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 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05-27 23:14邓燕陈静刘秀伦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因素

邓燕+陈静+刘秀伦

摘 要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应用型人才素质目标的达成。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机制等要素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因素是多元的,其中,以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以及教学内容方法为主。为此,应当提高教师及学生的思想认识、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学习辅导读物、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2-0069-04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内化,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当前,应用型高校成为部分高校转型的方向。转型后,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将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元,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主客体的因素,又有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的因素。为了解影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基于学生的视角,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教材、课堂、学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机制等基本要素设计了问卷,并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覆盖了文理艺术管理语言等多个专业,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1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

从学生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来看,有83.7%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见,大部分学生认可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对于“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选修课,你是否会选修?”的调查,有52.9%的学生选择“会”,46.6%的学生选择“不会”。近一半学生在掌握选课主动权时不会选修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说明学生虽然在理性上认识到学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不强。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因来看,有78%的学生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48.3%的学生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课,必须学习才有学分;16.9%的学生是被教师授课内容所吸引;16.5%的学生是为考研作准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目的是吻合的,都是为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但也不排除仍有相当部分学生出于功利性价值而学习。被教师授课内容吸引的学生占比非常低,这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教学设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有67.8%的学生觉得自己是理科生,对文科不感兴趣;42.6%的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9.57%的学生不喜欢授课教师的授课风格;4.1%的学生不喜欢授课教师;3.5%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如多数内容听过、讨厌字多的东西、内容枯燥难懂等。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原因即课程特性使然,如学科属性、课程内容等;另一类是主观原因即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原因,如学生兴趣、教师授课风格、授课教师人格魅力等。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自身的关联度认识来看,有73.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他们的学习生活关联性很大,能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有25.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他们的学习生活关联性不大,对今后找工作没什么作用。可见,能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自身关系的学生占大多数,但仍有两成以上的学生持功利心态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接受度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适用性来看,有60.1%的学生认为教材不太适用,可读性不强,理论抽象,文字晦涩,不容易理解;有39.9%的学生认为教材很适用,内容丰富。显而易见,多数学生认为教材不太适用。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网络上的鸡汤文相比,你更愿意读哪类书?”的调查中发现,有66.2%的学生选择“鸡汤文”,仅有33.8%的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两组数据都在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应用型大学的接受度差强人意,对学生的吸引力太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全国各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均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版本的教材,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忽略了应用型大学的学生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客观上造成应用型大学学生对教材的不适应。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适用性被弱化之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网络传播的热兴、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广泛应用、网络终端不断推陈出新等,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扩大了学生阅读的选择范围。总的来说,无论是教材本身的原因,还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在应用型大学的接受度比较低。

(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评价

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评价来看,在“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教学内容贴合教材内容吗?”的调查中发现,约有90%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是贴合教材内容的。在“你认为授课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如增加的案例、材料等)能否帮助你理解课程内容”的调查中,有56.6%的学生认为“能够”;37.5%的学生选择“有些能够,有些需要加强”;5.91%的学生选择“不能”。绝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到了以教材为基本遵循,教学内容能够贴合教材。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方面有待加强。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来看,76.4%的学生非常渴望教师在课堂上拓展一些教材以外但又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这就进一步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不但要融会贯通,还要适当拓宽学生的视野,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

(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评价

从学生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评价来看,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是观看视频,在8种课堂教学方法中排名第一,选择人数占31.4%;其次是小组课堂讨论,选择人数占19.1%;再次为案例分析,选择人数占12.4%;其后的是教师讲授、情景模拟、分小组制作PPT进行课堂陈述、主题演讲和课堂提问,选择人数分别为11.6%、10.6%、7.5%、3.5%、2.4%。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喜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对象性特征。首先,移动微视频空前火爆,视频传播方式的盛行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这种方式反映到课堂上就表现为学生喜欢以视频方式接受教学内容。其次,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表现欲望大,多数时候希望有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小组课堂讨论这种形式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因此,小组课堂讨论颇受其欢迎。从调查数据还可看到,传统的课堂提问被排到了最后。同时,针对“教师在课堂上设问时,你是否会对问题进行思考”作出的调查显示,仅有37.3%的学生选择会思考。可见,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正受到巨大的冲击。

(五)授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影响

从授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影响来看,授课教师的情绪、语言、与学生的交流以及课后提供的资源往往也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据调查,约有70%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情绪对其接受授课内容有影响,他们不喜欢教师板着脸上课,这正好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性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讲求疏通引导艺术,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教师话语体系来看,90%以上的学生喜欢授课教师使用网络语言,感觉教师使用网络语言很接地气。可见,教师授课过程中的话语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理解也有较大影响。从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来看,52.1%的学生很期待课后能和教师有进一步的交流。不难看出,课后的师生交流能够从情感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认可度。从教师课后提供的资源来看,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后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根据调查,28.9%的学生希望教师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26.7%的学生希望教师提供深化课堂内容的拓展知识;22.9%的学生希望教师提供学科的最新资讯;21.5%的学生希望教师推荐相关书籍。

(六)影响学生出勤的因素

从影响学生出勤的因素来看,在影响学生出勤的众多因素中,课程内容重要程度位居首位,平均综合值为4.1;其次是完成学分要求,平均综合值为3.75;再次为自我学习需要、授课教师点名和授课教师人格魅力,平均综合值在3.2~3.4之间波动,所占比重不相上下;最后是其他因素,如身体不适、社团活动较多等,平均综合值仅占1.8。由此可见,影响学生出勤的最重要因素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即课程内容。当然强制性的外在因素,如完成学分要求和授课教师点名,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及主观能动因素(自我学习需要)和外在客观因素(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重要地影响着学生的出勤率,身体不适或社团活动反而占比最低,影响不大。另外,学生希望用一些制度性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出勤行为。根据调查,有77.2%的学生支持教师上课用点名的方式考勤,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进一步约束自己准时上课。

(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态度

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态度来看,90%以上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采取“期末试卷考试+平时成绩”这种方式是合理的。具体来说,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中最应注重的是“课堂表现”,选择人数为83.2%;其次是“日常思想行为表现”,选择人数为73.3%;再次为“平时作业”和“社会实践”,选择人数分别为62.4%和61.4%;最后为“试卷考试”,选择人数为53.5%。可出看出,学生对目前这种考核方式是接受的,那么这种考核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影响就会是正向的。

二、结论及建议

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出勤率、考核方式等因素都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其中,尤其以教学内容方法因素、教师主体因素和学生主体因素影响为主。就教学内容方法而言,教材内容在应用型大学的适应性较差,相对来说理论性稍强,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学生期待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时代性;就教师主体而言,教师上课过程中的情绪、话语体系、与学生的交流以及课后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就学生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以课程内容重要程度来权衡是否参与课程学习,强制性的外在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同时影响其课程参与度。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重点论,以主要影响因素为主,兼顾次要影响因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素、过程、结果着手。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和职业技能。一是提高教育主体的思想认识。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以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为起点,以课程第一课依托,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使学生突破心理障碍,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自身素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其必修的认知理念之中。另一方面,提高教师对应用型大学学生素质要求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将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与研究型和职业型高校人才素质要求相区别,准确定位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二是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这里的教师职业技能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材内容转化能力、教学内容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教学活动掌控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不但在理论上进行深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进行摸索,用理论指导实践,总结经验升华理论。

其次,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是合理转化教材内容。中宣部、教育部在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逻辑思路、整体脉络、各章节重点难点;从微观上结合应用型大学学生特点选择适宜的案例和材料,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增加教学内容的接受效度。二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法无定法,没有适用于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唯一教学方法,所有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依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受网络传播影响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顺势而为,适当利用一些短微视频阐释某些观点或说明某些问题。据调查,88%的学生会观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APP推送的微课视频。当然,单一地迎合学生口味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以具体教学内容为依据,考虑教学对象不同特征,随机应变,准确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限度,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再次,增加学习辅导读物。一是编写辅导教材。作为应用型高校来说,可以组织本校或兄弟院校师资力量共同合作编写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辅导读本”,通过这类辅导教材化解教材与应用型高校学生不适性的问题,降低教材难度,帮助学生接受教材所要传递的知识,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搭起一座理解的桥梁。通过辅导教材的编写还可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更深层次地提高理论研究能力。二是选购其他权威机构编写的辅导读物。在不具备编写辅导教材师资力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选购其他权威机构编写的适用于应用型大学的学习辅导读本,同样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增强教材的有效性。

最后,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一是强化考勤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是教学对象的参与。从上述调查数据可知,课堂点名这种考勤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正面规制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约束自己的出勤行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强化课堂考勤制度,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常规化考核制度。目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接受度较高,可以将此考核方式制度化,使之能够常态化运转。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建立学生随堂反馈制度,同一学期内,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分别进行1~2次随堂反馈,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活动的需求和期望。建立期末反馈机制,学期末组织学生对本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考核机制等进行全面情况反馈,以便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作出改善。另外,还要建立同行或督导反馈制度。根据同行或督导听课评价对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改善,以从不同维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忻平,吴德勤,宁莉娜.通幽曲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智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王海荣,孙川.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性审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6):93-94.

[5]陳丽晖.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90-194.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ase of Colle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Deng Yan, Chen Jing, Liu Xiulun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students, teachers, course book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shows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re divert and dynamic. And the teachers,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are most influential. Therefo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improved,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should be optimized, learning guidance books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the system protection function should be further guarante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ffectiveness; influence factors

Author Deng Yan, lecturer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1520); Chen Jing, assistant lecturer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Liu Xiulu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因素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