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先生认为,“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决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由此可见,冯骥才作品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提炼而确定的,有着超强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以《俗世奇人》(《泥人张》《好嘴杨巴》)为例,具体品析其中的语言特点。
【妙语品味】
1.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两个“找”字用得实在绝妙。海张五拿泥人张来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海张五“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尤其是第二个“找”字,表现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也表现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張一方的行为,就看不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2.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一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和不屑,简洁传神,实在是无可更易的字眼。
3.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
一个“抢”字,突出表现了杨巴能在紧张的气氛中作出准确判断,表明了杨巴的灵敏、机智、沉着。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