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7-05-29 21:37岑俊源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岑俊源

【摘要】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给予患者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监测患者入院时、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肝肾功能、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血常规等指标, 比较其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患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孕激素(P)、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催乳素(PRL)水平低于入院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子宫内膜厚度值为(1.8±0.5)cm, 治疗3个月后为(0.9±0.4)cm, 治疗6个月后为(0.8±0.3)cm;治疗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值小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患者因围绝经期综合征也会出现乏力、眩晕、下腹痛、肛门坠胀感、恶心等症状, 与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对安全可靠, 能够起到有效调整月经周期的作用, 使患者早日实现提前闭经, 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有利于患者重新回归工作和生活, 可见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功能失调性无排卵子宫出血, 发生于围绝经期, 象征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1]。目前其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刮宫止血、诱导闭经和调整月经等, 其中米非司酮作为强抗孕激素, 是临床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调整月经周期达到提早闭经的主要孕激素药物[2, 3]。本研究通过监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功能指标, 来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意义, 现将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进行治疗的12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 年龄45~55岁, 平均年龄(49.1±3.9)岁, 病程1~8个月, 平均病程(3.4±1.5)个月。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肿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子宫异位、卟啉症、吸烟等女性患者。

1. 2 方法 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上海新華联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 25 mg/片, 1片/d;治疗过程中,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对患者进行补充铁剂或补充维生素等常规治疗。监测患者入院时、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肝肾功能、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血常规等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其临床疗效。激素水平应在基础体温(BBT)下进行合理采血测定, 并记录P、FSH、E2、LH、T、PRL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采用B超进行测量[3-7]。同时, 记录患者出现皮疹、眩晕、下腹痛、乏力、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以探讨其临床安全性。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124例患者入院时、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6个月后患者FSH、LH、T水平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E2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RL水平低于入院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124例患者入院时、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 入院时子宫内膜厚度值为(1.8±0.5)cm, 治疗3个月后为(0.9±0.4)cm, 治疗6个月后为(0.8±0.3)cm;治疗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值小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 3 124例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所有患者用米非司酮治疗后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 但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的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症状, 停用米非司酮及对症治疗后消失。入院时患者因围绝经期综合征也会出现乏力、眩晕、下腹痛、肛门坠胀感、恶心等症状, 与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的改变,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日益增多, 成为临床上需要关注和治疗的重要患者人群。临床上,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具有月经周期不规律、出血量不规律、经期时间长短不规律的三大特点, 其中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4-7]。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如果长期出血且出血量大, 将导致患者贫血, 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8]。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因重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全身情况并积极开展的相应对症治疗。

米非司酮作为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之一, 最初在临床主要用于药物流产、晚孕等方面[9]。后经临床研究发现才逐渐推广应用于临床, 并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据研究表明, 米非司酮诱导绝经能够有效的解决患者出血量过多的症状, 并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但临床应用过程中, 应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及患者自身情况, 合理的诱导, 以避免出现较多的绝经症状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10-12]。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可以使子宫内膜在一定程度内萎缩, 并能够降低激素水平, 从而对卵泡起到抑制成熟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最终使患者调整月经周期, 达到提前闭经的目的[13-16]。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6个月后患者FSH、LH、T水平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E2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RL水平低于入院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米非司酮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 从而起来调整月经周期的效果。入院时子宫内膜厚度值为(1.8±0.5)cm, 治疗3个月后为(0.9±0.4)cm, 治疗6个月后为(0.8±0.3)cm;治疗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值小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患者因围绝经期综合征也会出现乏力、眩晕、下腹痛、肛门坠胀感、恶心等症状, 与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其疗效肯定, 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对安全可靠, 能够起到有效调整月经周期的作用, 使患者早日实现提前闭经, 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有利于患者重新回归工作和生活, 可见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潘国强, 王冬梅.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2015, 2(9):160.

[2] 顾静, 杨克虎, 张莉, 等.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 12(4):451-459.

[3] 郑蔓嘉.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 广东医学, 2011, 32(14):1874-1876.

[4] 王海燕.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6例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 2011, 17(22):114-115.

[5] 王丽鸽, 孙丽萍.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16):2300-2301.

[6] 何林霞. 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9):1260-1262.

[7] 徐小凤, 周焕娣, 李苗.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21):63-65.

[8] 陈禄英, 侯雪梅, 李波波, 等.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14(1):114-115.

[9] 郑玲, 鞠晓军.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5):137-138.

[10] 闫冬丽. 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5):150-151.

[11] 青云.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的系统评价.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2):7330.

[12] 刘爱敏.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中国伤残医学, 2014(16):112-113.

[13] 王娜.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9):111.

[14] 高玉兰.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64):122-123.

[15] 刘春梅. 评价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3):97-98.

[16] 王颖. 评价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10):123-124.

[收稿日期:2017-02-21]

猜你喜欢
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185例分析
补肾疏肝汤配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