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阅读为载体促进小学生友善心理品质的养成

2017-05-26 18:42梁思尧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小学生

梁思尧

【摘 要】我国文学经典是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基石,其中包含了许多适合小学生阅读,促进友善品质养成的精华。把友善品质培养融入经典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我阅读感悟,家庭助力进行浸入式的亲子阅读,学校创设环境开展群体教育活动,将潜移默化地促进小学生的隐性友善品质的养成。

【关键词】经典阅读;友善心理品质;小学生

友善品质属24项积极心理品质之一,属仁慈与美德范畴。2012年,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于小学生来说,友善就是与人为善,常常为别人着想;有同情心,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对别人仁慈和宽宏大量,经常主动帮助别人,从中得到快乐。

然而,2016年,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与数据库调查显示,小学生在人际维度的友善品质、公民性维度的领导力品质、节制维度的宽容品质和超越维度的心灵触动品质上需要加强,特别是在领导力和友善方面。

据新华网徐延吉的统计,仅仅2016年1月至5月,被媒体报道的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就有10件,还有大量的未被关注和统计的校园欺凌事件。12月,经网络曝出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关注。随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建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月报制度的通知》出台。

虽然在我们身边暂时没有发现类似的欺凌事情,但是现今的小学生,尤其是独生一代有关友善待人,与人沟通交际、和睦相处的品质仍有待养成与提升。友善品质养成一直都是教师的教育重点,教师通常都是采用课堂渗透教育或者班会课创设情境教育,这些纸上谈兵的教育往往效果一般,一到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往往又不懂与人相处,又是以自己为主了。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心理学家雷蒙德·玛尔(Raymond Mar)于2009年在研究报告中曾提到,经常读小说的人似乎更能理解别人,同情别人,并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中,玛尔从儿童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他们听过的故事越多,他们的“心智理论”或者是对别人意图的“心智模式”就越敏锐。因此,以经典阅读为载体,促进小学生友善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是可行的。

一、个性化的自我感悟

经典文本呈现的是具体的、物的存在,是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结合体或中介。对于专注力不强、精神容易分散的小学生来说,纸质阅读更容易让学生获得心灵体验。当代作家莫言的读书生涯也证实了阅读经典的意义。早年的莫言因为没有多少书,不得不把高密东北乡四邻八村几乎所有的书都借阅遍了。山东高密一中的“莫言文学馆”中,有一个展柜就陈列着莫言小时候看过的书,有《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苦菜花》、《烈火金刚》等,这些往往带有通俗演义性质的准经典和红色经典成为他迈向作家之路的重要基奠。

同样,小学生从读“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名言和传统故事中,可以感悟到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让小学生通过阅读、背诵《弟子规》、《增广贤文》、《老子》、《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中的关于“友善”的语句和相关的内容,感悟到做人要有善心,与人为善,常常为别人着想;有同情心,理解别人,关心别人,经常主动帮助别人,从中得到快乐,学会对别人仁慈和宽容。

传统文化经典与促进友善品质养成的理论研究,从古到今,比比皆是,实在是一大宝贵资源。教师引导小学生阅读、制作个人的读书图卡、写读后感,让小学生用心灵与经典对话,用心灵感悟中华几千年文化中的友善精华,接受传统友善文化的洗礼。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无数次空洞的说教有效多了。

二、有目的的教师引导

(一)教师对友善书籍的选择起到指导性作用

师生同读一本关于友善的书籍,给学生一种榜样的力量,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以教师阅读的兴趣激发更多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教师阅读的热情激起更多学生阅读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书中,感悟友善,学习友善待人。例如笔者给孩子推荐《增广贤文》、《宰相肚里好撑船》的典故,对孩子的友善品质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对友善书籍的感悟起到引导性作用

有时候,有好的载体,也未必会有好的效果。孩子的感悟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例如,现今社会上有人歪解《孔融让梨》这个流传千古的美德故事,对其教育意义强加了许多所谓发散性的主观分析和谬论,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老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摆正孩子的人生方向,教育孩子懂得谦让,为他人着想,以美德故事立品。又例如,教师给孩子解释《增广贤文》中的一句名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赞美《将相和》中蔺相如的友善待人,给孩子解释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这样的引导是必要的,是以经典阅读为载体促进小学生友善品质养成的指路明灯。

三、浸入式的亲子熏陶

小学生友善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与配合。小学生接触家长的时间最多,小学生的友善品质,第一任影响者就是家长,是否懂得与同学老师友善相处,首先取决于小学生来自一个怎样的家庭。采用浸入式的亲子阅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与基础。袁济喜在《友善:中国传统美德之彰显》中提到,友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是基于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与生存伦理而生长的道德范畴,它体现为一种为人之道。试想连第一任教师——家长都不懂得为人之道,又何谈培养孩子呢?

(一)浸入式的家庭环境熏陶

友善和睦的家庭环境更能造就待人和善的孩子。家长除了以身作则,更应该营造友善和睦的家庭氛围,购买一批关于友善待人的经典书籍、睡前小故事等,设置小书柜、照明台灯之类的良好阅读环境,杜绝孩子接触暴力不良刊物及电子游戏,确保亲子阅读教育环境的良好。

(二)浸入式的亲子共读

采用浸入式的亲子共读首先是时间的浸入。弥漫着书香的家庭是温馨的,共同阅读的时刻是幸福的。晚饭后、睡觉前、周日一个美好的下午,都是亲子共读的好时光。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崇尚与人为善,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友善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可以很直观地让我们体会友善的力量和重要作用,家长应利用零碎的家庭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读一读《增广贤文》这样的故事不需要花很长时间,但却会一点一滴地在孩子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者,浸入式的亲子共读是精神的浸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是《弟子规》中关于友善的语句。小学生背诵容易,但理解却有一点难度。家长应每天进行一点引导教育,利用阅读解释,把自己表现友善精神的做法举例说给孩子听,更能让孩子领悟到“推己及人”、“团结友善”的中国传统道德。

以国学经典的沃土滋养小学生的友善心理品质的养成,以实在的阅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友善品质,学校、家长和学生个体合力,教育小学生对别人仁慈和宽宏大量,学会处理和谐的人际关系,享受幸福学习生活,成为心理健康的新一代。同时,也达成了创建平安和谐防欺凌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世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行为选择的价值理念认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J].今日中国论坛,2013(05).

[2]王新波.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数据库建设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0(04).

[3]丁刚.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N].人民日报,2015-04-23(23).

[4]卫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

[5]庞红卫.浙江省中小學生积极心理品质调研报告[J].浙江教育科学,2012(03).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思考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活动性策略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是小学生
低年级经典阅读指导方法之我见