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谦
11月底的大理,虽然还是一幅艳阳高照、碧海蓝天的景象,但远眺苍山之巅早已是皑皑白雪,提醒人们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穷人最怕过冬”这是自古以来都不变的道理,在别人都在惊叹瑞雪兆丰年的欢喜时刻,贫困的人们也许就没那么欢畅,他们依然为全家的衣食住行担忧着,期待春江水暖的日子早些到来。
广大工会干部历来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在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号召下,各级工会正调动一切资源和手段,帮助每一名困难职工摆脱困境,早日步入温饱富裕的小康生活。大理州祥云县总工会走在了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前列。
11月28日下午,祥云县总工会热闹非凡,这里正在召开“全国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祥云调研座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副部长栾樾率队对祥云县总工会职工解困脱困新模式进行专题调研,现场听取了祥云县委书记王正林的工作情况汇报,由县总工会牵头,祥云县教育局、人社局、卫计局等27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就本单位负责的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听取完汇报后,栾樾对祥云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新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一模式应该在全国广泛宣传和推广,让全国各地的工会都好好学习。并现场邀请祥云县总工会派人到北京,在12月初举办的困难职工帮扶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祥云模式为全国540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提供了很好的样本经验,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和宣传。同时,还要实现‘墙内开花墙内外都香的目标。因此,大理州各部门尽快动起来,把这一惠及万千困难职工的工作做好。”会议结束第二天,大理州州长杨健在会见全总调研组时表示。
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总工会主席程云川表示,大理州明年将在全州12个县市全面推广“祥云模式”,把这一惠及万千困难职工的事业做好,同时给全国各地工会总结更多有益经验。
奔小康路上困难职工不能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而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全国农村无疑是重中之重,因为在农村還有7000余万贫困人口。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农村通过“挂包帮”等举措,大量的资金和项目在广大农村开花结果,使农村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按照中央部署的时间脱贫步入小康指日可待。
然而,在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轰轰烈烈的脱贫步入小康时,全国总工会通过调查发现全国尚有540余万困难职工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的贫困程度甚至比农村贫困人口还要严重。如果不对他们及时给予帮扶,那么党中央同步脱贫步入小康的承诺将无法实现。
为此,全总领导向中央政治局作了专题汇报,这一情况引起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要求将城镇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列入中央政治局2016年度的重点工作。
得到党中央的支持后,全国总工会立即将这项工作列为年度两项重点工作之一,及时召开了专题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中央精神。并在十六届四次执委会上,提出今年将城市困难职工帮扶解困工作融入全国脱贫攻坚大局,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加大对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确保2020年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方针政策从上级往下级逐级传达,但是具体的工作却需要从下级往上级逐一推进落实,中央和全总虽然提出了要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但是具体要怎么做却需要各级工会来摸索。并且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仅依靠工会的资源不可能让540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因此,祥云县总工会打造的职工解困脱困新样本一经报道,便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解困脱困之道在于“精”
“要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祥云县总工会主要在‘精字上下功夫,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原则来开展工作。”祥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李枝兴说。而首要任务就是要摸清祥云县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祥云县总工会把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划分为三个档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意外致困户,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家庭收入。
祥云县总工会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定位也十分清晰:对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中的在档城镇困难职工,重在帮助他们脱困;对于因病因灾等意外致困在档困难职工,则重在帮助他们解困。
通过对全县职工挨家挨户的深入排查,祥云县总工会最终筛选出在档困难职工293户,涉及到的供养人口总计1080人。其中包括低保户98户、低保边缘户77户、意外致困户118户。
通过进一步的梳理分析,工作组发现造成这293户职工致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患病、低收入和下岗失业;他们最迫切需要5方面的帮扶:就医(137人)、子女就学(43人)、就业(13人)、社保(80人)和住房(20人),同时需要多项帮扶的有456人次。
然而,在调查的过程中工作组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状况,有一部分职工由于因病、因灾等突发事故致困,但是按照国家的贫困标准又无法纳入困难职工档案,因为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确不算低。
黎艳萍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和老公都是祥云县的老师,两人每个月的收入在8000元左右,正常来说这种收入在当地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但是黎艳萍在今年年初被查出肝硬化,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这台手术总共花费了68万元,医保报销完后还需要自付30余万元。并且手术完后每月还需要1万余元的药费和检查费。
但是当黎艳萍去申请加入困难职工档案时,却因为收入远高于困难职工水平无法录入,因为全总困难职工的申请标准只看收入,不看刚性支出。
“通过排查我们发现类似黎艳萍这种情况的困难职工不在少数,他们收入不低,但是因病因灾需要的支出足以压跨任何普通家庭,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帮扶,那么这些家庭的贫困程度只会越来越深。”祥云县总工会副主席史越宇说。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祥云县总工会为这类无法纳入全总困难职工档案的特困职工建立了二级档案。
列入二级档案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年度自付医药费超过家庭年收入50%以上职工家庭;另一方面是因地震、火灾等意外灾害事故导致家庭损失特别巨大的。如遇到其它特殊情况,也可以及时上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纳入二级档案的特困职工有40余户。
摸清困难职工情况后,祥云县总工会领导向大理州总工会和祥云县委、县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并争取到了州总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
今年9月,祥云县委、县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成立全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领导组,领导组的办公室就设在祥云县总工会,下设就业、就学、就医、考核等9个工作组。由县委书记王正林、县长黑尚锋担任组长,全县27个部门、10个乡镇、11个系统工会的主要负责人均为领导组成员。
随后,大理州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做好创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示范县的通知》,祥云县被评为该项工作的示范县,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得到大理州总的大力支持。
祥云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目标也十分精确:通过五年的时间,使293户困难职工彻底解困脱困,最终实现“五有两不愁”,即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助、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和不愁吃、不愁穿。每年的解困脱困职工比例不低于30%,今年和明年力争在35%以上,到2018年全面实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系统集成实现齐抓共管
俗话说“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如果按照以往的帮扶模式,仅依靠工会的资金要实现这293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工会的帮扶模式主要包括送温暖、金秋助学、医疗互助、贷免扶补、临时救助等几个方面,由于资金有限再加上帮扶面较广,落实到每位困难职工头上的也不过几百元到几千元,这点资金要实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根本不可能。”李枝兴说。
在这种背景之下,系统集成机制恰好就能解决这一难题。
系统集成最先是计算机领域的概念,它是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
随后这一方法被引入社会管理领域,通过科学的配置,让社会资源得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按照我国政府的管理模式,州市级以上的各项资金都是专款专用,绝对不能混在一起,但是到了县一级,县委、县政府却可以将资金整合起来综合运用。用程云川的话来说就是“县级政府可以把打酱油和打醋的钱合在一起用”。而这正是祥云系统集成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祥云县总工会打造的这种系统集成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的良好局面。通过获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基础,通过党委、政府把全县27个主要部门的各种扶贫资源集中起来,再进行科学地配置和分工。
“这种资源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叠加,更为难得的是各个部门拥有的政策资源,这些政策资源才是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长效机制和动力。”长期跟踪报道“祥云模式”的《工人日报》驻云南记者站站长陈昌云如是评价祥云的系统集成机制。
根據整体工作的需要,祥云县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主要分解为“就医、就学、就业、住房、社保”五个方面进行细化帮扶。
其中就医帮扶主要由人社局、卫计局负责,就学帮扶由教育、民政、妇联、团委、红十字会等多个部门负责,就业帮扶由人社、扶贫、工商联等部门负责,住房帮扶由住建部门主要负责,社保帮扶则由人社、工信、工伤等部门负责。
“工会则全程参与到每一项帮扶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工作组中,如医疗互助、金秋助学、贷免扶补等资源就可分别补充到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史越宇说。
为了保障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持续推进,领导组设立了专项“脱困基金”,2016年首期统筹资金600万元。其中包括向上级工会争取到200万元,祥云县总工会自筹100万元,剩下的300万元由县级财政配套。
“在此基础上,县财政又专门拨给领导组办公室100万元的工作经费,可以说通过系统集成机制,祥云县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实现了‘有人办事、有场地办公、有经费保障、有项目实施,有专人督查考核的良好局面。”祥云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周菊焕说。
齐抓共管解难题
系统集成机制建成后,就相当于完成了总目标和总资源的配置,具体如何完成就看各个工作组的逐一落实。
就医帮扶方面,县人社局提高了患有癌症、白血病、血友病等18种重特大疾病的报销比例,困难职工医治这些重特大疾病时,如果常规的政策范围内医保报销比例达不到90%,不足部分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补助,并取消他们住院治疗医疗费用的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
对于患白血病的困难职工,在每一年度的治疗周期内,患者只需支付前三个月药品费的30%,剩下的70%由医保统筹基金补助,而后9个月的药品费由中华慈善总会进行援助。
县卫计局则着重从提高卫生医疗系统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方面抓起,尽量减少转上级医院治疗增加职工负担的情况发生。
同时,免费为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肠道疾病和宫颈癌筛查,为困难职工子女免费接种一类疫苗,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困难职工家庭开通绿色诊治通道。
县总工会则除了做好常规的医疗互助工作外,对于交不起社保和医疗互助金的特困职工,给予相关费用的适当补助,对参加了基本医保和大病补充保险的职工,医疗互助金由工会进行补助。并且所有费用一律实行先缴后补。
同时要求基层工会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每人为他们购买一份疾病商业保险,每年组织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就学帮扶方面,通过教育系统工会的摸底排查,293户困难职工中有73户有子女正在上学,同时教育系统的困难职工有21户。
“对于这些正在上学的困难职工子女,我们将他们全部纳入国家‘减、免、奖、助、贷助学体系,只要是现有的奖助学政策,只要条件符合他们都能优先享受。”祥云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祥云县教育、工会、团委、关工委等多个部门共有金秋助学、云南省优秀学子奖、香港两地一心助学工程、贫困大学生资助工程等各类奖助学项目将近20项,这些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将对困难职工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充分保障。
住房帮扶方面,祥云县住建局对27户无住房的困難职工家庭进行建档立卡,今年共为15户申请到保障性住房。明年新建的96套保障房也即将交付使用,届时剩下的12户全部都能搬到新建的保障房居住。
而住建部门在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时,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助、配套资金对困难职工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对特困职工给予一定的住房租赁补贴。
“祥云模式”值得向全国推广
栾樾认为祥云县的工作值得学习的主要集中体现在党政高度重视、工会主动作为、各方协同推进、工作方法创新。
“站在全总的角度来看,祥云县级别不算高,困难职工数量不算多,帮扶资金也没有多少,但我觉得你们的工作值得全国各地的工会好好学习。”栾樾在听完汇报后这样评价祥云县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听完教育、人社、民政、卫计和住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交流发言,他们发言中的很多措辞都是工会系统的专业术语,并且发言都非常务实,说明全县各部门的确是在把这项工作扎实推进。”栾樾说。
“不管是‘一活动一工程活动还是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祥云县总工会历来都有出示范典型的优良传统。”这是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尚建明在会上对祥云县总工会作出的评价。他表示省总工会党组对“祥云模式”十分重视,希望祥云县总工会多注重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向全省推广宣传做好准备。
程云川则认为“祥云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用“5%的工会资源撬动了95%的政府、社会资源”,并且这一做法在全国任何一个县级工会都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和复制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工会并没有越位,而是通过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实现了“党政所谋,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的理想效果。
为了让“祥云模式”更加完善,全总调研组也就该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提出了意见。
栾樾认为“祥云模式”应该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和平台优势,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把这项工作深入推进。同时细化绩效评估和量化考核这个“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到奖罚分明。
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帮扶工作处副处长苏文帅则认为祥云县可借此机会建立一个综合共享平台,从这个平台上可以查看职工收入、社保、财产等信息,这样将能极大地简化困难职工的认定评估工作。
此外,他还建议充分调动公益、慈善组织以及志愿者队伍等资源参与到困难职工解困工作中来,将解困助困资源的存量不断盘活。
“对于全总调研组指出的不足之处,我们将照单全收并逐一进行改进。”王正林对“祥云模式”充满了信心。
虽然隆冬将至,但是祥云县打造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新模式却如同冬日的暖阳,温暖了困难职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