习习;若课堂是一片云,他就是赤朱丹彤的热烈朝阳,只一跃,便染尽霞光艳艳;若课堂是一池水,他就是早立清莲的翩翩蜻蜓,只一点,便漾开涟漪曳曳。

——薛法根

一、检查预习情况,提出学习主题

1.初识林肯,板书课题

师:(出示人物肖像图)认识这个人吗?

生:是林肯。

师: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课题称他是——

生:鞋匠的儿子。

师:(板书课题)此处应该有掌声,因为刘老师能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字。(生鼓掌)

【评析:“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字”传递的是一个语文老师对语文的敬畏之心。老师尚且“认认真真”,何况学生?】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谁能正确地读一遍这两组词语?(出示)

羞辱 尴尬 尊重 掌声

(指名读)

师:猜一猜刘老师会讲哪个词?

生:应该是“尴尬”。

师:怎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生:这个词很难写。

师:你再猜一猜刘老师会怎么讲这个词呢?

生:会讲这个词的偏旁,这两个字的偏旁既不是数字“九”,也不是“尤其”的“尤”。

师:是的,这个词本身长得就很“尴尬”。在读文章的时候,对一些长相“尴尬”的词语要保持敏感。这个词古时候就有了,源于南方方言,读成“监介”。直到现在,我国的台湾还读成“监介”。你有过尴尬的时候吗?

生:那一次我认错人,把一個陌生人当作爸爸来叫了,特别尴尬。

师:你当时什么心情?

生:特别不好意思,不知道怎么办是好。

师:是的,尴尬有时用来形容场面和气氛,也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很难为情、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

【评析:从一组与文意关联的词语中聚焦于一词,“猜”的形式为学生所喜欢。而一猜即中,再猜亦中,显然是教师准确把握了学生心理兴奋点和经验关注点,无痕地完成自主识别字形。方言古音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介入,语言的符号信息愈发饱满、丰厚。】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林肯的品质

师:(出示羞辱、尴尬;尊重、掌声)在这两组词语中间加上一些词语,就会连成课文的主要事件,谁来说一说?

生:在林肯就任总统之前,一位参议员当众羞辱林肯,说林肯是鞋匠的儿子,不配做总统。林肯从容地进行应答,以真诚和大度赢得了参议员们的赞叹。

师:(板书:真诚 大度)你说得很完整、具体。除了真诚、大度使林肯化解了尴尬,还有什么?

生:林肯的不卑不亢。

生:林肯的善良和正义。

……

师:(板书:不卑不亢 善良正义 ……)通过预习,大家已经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什么人。

【评析:一组词成了学生表达的“脚手架”,教师借此给予人物肖像、名字符号、事件意义的价值解读。】

4.提出学习主题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词语属于人格的范畴。(板书:人格)今天这节课我们不讲林肯的“人格”,主要来讲这个词——智慧。(板书:智慧)因为美好的人格不一定能解决纷争,更多依靠的是 “智慧”。“智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智慧”就隐藏在语言文字中,让我们一起揭开语言文字的秘密,一起感受林肯的智慧。

【评析:“不讲”并不意味讲“人格”没有意义,只能说明执教者更关注“智慧”语言的教学价值。】

二、感受语言魅力,体会转换智慧

1.感受演讲中“转换概念”的智慧

师:(出示自读要求)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人物的语言,比一比谁更像参议员和林肯,想一想他们各自想表达什么。

(生自学后交流汇报)

(1)读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语言的核心表述。

师:先找同学来读参议员的话,其他同学听一听,看一看:他像不像那个参议员?(出示参议员的语言。生读。)

师:像不像?哪位观众给评价评价?

生:有点像,他读的时候语气很傲慢,感觉看不起人。

生:如果加上一些动作,可能会更像一些。

师:就你来试一试。

(生加上动作朗读)

师:这次怎么样?像吗?

生:不仅像,还很过分。

师:还可以再过分一些,参议员一肚子坏水还没有完全倒出来。想想他还会说什么?

生:林肯,你只配给我们做鞋子,不配做总统!

生:你就是个鞋匠的儿子,怎么能做我们的总统呢?回家做鞋吧!

师:他就是这样想的,认为一雪前耻的机会到了。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一起读读参议员的话。

(生齐读)

师:读来读去,说来说去,其实参议员就是想表达什么?

生:林肯是鞋匠的儿子。

生:林肯不配做总统。

生:林肯很卑微。

师:卑微的是什么?

生:林肯是鞋匠儿子的身份。

师:是的,鞋匠儿子的身份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林肯。一起读——(出示)

生:(齐)林肯——你的出身很卑微!

师:听话要听音,要知道人物到底想说什么,也就是人物语言的核心表述,需要我们用心揣摩。再看看第一处关于林肯的语言描写。读这段话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说说你的想法。(出示林肯的第一处语言描写)

生:应带着无比怀念的情感读,因为这段话一直在表达他对父亲的怀念。

师:除了怀念,还有什么?何以见得?

生:还有赞美,他一直在说父亲很伟大。从三个“永远”就可以看出来,作为鞋匠的儿子,他感到特别自豪。

师:怀念父亲、赞美父亲,因为父亲在他心中很伟大,很崇高。谁来替林肯表达下这样的情感?

(生读)

师:谢谢你,将怀念和赞美的情感表现得这么真切!同学们,林肯说父亲的品格伟大,其实就是在说——

生:自己的品格伟大。

师:说父亲的品格崇高,其实就是在说——

生:自己的品格崇高。

师:说到底,林肯就是想说一句话。(出示)

生:(齐)呵呵——我的品格很崇高。生齐读。)

【评析:高级的、有意义的阅读需要准确指向语言符号背后的核心表述。把握核心表述的基本策略是“揣摩”,于细节处品味出文本语言的生动性和多元性。】

(2)小结“转换概念”的演讲智慧。

师:这就是林肯的智慧。(出示)

林肯——你的出身很卑微!呵呵——我的品格很崇高。

师:参议员说——

生:(读)林肯——你的出身很卑微!

师:林肯说——

生:(读)呵呵——我的品格很崇高。

师:卑微的是出身,崇高的是品格。你想盯着“鞋匠的身份”不放,我就把话题转换到“鞋匠的品质”上。表面上一直是说父亲崇高,实际上是说自己从不卑微。在三言两语之间,林肯就完成了话题的转移,概念的转换,化解了尴尬。(板书:转换 概念)

师:来,我们读一读这两段话。我来读参议员的话,你们来读林肯的话,品味其中的妙处。

(师生对读)

师:(出示: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谈笑间,“尴尬”烟消云散,全场的嘲笑只剩一片静默,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林肯的智慧!

【评析:揣摩,既有对语言表述的多元化解读,也有对语言规则的一元化认知与体验。从品析“核心表述”,到认知“话题的转移”“概念的转换”,思维的层级不断提升,阅读层级也自然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

2.进一步体会“转换”技巧在演讲中的运用

(1)学法指导。

师:林肯的语言在文章中属于“即兴演讲”。高明的演讲者都善于运用“转换”。(出示)

“转换”是演讲技巧中的一把利剑,有时进行概念转换,有时进行角色的转换,有时对说话的对象进行转换,甚至是转换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指名读)

师:这里的“角色转换”就是身份的不断变化,“说话对象的转换”就是先对什么人说,再对什么人說,“方式的转换”主要是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转换。(板书:角色 对象 方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发现转换的艺术。(出示)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林肯在演讲中是怎样转换的?写下自己的发现,体会其中的妙处。比一比谁更懂林肯的智慧,更懂演讲的艺术。

(指名读)

【评析:“转换”不是为了击倒对方,而是为了“我”的站立,建议将“转换是一把利剑”改为“转换是一柄权杖”。学习活动没有对“转换”不求甚解地点到为止,而是不失时机地将“转换概念”延展至“转换角色”“转换对象”“转换表达方式”,从而开启学生的阅读智慧。】

(2)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师生交流。

师:(出示第3~5自然段)同学们学得很投入,一起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

生:我从林肯的第二处语言中感受到他的演讲智慧。他一会儿讲做鞋匠,一会儿讲做总统,不知不觉就把做鞋匠的艺术和做总统的艺术联系起来。让参议员们感觉到他父亲做鞋子做得好,他做总统也一定能做好。

师:好一个“不知不觉”。 角色的转换,让演讲者的立场进一步得到确立。

生:林肯在演讲的时候,不仅是对那个挑衅他的参议员说,之后还对所有参议员们说,这属于对象转换。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光说服挑衅者还不够,还要说服所有人。从针对个人到面向众人,转换对象,让演讲者的思想引起广泛的共鸣。

生:我发现林肯不是一直在“说”,也有不说话的时候。比如,在第3自然段有一个“等”字,我感觉特别有智慧。如果直接接着参议员的话说下去,可能会压不住他,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师:的确,等待也是一种智慧,沉默也是一种语言,它是无声的语言,往往可以表现出更为强大的力量。林肯还有一处无声的语言,谁发现了?

生:应该是林肯的泪水。

师:请你具体说一说。

生:我觉得林肯的泪水是整个演讲的高潮部分。参议员们先是被说服,然后再被林肯的泪水感动,最后为林肯鼓掌。“流下泪水”应该是很重要的。

师: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林肯以泪水为他的演讲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眼泪来的正是时候,绝对符合剧情的需要。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交替使用,也是表达方式的转换,是重要的演讲智慧。

【评析:这里,感觉学习真的发生了。学生在自觉地运用规则范例,和着事件情境、人物状态,捕捉、揣摩、玩味,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

(4)学习小结。

师:概念的转换化解了尴尬,角色的转换确定了

立场,对象的转换引发了

共鸣,方式的转换则直达

对方的内心。林肯就是这样通过不断转换,一步一步让反对者与自己形成共鸣,认同他的观点、立场。(板书:认同)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第3~5自然段,感受语言的艺术和演讲者的智慧。

(生齐读)

三、课堂质疑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有问题吗?

(生表示没有)

师:我有一个问题,看黑板,猜一猜,是什么问题?

(板书画框架,写问号。)

生:应该是“人格”和“智慧”哪一个更重要。

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另外,课文第6自然段说“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林肯的作为不会是只懂演讲吧?精彩的演讲为他赢得了掌声,那“鞋匠的儿子”该如何“作为”呢?这两个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评析:文本的意义价值和语言价值从来都不可割裂,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永远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总评】

劉广祥老师从语言“转换”的视角教学《鞋匠的儿子》着实大胆,也着实有点危险。颠覆传统以文本“意义价值”为核心的语文架构,重建语文教学的“语言价值”系统,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语文经验储备。学生在“意义价值”的惯性下,几乎可以行“不言之教”,真诚大度、不卑不亢、善良正义等,都是明证。而在人物的“核心表述”中,为达目的而进行的概念转换、角色转换、对象转换,以及表达方式转换等语言的内隐活动,可能是学生语文经验所不及,难免有生涩僵硬之感。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经验是积累起来的。关注文本的语言价值,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经验,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选择,只要方向没错,就有继续下去的理由!也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课标将语文界定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的实践活动大略归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当然并不排斥 “人文”)。刘老师的课设计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最重要的实践手段就是朗读与揣摩,先从大量的语言信息中揣摩出言说者的“核心表述”,这是概括与提炼;再通过具体细节的品析,发现语言指向的变化、言说对象的变化,以及表达方式的转换,逐步完成语言内容→语言形式→语言规则的学习。学生之所以能发现林肯不知不觉地把做鞋子的艺术和做总统的艺术联系起来,发现林肯“先对那个挑衅的参议员说,之后还对所有参议员说”,甚至是林肯先“说”后“等”再“流下泪水”,都足以说明学习已经发生,语言的经验与能力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生成与增强。

如果我们也认为阅读教学需从文本的“意义价值”转向“语言价值”,那么,对这节课上老师有点“武断”地不讲“人格”,我说:何妨!

(作者单位:江苏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江苏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鞋匠参议员林肯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怎样的鞋匠算是一个好鞋匠
四颗补鞋钉
小巫见大巫
平安夜的擦鞋匠
安静从容 林肯MKX
33
亚伯拉罕·林肯:永不言弃
鞋匠阿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