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图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2017-05-30 17:11戴一苗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幅图小鹿读图

戴一苗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看图写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等综合能力的绝佳途径。以下主要从思维力培养这个角度切入,结合一线实践经验,谈自己的一些操作策略。

一、打乱顺序编故事

这里的“打乱顺序”指打乱几幅图的先后顺序,请学生总体观察几幅图,在理解大致意思的基础上,把图正确排序,然后再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的做法,比较适用于二年级的学生。和一年级学生比,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这样的排序活动不仅需要勾连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需要对组图有一定的掌控力,排序是训练学生逻辑能力的很好载体。比如组图一:

第3、4两幅图都是小女孩在吃饭,但细看是有区别的,如第3幅图饭碗是放桌上的,第4幅图饭碗是被小女孩捧起来的,看上去吃得很香。还有挂在墙上的钟,第3幅图中的钟指向12点,第4幅图中的钟指向12:05,那中间发生了哪些事呢?第2幅图画面不难理解,小女孩把菜扔进垃圾桶。第1幅图通过农民伯伯种地的插图,再结合奶奶和小女孩的神情,可以推断出奶奶在教育小女孩要爱惜粮食,告诉她“粒粒皆辛苦”。至此,这组图的意思已经浮出水面,正确排序也是水到渠成,但足见整个思考过程的重要意义。

二、补图画讲故事

看圖写话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能够对图画进行简单的描述,更需要学生能够把自身的经历和图画所表达的内容相结合,这样整个故事才能更加活泼生动。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说:“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也就是说,需要学生联系自身的经历及体验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符合图画中的人物和情景,这样的故事才更真实,更吸引读者。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第1幅图是“四只小猴子在河边玩球”,第2幅图是“球掉到小河里”,第4幅图是“四只小猴子又开开心心地一起玩球了”。空白的第3幅图会发生什么故事呢?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不难想到第3幅图画的应该是小动物们想办法拿到球。至于想到了哪些办法,这是个开放的话题,极具思维的张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挑战。正因为是挑战,所以才会更加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见仁见智,只要合理即可。这样的交流过程也非常有趣。

三、图文对照拼故事

所谓“拼故事”就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文字线索,学生开动脑筋,把对应的图片和文字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来看《谁也没忘记》这个故事的图片(如组图二)和打乱的文字:

打乱的文字:

A.小鹿很沮丧,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有人来,心想:完了,它们都把我忘了。想着想着,小鹿伤心地哭起来。

B.小鹿看到小鸟飞过,大声喊道:“小鸟,你能帮我处理伤口吗?”小鸟说:“哎呀,我只是个邮差,不能处理伤口,不过你在这儿等等吧。”小鸟匆匆地飞走了。

C.小兔医生跑来了,说:“小鹿,我来给你处理伤口。小鸟给我报信,大象驮我过河,我才能这么快赶到,你得谢谢它们。”伤口包扎好了,小鹿高兴地说:“谢谢,原来大家谁也没忘了我。”

D.阳光明媚的午后,小鹿在森林里散步。突然他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摔破了。

E.不远处传来了一阵重重的脚步声,原来是大象伯伯,小鹿连忙问:“大象伯伯,你能帮我处理伤口吗?”大象说:“抱歉,我只是个消防员,不能处理伤口,不过,你在这儿等等吧。”大象也走了。

在下面的括号里,把和图片对应的字母写出来。

1—( ) 2—( ) 3—( ) 4—( ) 5—( )

图文对照阅读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个重要策略。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三个学段一以贯之的。第一学段的“看图说话”往往是把几幅相关的图连在一起,组成一个“非连续性文本”,这应该是最基础的“读图”练习。我们在关注学生“看图”结果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看图”的过程——方法、视角、速度等,并给予提示和帮助,重视这方面的评价,使“看图”不仅仅是为了“说话、写话”,而且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图文对照拼故事,就是一种极有效的培养读图能力的方法。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长江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幅图小鹿读图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小鹿跳跳棋
奇怪的影子
小鹿跳鞍马
春天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