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茹
摘 要: 本文以陕西丝绸之路梨园文化发扬与遗产保护与开发为主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模式研究,以梨园文化发展与保护为主线,促进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实行文化创新驱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丝绸之路 梨园文化 遗产保护 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96-02
北京大学教授叶朗主编的《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中载:“陕西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其文化积累之丰厚,文化形态之多样,文化哲学之深刻,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然而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无疑是文化资源大省,而不是文化产业强省。
梨园文化是新时期以来艺术界长期探讨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话题。梨园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既是哲理的,也是实践的;既是局部的也是全民族的;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梨园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富有个性色彩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反映。梨园文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层面是狭义的,正像有些学者考证的那样,“梨园”,顾名思义是栽植梨树的果园。第二个层面是广义的梨园文化。如今“梨园”二字可以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与戏曲、与表演艺术相关的理念和实践。同时,梨园文化,还要借历史遗迹,以静态文物为依托,复原再现当时的历史文化场景,继而挖掘研究唐文化乃至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并借此发起一场社会性的历史文化保护活动。
一、打造“国家级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基地”
南宇在《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一书中指出:“西安作为与罗马、雅典、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无论是作为硬件的城市基础设施,还是作为软件的城市形象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与完善。”但是,在丝绸之路文化品牌产业发展方面,陕西与国内先进省市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不足。例如甘肃省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之处:“利用世界遗产的知名度在文化产业内部培育出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化品牌,然后将此品牌扩展到其他产业中,最大化实现品牌价值。例如,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的创作及市场化运作,就是以名震中外的世界遗产甘肃敦煌莫高窟为创作背景,成功地运用了世界遗产品牌战略。兰州歌舞剧院看到了得天独厚的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特有民族文化,打造文艺精品的市场前景。”
陕西西安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也是提升民族经济硬实力的时代选择。西安拥有厚重的文化资源,在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文化高地,实施文化先导,开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先机,扛起文化产业发展大旗上别无旁贷。因此,必须用创新思维做出更大作为,树立“文化自信”,创新文化理念。发掘弘扬梨园文化精髓,着力打造国家级梨园文化产业基地,就是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理论实践,为推动文化西安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经济发展,文化先行,“一带一路”战略自然成为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流的融合剂,成为城市经济贸易合作的“软”支撑。
综上所述对于打造“国家级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基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老腔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传播、弘扬和交流创新梆子声腔艺术,能够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实现戏曲艺术整体繁荣,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如华阴老腔独特的伴奏与演唱方式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同时秦腔作为中国戏曲的鼻祖,是陕西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最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堪称活态文物。实施文化先导,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挥陕西戏剧文化优势资源,以西安易俗社、三意社两个百年历史剧团作为国家级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基地的龙头与核心,形成教学、培训及演出为一体的文化新机制。汇集陕西地方戏种阿宫腔、碗碗腔、汉调、眉户,以及昆剧、豫剧、京剧等流派艺术,海纳百川,百花争鸣,共同畅想中华戏曲文化的新时代。
我们通过传统曲目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享受到音乐的魅力,让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展现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
2.将长安古乐及仿唐乐舞大型丝路歌舞剧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作为国家级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基地标志性演出(如深圳华侨城的天婵)。丝路故事、丝路艺术以及丝路文化之旅的完美融合,使游客深入其境,耳旁想起阵阵驼铃声,亲眼目睹张骞的雄姿,全视角感受体验东方丝路文化的魅力所在,使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3.戏楼,是中国戏剧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全国56个民族有数百种类型,造型各异,除演出功能外,极具东方民族文化,建筑艺术的魅力,系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随着历史变迁,目前大多数戏楼已经消失,在国家级中华戏曲文化产业基地规划中,按照历史记载和传统文化习俗,恢复、仿建一批典型的代表性的中国百戏楼群(如多面戏楼、立体戏楼),即可做文化演出场所,又不失为独特的中国古戏楼建筑群景观,形成西安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4.按照中国戏曲文化传统与习俗,建立梨园文化根脉拜祖园,比如建立老郎神像——中华梨园创始人唐明皇李隆基像,恢复中华乐神祭祀仪式等非遗项目。以每年正月初十四(公元714年,甲寅、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年)为“梨园祖庙会”日,形成全国戏曲文化界重要的文化拜祖活动和举办全国性戏曲文艺汇演活动,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为戏曲艺术事业,找到精神归宿、弘扬文坛,圆中外文化从业者——梨园弟子寻根之梦、竞技表演之梦。
5.以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和戏曲文化为龙头,衍生开发全国音乐戏剧文化一条龙商业产业链。以文化带动经济,以经济促进文化发展,拉动西安文化、旅游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实施文化创新驱动,弘扬时代文化精神,提升文化现代气息,展现梨园文化新风貌。
二、建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物遗存极为丰富多样。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现有各类文物点 3.58万处、博物馆 151 座、馆藏各类文物 90 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浏览陕西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其中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 72 座。
在西安建设“中华文化与自然标志工程”基地,以设立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为核心,以国家授权与地方立法为依据。采用符合实际的大遗址保护、利用、管理的体制、政策、法规、手段,统筹处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还要遵循文化遗产自身运动规律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区域规划和建设方案。同时,在保护大遗址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展示园区,带动区域旅游,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实现大遗址保护欲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文化科研与探索力度
加大中华梨园历史文化的科研力度,对于深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大出版文化出版物及文化艺术品,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文化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商机。文化实力,己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为重要的替代型产业,文化产业己经彰显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和发展潜力。综上,以陕西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深挖中华梨园遗址的文化价值,创新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将中華梨园文化汇聚于陕西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加强区域间文化交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高标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1]叶朗.《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4页.
[2]李林.《“文化线路”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探析》,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3]黎羌.《论陕西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新起点》,丝绸之路,2014.22.
[4]南宇.《西北丝绸之路五省区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4页.
[5]金栋昌,刘吉发等.《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上的跨域文化治理》-基于模式基础的战略思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9.
[6]杨雪.《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发推动西北文化茶叶发展》,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
[7]张建忠,孙根年.《遗址公园: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开发的新业态—以西安三大遗址公园为例》,人文地理,2015.2.
[8]何玉人.《梨园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报第三版,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