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友珍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一节教学课的精彩與否,首先体现在教学时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是教师在教学教育中必须要思考和实践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38-01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中的主角一直都是由教师来扮演,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对知识的传播,学生在其中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而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来实现,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极其容易形成教师的"一言堂",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模式显得极为呆板和枯燥。而同时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使得不少教师孤注一掷,将"多练多背""多做多写"作为提升应试成绩的主要措施,但是此法不仅收效甚微,甚至由于无尽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反感,形成恶性循环。长久下去,学生学习的热情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的彻底放任自流。
随着当今社会的日新月异,原有的低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教学的需求,因此改进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下面是我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1.设置生动活泼的情境,使知识更为立体
数学教学时,如果教师总是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被这种无聊乏味的讲课氛围烘托的越来越低迷,以至于丧失对学习的动力。这时一个活泼生动的情境教学就会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形象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进而使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学生的脑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我在课上准备了铅笔图卡、小鸭子和耳朵的图片卡、三角形小旗子的图卡、一个菜市场称重的秤钩的图片,先将1-5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将图片一一对应的贴在数字下面,同学们都踊跃的参与,课堂气氛热烈一时,然后我适时的对他们讲解每个数字的读法,使他们在玩乐之间轻松的记下五个数字的形状和读法,通过形象的图像延伸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实物记忆,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并且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精心备课,有效利用课堂
俗语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师,为了呈现一堂精彩纷呈的教学,课下的备课重要性就愈发明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并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为基础来优选学生课堂练习的题材,力求做到对课堂的完美掌握,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的接受知识的传授,尽量做到前后知识的连贯,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毫无阻碍的全方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课上也不至于出现师生"相顾无言"的尴尬景象,同时教学题材的选择要充分做到"准、足、好",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知识归纳和总结能力,有选择地去编制和准备课堂教学的内容。
3.与学生做朋友,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维系学生与学科学习兴趣之间的纽带。爱屋及乌,学生对于教师的喜爱,客观的就会体现在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热情上,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通过言传身教也为学生日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与学生做朋友的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喜爱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明白,教师也是普通人,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成为学生在课下的知心大朋友,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能放开拘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和学生相互传授和学习也会变得极为轻松愉快,潜移默化中完成课堂教学,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合理利用新兴设备及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伟大的先哲荀子在《劝学》中曾经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兴技术设备层出不穷,校园也在逐渐以多媒体教学模式取代以往的板书教学,教师作为新事物的首要接触者,必须善于利用这些新生事物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章中,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相应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些辨识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在作为在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经验,本文着重在语言表达、精心备课、师生关系和新技术的利用等方面表达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相信只要通过坚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会有一些适应自己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马云鹏主编, 2003
[2] 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杜永宁.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