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松
学习情感是学习者个体对学习材料、学习过程的主观感受,是其对所面临的学习任务的认知、学习行为的认同的心理因素,是学习者对学习是否符合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学习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动力的作用。愉快而积极的情感能活跃思维、激发智慧潜能,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反之,痛苦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学习,并削弱和降低学习的效果。
国外教育家马斯洛的人本理论、奥苏尔的内驱力理论等都涉及到学生学习情感的研究,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学生没有情感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重智力理论,其中有关的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就属于情感范畴。这些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研究。
古代有孔子提出“寓教于樂”的思想,现代有朱小蔓情感教育理论、李吉林的情境教育、魏书生课堂民主化教学等都涉及教育、教学中情感因素,它们为从情感的维度优化教学目标、结构作了先导性的探索。朱小蔓教授提出了情感素质理论,她指出:“知识和认知学习,如果不伴随积极的情感活动,它对人的生命价值、对社会的功效都是不能实现的”。
从国外到国内,对学生情感研究的理论不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农村初中的研究较少,我想从非智力因素和教育理论、实践的结合点入手,针对农村初中不同性别和年龄初中生在学习情感的差异,提出优化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发展与改善。教师运用心理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推动学生向学力发展,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之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从“接受知识”到“自我求知”和“愉悦学习”的积极转变,让其学习的过程更好地成为“享受知识”、“享受教育”、“享受人生”的过程。为大面积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终身学习,更好适应未来生活而努力。
一、运用煽情、移情、调情技能,优化师生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往往给他的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成就。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他的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回报。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其次,教师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学中善与人处,与人为善,学生为教师的和蔼而严肃的态度所感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它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它对象的情感。简单地说,当学生对教师有感情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经常使用过的东西都会产生好感,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移情”,最早见于美学领域。之后被应用于心理学、语言学、医学、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并由此而获得了多种意义。近年来,许多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并尝试了一些方式方法,这其中也包括对“移情”的运用。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学课堂上,在中学课堂却极为少见。我们应该尝试在中学课堂上进行移情的应用研究。通过对“以理移情、以情移情、以意移情、以行移情以及以境移情”这五种教学片断的应用展示,来达到构建中学课堂教学中“移情”运用的不同模式。
(三)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应在情绪的极性上。一般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厌烦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今天,“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量大、接触面广的当代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多媒体是一种提供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的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器官,扩大信息接收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大教学容量,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兴趣,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