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古文 妙写今文

2017-05-27 21:14陈桃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景物文言文

陈桃

纵观现代教学,文言文的教学以“言”为重,即以贯通文意为主,其实,“文”也是文言文学习中的精华,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些关于句读、字词的知识,还应让他们了解古人在情感体验和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让学生更熟练的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教授文言文时,应引导学生精确阅读文本,同时挖掘一些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将这些技巧运用于写作中,以达到巧妙地写今文的目的。

一、精确阅读 分析技巧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扫清字词障碍,首先要精确阅读,大部分教师都侧重让学生翻译全文并分析文中的字词句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其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挖一下文章的写作技巧。比如许多文言文都能巧设开头,引人入勝,能迅速地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并且使自身的情感得到更好的表现。并且在文言文中作者往往会通过一处景色的描写来衬托抒发自身情感,或者作者通过对一个事物的描写来起到烘托或对比的作用,使自身情感表达更强烈,而这些都仅仅只是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的一小部分。因为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中蕴藏的写作技巧也极其巧妙,所以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总结与发展,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并将我国文化继承与传播。

文言文中,常见的手法有用典,作者通过引用一些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我国古代文言文的代表篇目《过秦论》,作者运用了借古喻今的手法,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并且全文铺张渲染的叙事特色明显,文中贾谊言秦之过,总结了秦的兴起以及灭亡的原因,并且鲜明的指出了文章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并且大量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的手法,这些写作技巧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汉文帝以及上层贵族以史为鉴,进行政治改革的强烈愿望。因此老师在教授高中文言文时,在精确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写作技巧,这样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能在写作方面获得提升,在写作的时候也能回忆起文言文的知识,使得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让阅读与写作结合,有助于学生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

二、运用技巧 充实写作

(一)巧妙立意,先声夺人

千古文章意为先,巧妙的立意,精彩的开头,能让文章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苏洵的《六国论》,历史上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开篇便用简明的几十字,第一段第一句就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然后从赂者的角度言:“赂秦而力亏”,从不赂者的角度言:“不赂者以赂者丧”,段末强调中心论点“弊在赂秦也”,这样的立意新颖,切入点独到,也突出了作者 “借古鉴今”的目的,这样的开头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的心。在进行高考写作时,则可以牢牢抓住阅卷老师的心,从而获得高分。

(二)布局谋篇,散而不乱

谋篇布局其实就是讲结构问题,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观。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指导学生写作时,让学生审题立意后,对文章的框架要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要做到胸有成竹。文言文的文章结构都是比较清晰的。如《六国论》的总分结构,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赂”与“不赂”者的表现进行有条理的论证分析,而论述“赂”者与“不赂”者的表现也是总分结构。再如《阿房宫赋》,文章前半部分通过铺陈的手法极言宫室之奇、美女之多、珍宝之多,后半部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全文蓄势而发,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一写作手法。散而不乱就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大特点,《伶官传序》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作者首先就探究其本原,分析前朝衰弱灭亡的原因,然后全文就从“盛衰”二字做文章,让人感觉内容似乎有偏离,但究其本原都离不开“盛衰”二字。我国古代散文在形与神的关系上有着“散而不乱”的特点,在艺术上有着高度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值得学生不断学习与借鉴。引导学生将这些布局谋篇的手法积极运用到写作中来,应该能让学生打下更好的写作基础,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

(三)并蒂莲花,叙事成双

古代人物传记是高中语文学习和考查的重要内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所选文本,大多是选取史志上那些以记述历史人物生平事迹为主的传记文字,通过叙事的方式,来突显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司马迁的《鸿门宴》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通过叙事写人使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广泛与深沉,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的时候,可以教导学生将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时代的人进行比较,然后找出符合自己所表达的情感的共同点,并加以描写、叙述,对这些人或事进行议论等,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能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为他们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使情感的表达更为真挚。

(四)景物描写,烘托情感

游记类散文,作家常常通过一些相应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当作者身心愉悦时,描写的景物便春意盎然,当作者惆怅时,就多会描写秋意萧瑟的景物。不少作家也会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身情感,比如描写春色来对比表达自身的落魄。所以说,景物描写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身情感的方法。在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作者通过叙议结合,以及对一些景物的描写完成了此篇游记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景写情,描绘出了一个由乐到悲进而到感慨人生的情感路线。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先介绍了集会的时间、人物以及地点,然后便描绘了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周围的景物,从大处落笔,先描写了人们欢乐的场景,转而感慨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由乐景想到哀情,发出了人生不管生命长短都会走向虚无的感叹,而这一系列的描写,让悲伤的情绪显得更悲。所以在教授学生写作技巧时,可以引导他们对自然景物进行一定程度的描写,这样寓情于景,情感的表露才显得尤为真挚。

而且在景物描写中还可以以乐景写哀情,即表面上在写欢乐的情景,实际上却表达出了悲哀的情感,这就如苏轼的《赤壁赋》,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但作者的心情却由对天地自然界的浩渺的赞美引出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而这种悲情借客人箫声的悲凉反映出来,“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借助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把洞箫那种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连读者也不由得悲伤起来。

(五)语言优美,动人心弦

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好的语言能够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完美,让景物描写意境突出,让读者在阅读文章时感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而在文言文中,作者通过炼字、炼句等方法不断做到语言的精妙,使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并且具有独特的人物性格,因此,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体会、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语言美,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如《苏武传》,作者在塑造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情,运用了许多艺术手段,通过朴实的语言,苏武的形象跃然纸上。或如李密的《陈情表》,透过富含情感的语言,让读者如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李密。再如《滕王阁序》引经据典,骈俪藻饰,辞采华美写尽洪州之美景,让人读之为之叹服。语言之美,华丽为美,朴实亦为美,只要文采斐然,读者读起来就能感受到文章语言的魅力。在高考时,如果学生的作文用词丰富,语句优美,情真意切,必能打动阅卷老师从而获得高分。

三、善用技巧 妙写今文

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字、词、句方面的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引导他们不断挖掘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刻的学习文言文知识,还可以不断累积写作技巧,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更好的表达自身的情感,除却文章的枯燥乏味,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鸿门宴》后,可以让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将文章改写成故事,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再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可以让学生就“易水诀别”这一场景,让学生结合人物的心理特征与景物特点,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利用景物描写,如何烘托人物情感的写作技巧。许多高考满分作文就是因为他们技巧运用的合理到位,从而引起了阅卷老师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高考作文。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文言文,不断挖掘文言文中的寫作技巧,并将技巧学以致用,应该说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汉语传统文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文言文中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并指导他们将所学的技巧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妙写今文的目标。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景物文言文
四时景物皆成趣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写写冬天的景物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景物描写要准确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