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春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正在与国际接轨,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在认识和理解上,会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很大的疑惑和出现理解的误区,需要我们去重新适应和理解。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67-01
1.确立体育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构成。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行健体知识和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巩固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习及活跃学生的生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上来讲应该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趣,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优秀的社会情感,以至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任一学生来说,是通过体育要达到以下四个目标:第一,身体的发展,要有好的身体和心理。第二,正确的运动技能。第三,科学的养身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第四,好的社会情感。总而言之,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2.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2.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 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创新合理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3.1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选用游戏应该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季节、场地和学生需求的具体情况而定。初中生喜欢模仿,可以选用如兔子舞、老鹰抓小鸡等有故事情节的游戏。在课程开始部分应该集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可安排一些情节相对简单的游戏练习,如队列游戏"反口令""单数和双数报数"。通过这些准备活动,为顺利过渡到基本练习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课程的基本原则是:把游戏作为一种架设的桥梁,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形成技能。游戏教学中,建立"有练有赛,先练后赛"的游戏教学常规。游戏过程中要控制好运动负荷,并在结束时及时适当地总结。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3.2 面向全体,异化目标;尊重个体,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关注诉求。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与体质等差异化的特征,以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多层次、全方位,从而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本着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也促進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吸引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初中体育课中。对于“学困生”,要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适当放大,使他们在得到表扬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加勇敢自信地投入体育学习中。
总而言之,为了全面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我们要从根本上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多样化、生动化,让体育锻炼给孩子们带来乐趣,为其他方面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