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霞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79-01
随着中国入世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不断推进的两个文明建设,向基础教育提出了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新世纪的建设者应该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由此可见,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教育领域的终极目标。然而,学生的现实创造力,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和各种因素来表现,在诸多手段和因素中,新型理想的师生关系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教育被人称为是"填鸭式"的教育,这种教育师生关系不够平等、不够融洽,剥夺了学生自主权,束缚了他们的个性,扼制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新型理想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师生关系的内涵
早在一九六六年,美国所兴起的"教师效能训练"浪潮,就以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与改善师生沟通的效能训练为核心任务。直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教育专家在继续钻研,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与技术,制定出系统化的沟通原则与技巧,增进教师对沟通本质、历程及学生心理反应的了解,以求灵活运用在教学、班级管理及师生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心理学家認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要以个人人格的力量对学生实施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至关重要,小到穿着打扮,大到举止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他们所喜爱的老师和睦相处,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人格上师生平等,教师与学生互相热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2)心理上互相开放,师生心理距离缩短,交往频率增加,达到和谐、融洽、信心相通;(3)课堂上教学合作,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4)交往上相互为友,真诚相待。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对教育活动的有效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育的需要。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明确提出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并且生动活泼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个性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要实施这一目标,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在教师方面,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交往情景,将学生看作独立人格的主体,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平等的进行教与学的交往活动,鼓励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认真分析其见解,改进教育条件与教育方法,使师生之间沟通渠道畅通无阻,达到教学相长,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可见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2.2 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师生关系是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三种相互作用的心理成分调解下逐步形成的。认识成分及师生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师生的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相互认识基础上的。师生在交往过程中相互理解,就容易形成协调、融洽的心理关系。情感成分及师生之间情感体验和情感上的联系。一般来说,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如热情、亲近、依赖、爱护、关心、满意等,都有利于在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而消极的情感如冷淡、厌烦、憎恶、仇视等,则可损害师生的融洽。在师生交往中,行为成分往往起着直接的作用。
2.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是微观的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管理、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从而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事实。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使师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愉悦感,课堂气氛表现为宽松、愉快、生动和积极健康的景象;而师生关系恶劣,课堂上就会出现紧张压抑的气氛,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智力活动下降。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信任学生,不偏爱部分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轻视其他同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有利于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也减少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与教育效果之间还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激励力量,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引起强烈的情绪体验,确信教师教育的正确性,并转化为自为要求。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与学生之间确立的强有力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关键所在。
3.如何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
3.1 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要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作些改变,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3.2 实施民主,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创造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冶和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21世纪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的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的建立。
综上所述,理想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课内外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型的、对话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才能互相欣赏、互相信任,师生的心灵才能有交流、碰撞和融合,师生间的心理才能相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建立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理才能健康地得以发展,我们的学校也才会有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