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霞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情感教育,倾心关注学生,关爱教育学生,师生之间能够共鸣共进。
【关键词】教师;情感教育;关爱
教育工作者在践行教学工作中,应当意识到情感的重要性,学会用心去关爱学生,用情去打动学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加,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缺乏父母的关爱,若学校教育也忽略了這点,从深层次来看,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从眼前来看,影响着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下列情形:由于师生情感冷漠,师生关系对立,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正常学习,学生容易厌学,严重时甚至产生学生报复老师的恶劣行为,这一系列现象使一些教师对教学感到茫然甚至是惶恐。然而仔细推敲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不到位,师生情感基础薄弱造成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还应依赖于教师的自我角色转变,观念的转变,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应当是他们的好伙伴,知心朋友。
1、正确看待情感教育
课前课后的情感交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坚实后盾,加强情感教育是教育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教师应学会放下架子,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谈心,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好伙伴。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同时还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的教学也会更有针对性、目的性。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倾注热情,以爱育情,以情激情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高尔基曾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与信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与赞扬,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从而能使学生以更旺盛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
3、走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过程中的蓄意情感是必要的,但蓄意的情感培养没有生活做基础,这种蓄意情感是不会长久,甚至会弄巧成拙。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融为一体,多与学生交朋友并进行情感交流。课后关心学生的近期学习表现,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鼓励他们的进步,同时关注他们是否吃的好睡的好,深入他们的生活,可以与他们一起运动、唱歌、做游戏等,尽可能地多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老师的爱也如父母兄长般温暖。
4、把自尊还给学生,把威信留给自己
人们常说,教育学生要恩威并施。有些教师在工作中虽然“施”了不少“恩”,但就是缺少“威”。他们并不是不想“威”,而是“威”不起来,也就是在学生中树立不起自己的威信。原因何在?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他们没有摆正树立威信与尊重学生的位置。
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学生由于缺乏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又因为理性思维的不成熟,容易引起冲动,因此,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来思考一下问题。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不要早下结论,武断处理,要允许学生说明原委,允许学生思考,允许学生改错。如果教师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教育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我们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情感有灵魂的青少年一代,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俗话说:“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我们付出了爱,学生才能回报我们一份情,因此说热爱学生是教育的一门可塑性很强的艺术,教育这棵艺术之树只有根植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