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教师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2017-05-27 08:06李玉茹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教师培训

李玉茹

摘要:在教师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打破理念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一直是困扰培训组织者的一个难题。作为培训的组织者,一是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增强教师从业的幸福感;二是改革培训的内容,以解决问题为先导,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满足教师实际需求;三是创新培训形式,增加情境体验式培训,强化实践性培训;四是实施后期跟进,强化返岗指导力度,使理念落实到课堂;五是实施多方评价多元考核,实现宽进口严出口,提高培训实效。

关键词:教师培训;职业幸福感;满足需求;强化实践;返岗跟进;宽进严出

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培训自然成了教师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自实施新课改以来,针对新课程的培训纷至沓来。从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到新标准、新教材、新技术的培训,再到新方法与新策略的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培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精心组织,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但同时,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展开,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是困扰培训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日臻成熟的今天,如何使师训工作向“新课改”靠拢,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需从五方面入手。

一、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提高教师从业幸福指数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职业理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教师职业倦怠日益凸出,表现为不能安于工作,从事第二职业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脱离教师队伍的人数在逐年增加,教师终身学习的愿望在日渐消退,动力日显不足,参训积极性日渐低靡。同时,教师职业也逐渐成为一种高危职业,教师被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担心被学生殴打、被家长投诉,以致身心俱疲,职业幸福更无从谈起。

要消除这种现象,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教师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就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事业观,增强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使广大教师在经济大潮中能够坚守学校这片净土,甘守清贫,不被铜臭所沾染。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自觉自愿地参加终身学习和培训,以良好的心态感受工作的乐趣,在奉献中成就美好的人生。

二、改革培训内容。满足培训需求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教师培训要树立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培训课程体系,妥善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关系,解决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解决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的困难和困惑,找准培训点,一次培训解决一个小问题,一门课程解决一个主要问题,不贪多、不求全、小切口、大收益,让培训内容直面丰富而又复杂的教育现实,还原出教育生活的本来面目。

培训内容的选择,不能再停留在理念和观念层面的认知上,而是如何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现实。因此,培训应多为教学技能、方法策略的培训,直面课堂的培训。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

三、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实践体验

一方面,以人为本,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改变一言堂的主打培训模式。《意见》中强调情境体验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在教师培训中要“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课堂真实教学情境”。学生课堂需要新课改,教师培训同样需要新课改,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开展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培训,一如学生的新课堂,充分体现参训教师的主体意识,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现场体验等各种方式让教师参与进来、“动”起来,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多开展基于实践层面的培训。在推动实践性培训上,《意见》着重强调了“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基于教学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通过分析问题的症结、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解决问题的案例、探索解决问题的行动,起到解疑答惑的目的。教师对于脱离教学现场的培训往往是感觉不敏锐、体会不深刻。而通过现场诊断、案例剖析等方式实施的培训,能够解决教学的真实问题,帮助教师走出教学困境,引发教师的反思,贴近教师工作实际,易促成教学行为的改进。这也正是基层广大教师认可度高、效果明显的培训方式。

四、加强后期管理,实施返岗跟进

集中培训结束后,如何将培训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最终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这是增强培训实效的关键性环节。培训过程中,培训组织者在内容上精心选择,形式上不断创新,使参训教师思想上受到极大触动,与之产生强烈共鸣,感情激奋,跃跃欲试,决心付诸行动。但结束后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一动不动,有的甚至实束之高阁,不能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不能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这是影响培训实效的根本所在。

培训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并不难,只要教师有学习的愿望和需求,很容易达成。难就难在如何将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职业品格和教学素养,使之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持久行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制度的有力保证,教师的强烈愿望,将理念、技能落实到课堂是很难实现的。

如何消除这种现象,打破这种瓶颈,是保证培训效益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基层学校、县级培训机构、协作院校加强培训后期的跟踪指导、管理、评价和考核。三方要做好接力,而不能各自为战。院校不能只管培训,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不能只管参训,基层学校不能只管教学。三者只有通力協作,形成合力,抓好返岗实践这一关键环节,将集中培训和校本研训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边学习、边反思、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才能改变培训和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只有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五、实施多方评价多元考核。实现宽进口严出口

教师培训的考核评价要改变过去单一由提交培训总结、提交相关论文、参加结业测试(试卷形式)的考核方式,实施多元评价,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改变以文字性纸质考核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注重实践性考核,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具体行为的转变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改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既要加强过程性管理,也要注重培训后期的实践性考核,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理念、行为的转变,保证培训实效。这是需要基层学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院校来共同完成的。实现多方评价、多元评价,使培训效益落实到课堂。

《意见》提出“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这是教师培训工作的根本。要尊重一线教师需求,贴近一线教师实际,研究一线教师发展,服务一线教师学习,把激发广大教师参训动力,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常教学的常态化需求,成长周期的阶段发展需求和从教生涯的终身学习需求,调整教师培训工作方式;创新政策制度,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提高培训质量,满足教师对高质量培训的期盼。

总之,从培训需求出发,以技能培训为主,直面教学现场,让教师真正从培训中受益,教师才能喜欢培训、积极参训,通过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 牛宾国]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教师培训
从管理学角度探索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基于“自我更新”取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