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行
摘 要 深度学习注重对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以及促进内在知识结构的建构,强调学生具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性、迁移性,并具备批判性的思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不再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学习层面上,改变大学生低效的学习现象,转变对学习的认知态度,把培养大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关键词 深度学习;知识结构;虚拟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12-02
Deep Learning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CHEN Sihang
Abstract Deep learn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organic fusion of old
and new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know-ledge structure, emphasis on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the zetetic, mobility, and with the critical thinking to understand,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 Is no longer just stay on rote memorization and
rote learning of knowledge level, change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inefficient learning, cognitiv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advanced thinking ability as the teaching goal.
Key words deep learning; knowledge structure; virtual teaching environment
《2016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指出,开展“深度学习”策略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日益深远的,也是3~5年内高校在教育技术领域中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目前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不再是从单一的教材或是教师处得到,已然变成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等新型的学习形态,致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学习工具等发生变化。深度学习大力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内容和概念,与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去分析、解决问题[1]。这是对当代大学生自身能力全面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要求。同时,高校教育者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和创造地学习,提升学习素养和知识储备,顺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 对深度学习的认识
在布卢姆对学习目标的分类中,把认知水平的程度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个逐步递进的层次,对知识的初级认识只是停留在知道它是什么、粗略地描述其内容,学生只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就能记住。但是,学习的目的是用于实践,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能够应用、分析、评价甚至是具有创造性[2]。
深层次的学习是能够挖掘出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上,与新的概念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深层次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且对其能够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作为大学生为适应社会和进入工作后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而不能只是靠一张文凭或学历证书作为自己的“敲门砖”,避免“高学历,低能力”情况的出现。
基于以上简述和分析,笔者对深度学习的特征概述如下。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性 学习是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和需要所带动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自己积极、主动地去领悟各种知识的内在含义和意义,深入思考,不断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提升认知能力。
深度学习注重知识的整合性 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上,积极地融入新的环境和新型学习方式中去,将孤立的学习单元、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进一步完善认知内容和结构,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
深度学习看重学习者对知识的迁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同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是相通的,要做到对知识学习的迁移性和实践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对知识把握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为以后进入社会必须做好的准备[3]。
2 大学生出现的学习弊端
自我内驱力不足 内驱力是学习的根本动力,但部分大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需要缺乏积极性和认知度,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首先,对所学的专业缺乏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去和教师、同学沟通,很散漫地对待学习过程,缺乏对待学习的刻苦精神。其次,对学习目标带有盲目性,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学习,认为只要自己能混一个学历和文凭就可以了,没有为自己的将来和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考虑,不能正确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对学习的态度 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多人对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在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表现在遇到上课教师点名的课就去听,课后就是玩游戏、听歌等,平时不对学习内容加以内化,把希望寄托在考前的重点、作弊上。同时,对实践课程不予重视,不太注重自己能力的发展,对待必修课和选修课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轻视选修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
“假象”式的多媒体教学 几乎在大学的每一间教室或实验室都安装着现代信息化的教学设备,有多媒体教室、微课录屏教室、语音实验室等。但对于教师而言,没有很好地把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对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实质性帮助没有很好的把握,只是把知识呈现的形式由教材变为单一的多媒体计算机,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思考以及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致使在部分课堂上还是一味地“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环境[4]。
社会实践性不足 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走向社会,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但对于多数在校大学生而言,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度和实践性,不清楚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层次,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欠缺,信息获取能力较弱,不敢直面社会带来的竞争压力,导致心理压力大,承受打击能力弱。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反映出来的学习共性问题和实际需要的分析,试将深度学习理念引入大学学习中,依据深度学习所带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不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配置、信息化教学的思想等,分析、探讨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改变大学生的学习弱势和加速其全面发展提供一种参考和帮助。
3 深度学习探讨
虚拟教学环境的应用 现在是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的时代,而虚拟现实(VR)的技术应用也逐步在高校中开展起来,尤其是在重视情境化学习和具有实践性特点的课程中,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实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融入具体的学习氛围中。如在大学有关校园网网络的设置和规划中,对具体使用的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必需的网络信息传输枢纽,提供学习校园网规划的虚拟环境,使学生对校园网络的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具体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重视发展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人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可能继续发展水平间的差距就是人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一般问题和困难面前,每个人都具备解决的能力,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同时,对于年轻的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包括学习能力的提升、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养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在诸多方面都具备发展的可能性。对于高校教师,在4年的教学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展现,对于有待提高和未能全面展示自己的学生,要多给予他们表现的舞台和机会。同时,给出正确的建议和指引,把他们内在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待学习、工作、生活等现实问题的抗压能力。
大学生社会技能的学习 “高学历,低能力”是在大学生找工作中或是在已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情况。现在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差异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完成教学安排外,需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比如:对于师范生,增强教师技能是核心,磨炼自己面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对于理科生,把学到的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处理具体实际问题的工具或原理,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不能是仅仅知道就行,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高校,可以不定时为在校大学生开展专門的就业指导讲座和实践性课程培训,着重培养大学生社会生存本领和技能,包括心理素质、动态性问题的解决能力、团队合作与个人能力相协调等,这些都是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必须要具备的。学生要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出的学习机会,丰富综合能力,进一步弥补存在的不足,在进入社会前做好准备[5]。
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理念。大学生作为将来社会的主力军,培养和具有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学习方式上,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等结合起来,使其能相得益彰;注重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带着批判性思维多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追本溯源弄清楚问题的根本原因,善于思考,这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所在。对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想象力,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21.
[2]喻衍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3]段金菊.e-Learning 环境下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5):38-43.
[4]胡丹.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1.
[5]冯锐,杨红美.基于故事的深度学习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